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是什么?天天坚持念佛的人就不执着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1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执着即是攀缘。坚持做一件事不等于是执着的,如果把做事本身和成功点攀连起则是执着。即,须将具体目标放下,还为本来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圭峰大师说:「息妄是要息我执之妄,修心要修妄念的心。」如果我们能把我执、妄想止息住,与佛的境界就不远。当我们还做不到时,可以用禅宗的这些方法,凝心住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上。譬如,我们净土宗念佛,念佛就是住心观静的方法。我们将心住在西方的境界上,住在这句「阿弥陀佛」的境界上,这个方法是「以一念止一切妄念」。但是,到你心地清净时,你不能执著这个方法,执著这个方法就变成病,你就不能得一心不乱。若要想证得一心不乱,心清净时,法门也要舍弃。这个舍弃,不是叫你不念佛,这又错了,又变成执著。念佛而不执著,我们常说的三轮体空,「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虽不间断,这里面不执著有能念的我相,也不执著有所念的佛号的相,所谓是「能所双亡」。这样,一心的境界自然现前,与此地所讲的理论没有两样。++++++++++++++++++++++++++++++++++++++++++++++++++++++++++++++++++第一个问题:离四相、超六道、破四见,入一真法界,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入一真法界,还要不要念佛?要念佛,这算不算是执著?算是执著,有执著则不是一真法界;若不执著,念佛会不会是无想定、断灭空?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有,不止一个人有。离四相、超六道、破四见,入一真法界,这里面有功夫浅深的差别。功夫浅的破四相,还是出不了六道。怎麼晓得?我们在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读过,须陀洹破了四相,没出三界,他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出得了六道。可见得破四相有功夫浅深程度不一样,破四见当然亦复如是。四圣法界里面就是破四见的,四见破得深,入一真法界;破得浅,那还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入一真法界还要不要念佛?你去问问普贤菩萨,问问文殊菩萨,文殊、普贤都念阿弥陀佛。你不念阿弥陀佛当然也可以;换句话说,入一真法界还要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我从前讲经讲过很多遍了。我自己归心净土,就是读《华严经》这个心才发起来的,才明了了。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为什麼要往生极乐世界?他们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表演的。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华藏世界从初住菩萨要到圆满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圆教初住算的,没有证得圆初住以前不算,要这麼长的时间。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就成就;换句话说,把你成就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所以文殊、普贤要去,不但要去,而且还普遍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净土,到那边成就快,「花开见佛悟无生」。念佛算不算执著?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执著能念佛,不执著也能念佛。经上常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是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念不念?念,佛号从来没有停止过。你如果能不念,你的心是清净的。会不会变成无想定、断灭空?那是你不念佛的时候,心里是无明,这就是无想定、断灭空。如果你心里面是智慧,世出世间、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通达明了,那你就不是断灭定、不是恶取空,你生智慧。所以「明」跟「无明」要能辨别。如果我们是无明,那你不念佛求生净土,你怎麼办?境界太高了,我们凡夫做不到。你要是真的入这个境界,四相四见,不要说是深的功夫,很浅的功夫,你能破掉一点,今天佛家的经卷一展开,你都通达,你决定不会有障碍。你经卷一打开的时候,你还不了解,还讲不出来,你的四相四见一毫一厘都没破,你不念佛求带业往生,你还有什麼指望?决定搞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晓得,利害得失太大太大了。什麼人真正有福?有自知之明的人有福了。我们今天不要跟古时候高人比,跟近代也不算太高的、中上层的人比,我们都比不上。你看看民国初年在家居士,杨仁山居士、丁福保居士,我们从传记上看看,人家真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学多闻,我们怎麼能比得上人家!我们今天读了多少书?我们能知道多少事?这样一比较就知道自己不行,知道自己差太远了。民国初年这些学者,世出世法都通达,中国东西通达,外国东西他们也通达,他们到外国去旅游过,到欧洲去过,到日本去过。我们今天轻视他们,没有把他们看在眼里,自以为是,自己不知道造作无量无边罪业,随顺烦恼习气,无非是功利在作祟。我过去在美国,美国同修告诉我,有一个法师专门批评这一些有身分、有名望的法师大德,有的时候他邀请来,有的时候到美国去拜访他,他当著他的信徒呵斥、辱骂。目的在哪里?让信徒晓得,我这个师父不得了,你看看这些法师都是世界上有名的,见到我的师父,被我师父骂得这个样子,我师父是世界第一。这种事情不是现在才有,古时候就有。我对於这样的大德是敬而远之,他也曾经找过我,我也知道一定会被他狠狠的骂,教训一顿。他约我第二天到他的大道场去,我回来之后打电话,我明天有事情不能去,他气得不得了,他没有办法当面骂我。这种手法是破戒、犯罪,死了以后都堕落,图一时痛快,争一时的名利,不知道后果不堪设想。人为什麼要造这种罪业?诸佛菩萨谦虚忍让,无论对任何一个人,对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也是很尊重,也不可能去侮辱你,规劝你用和颜爱语,让人家感恩戴德,改过自新,这是真正教人,真正爱护人。为什麼中国佛教,过去祖师大德建一个道场,山门门口要把布袋和尚的像供在那边,这是什麼意思?我们要记住,佛是教人笑脸迎人,佛教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能包容。善包容,恶也要包容,经上佛不晓得说了多少次,「不憎恶人」,他本性不恶;这个连世间法都知道,《三字经》里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为什麼会变恶?一时糊涂,一时迷惑。马鸣菩萨《起信论》上讲得很清楚,「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一时糊涂是本无,所以他是一尊佛。什麼时候清醒过来,他是个正常佛,现在是个不正常的糊涂佛。所以诸佛如来看十法界众生都是佛,看地狱众生都是佛,你就能成得了佛。你还要分别这个世间有善有恶,有好有歹,你是凡夫,你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这些大乘经论讲得太多,讲得太详细。离开一切执著,什麼都不执著了,你就超越六道;一切都不分别了,世出世法都不分别,才能超越十法界。一切不执著是破相,一切不分别是破见。