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段有关佛教的话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故无欲则离诸分别,离分别故无烦恼,心无欲则诸事无我,无我则无争,故无咎。心无欲则离诸善恶,离善恶,故不拘因果,心无欲则不著万物,不著万物,故无生,无生,故无死,夫心常无欲者,乃众妙之门
上面的是什么意思,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就是减少欲望,喜悦就会增加。详细内容,貌似是出自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研究http://www.confucius2000.com/taoist/sryddzjzjyj.htm【节选】无欲是佛教修行者的重要要求。《大乘义章》卷7云:“染爱尘境,名之为欲。”欲是人对喜爱的事物产生的希望与欲求,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指从一切心起之作用,唯识宗则谓对愿求对象所起之别境。而贪欲与无明共为引起三界轮回之苦的根本烦恼,《增一阿含经》云:“欲生诸烦恼,欲为生本苦。”《杂阿含经》云:“佛言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所以修行者不能念念染著,生起贪爱,而要去掉欲望,心无一尘。同时,无欲或寡欲也是老子的重要主张,《老子》“不尚贤”章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是爱见之心。爱是喜爱,见是自己的主意见解。有了爱见之心就有了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迷惑是烦恼是障碍。障碍了心性,心性里有无量的智慧、德能,都被障碍了。没有了智慧、德能就有了烦恼。不能做到“不著于相,如如不动”,就有了心随境转啊!有了诤执、过错。有了善恶之分,因有善恶,有了因果。有了轮回,有生有死。所以无欲就能得证正果了。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无欲就没有了分别之心(分别:就是这个好而那个不好,即是执着的意思),没有了分别,就不会再有烦恼。如果做到了心无欲,那么在考虑或做任何事情和问题的时候,就会忘我,忘我的人自然就没有争执,就没有了不喜欢的东西(咎:这里可以理解为厌恶、不喜欢)。心无欲了,也就不会再有善恶的执着了,没有善恶的执着了,也就不会再拘泥于因果,心无欲则不会执着物质世界(色的世界),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梦中,梦中的景象是真实的,醒来则是虚幻的,我们本身也是在这样的幻觉中,如果你自悟其虚幻,则因果对于你而言无所谓,而且也不会给你带来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5-10 1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执着于表面的追求,则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达知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