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

[复制链接]
查看17 | 回复17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例如,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潮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人们的质疑。  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还说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方。虽然自从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亦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国外的有些报道仍然值得关注。据英国媒体报道,1998年秋,英国一位研究人员在电视节目中公布了他的实验成果: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的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件事情,虽然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专门评审中定调为共有6项缺陷,但仍然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其实,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个等级:即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而在转基因食品的制造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评定审核,务必要使其达到不存在危险的程度。可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要坚持“预先防范”的原则,完全可以确保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另据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没有多大差别,它的味道与天然食品相似,或许更好一些。有的转基因食品中添加了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的基因,还能给人体补充适量的营养。可以这样说,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我们早就享受了杂交水稻煮出的饭香。  关键在于监管  争论不下,阻挡不住,转基因食品已经摆在了消费者面前,说不定,你家的餐桌上就有。而适应这一形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也开始实施。  我国列入第一批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有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子油、油菜子粕、棉花种子、鲜蕃茄、蕃茄酱。  按照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可向经营者询问商品的性能、质地、有效期限、生产厂商等问题,经营者有义务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情况。而生产厂商则要在标牌上把产品的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有关专家提醒,对制造商不愿粘贴标识的转基因产品,消费者不要急于购买,而一旦购买时则须多问。消费者如果“吃”进了没有粘贴标识的转基因食品,可以向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对违反其规定的,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必需品,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可要睁大眼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是把其它物种的基因转移到本物种的基因序列里去的,违反了自然规律,以至于转基因的生物没有繁殖能力。这种东西,给人吃了会怎么样可想而知。俄罗斯科学家已经证实,转基因大豆喂养的小白鼠,三代以后绝种。老鼠的一代,时间很短,人的一代,时间很长。人吃了要很多年才能显现出问题,等看出问题了,那就没救了。还有个例子,美国用转基因玉米的秸秆、叶子喂养的牛,喂养了十五年后才出现问题。在十五年中,一直没有多大问题,积累到十五年后问题大爆发,养牛场的牛几天之内接二连三地死掉,根本没法挽救。这个例子如果还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有害的话(如果你还不相信),那么世博会、奥运会严禁转基因食品总该知道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本学期的课程刚好讨论到这个话题.目前国际上对此评价不一,认为无害的人,证据是目前很多动物试验未发现不良影响。认为有害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基因链经过人工改造,相当于大大加速了自然进化的速度,由“自然选择”变成了“人工选择”,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改造的基因很难保证不存在隐藏的危机,他们拿出证据说疯牛病源于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牛,有害基因在牛体内潜藏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爆发。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去担心,因为根本避免不了,只要商业化市场存在,低廉高产的转基因食品就很难消失。比如:一道菜需要十种配料,只要其中一种是转基因材料,那么改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其实目前我们的生活周围已经很多转基因食品,我觉得乐观的想法是,人自身也会慢慢适应这些食品吧。如果真的问有没有害,既然国际上还在争论,我也不便下结论。不过,我认为与其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不如多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您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利用鱼能抗寒的特点,将鱼的基因注入到西红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鱼的基因帮助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科学家也可以将生长在沙漠少雨地带的动植物的基因转移到某些不耐干旱的农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地收获;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基因转移创造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而无须使用传统的化学杀虫剂,使作物的种植更经济,更容易或者使转基因食品比传统的食物含有更高的营养成分。最近,科学家还通过生物基因技术,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鱼类已经问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基因农业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动的例子。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来,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1996年,由这种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品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长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不很多。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认为,我国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众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品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进口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曾形象地将生物技术喻为新世纪里美国的第二个硅谷。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种新药特药外,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的形形色色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这个硅谷的主要产品了。如果从1996年转基因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美国超市出售开始算起,转基因食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还仅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  世界发展态度不一  1.“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他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马铃薯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专门对此组织的评审中,却对这项实验指出6条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但是,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纷纷表示怀疑,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也抱着审慎的态度,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2.美、加和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态度  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美国的转基因开发商坚称转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创新,转基因的本质是运用生物科技来加速的自然选择过程,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美国最大的转基因产品开发和销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术专家在位于英国的实验基地遭到袭击后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丝毫不了解这种技术的能力,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高效益的生产方式。  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让科学证明其安全性。有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呼吁在科学家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由于欧洲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环境的担忧不断增长,欧盟从1998年4月起暂停批准在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但是,2004年4月18日欧盟开始允许在市场上出售转基因食品,只是转基因成分超过一定比例的产品必须贴上标签,这被认为是欧盟在解除对转基因产品的禁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3.目前尚无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定论  无论是“马铃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还是欧美对转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自然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科学界尚未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定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一般而言,对某种物质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从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在科学上,对一种没有表现短期毒性和安全问题的食品,如果怀疑其可能存在隐患,则必须观察其远期毒性和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远期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没有拿到足够确凿的证据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样的争论还会一直存在。  中国将何去何从  1.发展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  尽管各国对于转基食品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但即使像欧盟这样对于转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组织,仍然一面阻止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基因食品的输入,一面也在积极地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毕竟转基因技术是一项能带来巨额收益的技术。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率先占领了新世纪世界农业。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基因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就转基因植物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专家们认为,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失时机启动的“863”计划和近期批准的转基因专项计划,使我国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基因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相对优势。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标志。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将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国现已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材料,有些已经过了多年的田间试验,产业化的条件已完全成熟,应该进一步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化。如果限制这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势必不仅会丧失我们已经取得的一些相对优势,失去在国际竞争中的先机,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使科研队伍失去凝聚力,导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规范中求得发展  由于目前科学界对基因技术尚未完全定论,但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如果等到定论以后再发展,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规范化的管理是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关键。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1月7日,农业部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农业转基因食品加强了管理。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一个专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办法,即《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这是针对百姓有“知情权”的一项重大措施。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公众自己,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示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凭他们自己的选择购买商品,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执法力度,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公正、公开、公平。参考资料:http://www.fi365.cn/news/show1.asp?id=2145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讲,转基因食品对人无害。但是,因其未经人类长期检验,有些可能的潜在风险尚不清楚,所以应慎重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美国科学家发表言论,转基因食品及原料对淋巴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将诱发淋巴癌的发生,故在销售同时注明原料性质(是否为非或转基因)以便消费者辨明、采购。目前国内转基因油脂类都比非转基因的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无害的。国际组织毒理学学会发布了一份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和饲用安全的声明,确认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表示每一个新的转基因事件都经过了监管部门的评估。声明中还提到,在20年中,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但尚无统一的结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需经三代人的结果才能判断,现就理论尚无定论,但最好还是先别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危害,转基因食品一开始是为了杀灭害虫而生产的。害虫吃了转基因食品会不孕不育,而人吃了转基因食品也会不孕不育。某些不良政客为了降低国家的人口数量,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进大量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中国很多人都受到了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不孕不育患病率逐渐上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6-16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具体的结论,还是不吃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