破相,我们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破见,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是西方世界四土,我们要懂得。所以真正在这世间短短一生当中,争取殊胜的净土,这是最聪明的。靠自力,难!我们今天完全靠佛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断,只要一心念佛,这念佛的功夫能够把分别执著伏住,分别执著确实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我就执著阿弥陀佛,我就分别阿弥陀佛,其他的我统统不执著、统统不分别,这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换对象,我依旧有分别、有执著,世出世法我都不分别、都不执著了,专门执著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个我们有把握,所谓「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我们要明白这个大道理。今天我们会集本提出来十几年了,遭遇到这个大灾难,很多人来毁谤、来批评。不要紧,这个灾难夏莲居居士说过,到什麼时候这个灾难解除?夏老居士说底下一个猴年,下个猴年是两千零四年。他在往生的时候,跟黄念祖老居士这一班守在他面前学生说过,上一个猴年(壬申)到底下这个猴年,这十二年是邪魔外道势力达到颠峰,法弱魔强,佛应当用最低的姿势保全著自己。等到他的好运走完了,他也要衰,风水轮流转,现在转到他那边去了。他的运衰了之后,正法将来还要挽救末法九千年苦难的众生。夏老话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里头就有暗示,这个时段里有大灾难。他讲的这个时段,你看跟《圣经密码》里面所讲的,跟《西方古老预言》里面所讲的,时间真的是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现在也要提高警觉,有很大灾难。但是灾难不要害怕,决定不怕死,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重要。我们学佛的人,大概基本上都肯定决定有轮回,决定有三世。所以生死,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脱衣服一样,走的时候,无论什麼方式走,无论是什麼状况之下走,欢欢喜喜的走。欢欢喜喜的走,你的去处一定好;非常痛苦的走,你的前途就不好,就会往三恶道去。欢欢喜喜的,决定是三善道。可是我们三善道都不希求,我们决定希求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把握去?决定有把握去,万修万人去,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你真正愿意去,你就遵守世尊的教诲。修学的基础很重要,多少人为什麼念佛念得很认真,都不能往生?不是念得不如法,他的心行不如法。我们一定要记住,《观无量寿佛经》世尊教给韦提希夫人的「净业三福」,那是基础。这个基础是什麼?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虽然念佛,还要上善,我们不是善人,到那里去人家不欢迎。阿弥陀佛慈悲欢迎你,那个地方大众不欢迎你,大众都是上善,上善你一定要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前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是上善,是下善;再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中善;再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上善。所以我们要力求上善,这样念佛往生,我们品位就高了。心量要大,决定要能够包容。连新加坡许哲修女都能做到「不见世间过」,六祖在《坛经》里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她都做到了。一百零一岁还像个年轻人,像个三、四十岁的人一样,你看她除了头发白,牙齿掉一个,其他什麼毛病都没有,爬上这个桌子跳下去,没事!什麼原因?不见世间过,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厌恨任何一个人。人家跟她不能相处,回过头来检点,「我自己做不好,我自己做人不好,让人家不高兴」,从来没有说别人不好。所以她相信老天爷会保佑她,这是真的。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孝顺祖先,你就会得到你的祖宗保护你,历代祖宗保护你,你能够孝敬三宝,依教奉行,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保佑你,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我的恩人,对我都有恩德,替我消灾,感恩戴德。所以我对於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戴德。我修学功德回向给他们,他替我消灾,使我不断的向上提升,在智慧、在德行都向上提升。你们亲近我的同修应当能观察得出来,我所做的、我所想的、我跟你们所讲的,你们如果细心观察,现在已经几乎是月月不相同,很有进步了。年年不相同进步得慢,月月不相同进展就相当快了。常生欢喜心,为什麼?心地清净,感恩戴德,没有一个冤家对头。他跟我做冤家对头,我知道他是一时迷惑,情有可原。他是好人,他性本善,他是佛菩萨示现来帮助我们修学的,这个一定要懂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六楼!坚持错误才是执着,这就好比“有原则”和“固执”之间的区别要不然人还为什么吃饭睡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是指我们对虚妄的欲望的执着,不念佛时就在念魔(贪嗔痴三魔),天天坚持念佛是精进而不懈怠的修行。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是本份.和执着没有关系.如楼主所说.那么天天吃饭算不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同样是执著,执于念佛好处如下。一,万法唯心造,心念佛时,造清净佛果,心念恶时,造诸恶道因。二,心念佛时,不念其它,心地清净,自然安稳快乐。三,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是因,往生极乐得大安乐是果。四,心念佛时,心清净,身自然清净,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的定义是,心指向一事或一理。修行就是修无所住,就是说心不指向任何事或任何理。念佛是佛法中一个特殊的法门,他是以对西方的执着来代替世俗的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一般的念佛人还是会有执著,但是相比不念佛的人,他们已经有了正确的方向就像有病必须吃药,你说吃了药,没有吃足疗程,还是有病,就说吃药不好,是很愚痴的行为。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执着是什么?不念佛的人就不执着?对境无心,如如不动。非是贪爱,随缘显现。心念的执着才是执着,刚开始是用来对治起念,到最后是无念而念得境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里分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始知六时复如是,不空不有亦不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7-18 0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本身不是执著,而且能去执著!然而修持的人会把各种不同的执著带入到修行中,但在修行中也会慢慢去掉!说个简单的道理,人饿了是因为需要补充能量,所以要吃饭,但吃饭本身也是要消耗能量的,难道我们不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