婴儿有奶癣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8-1-13 12: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婴儿有奶癣
保密 | 0个月
2008-01-13 12:55:06
2人回复

健康咨询描述:
您好:我的宝宝男,54天了,他有奶癣,请问怎么解决.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13 12: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2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怀孕时母多食辛辣炙博、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为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诊断依据1、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2、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4肢.3、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4、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护理与预防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发物.2、忌用热水或肥皂洗涤,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3、患儿不易穿化纤或毛织衣,且不宜过厚.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5、不易接种牛痘.乳癣,见《幼科金针》.即奶癣,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4.又名胎癣、胎(疒敛)疮.多因婴儿禀性使风湿热毒蕴留肌肤而发,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证见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疒敛),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疒敛),为偏于湿热者.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相当于婴幼儿湿疹.此外,有发于女子乳晕之湿疹.俗谓之为奶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13 12: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多发于婴幼儿,常因瘙痒而使婴儿哭闹不休.其实,奶癣并不是癣.有些家长却把奶癣当癣治,涂搽癣药,不但毫无好转,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奶癣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引起的原因较多,如吃了异性蛋白质的食物牛奶、鸡蛋、面粉、鱼虾等,或因饥饱不均造成胃肠功能障碍而引起消化不良等.首先应该找出发病原因,只要消除了发病原因,湿疹就会日渐好转.同时要注意,在给婴儿试吃某些食物时,食量应由少到多,以便使胃肠道慢慢适应.在治疗上,若湿疹急性发作,有较多渗液时,面部可用生理盐水或3%醋酸溶液湿敷;无明显水疱或渗液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去炎松霜、4环素可的松眼膏、确炎舒松a软膏等类固醇类霜剂.如继发性感染时,可加用红霉素软膏,必要时给予抗感染等全身治疗.但应注意的是激素类药物不宜过多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