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这句文言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知道孔子编订的《春秋》中所说的“夷狄”是指缺乏道德礼义的地方或某些人,这是与孔子学说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解释不同的;其次,不是因为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类象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夷狄”和“诸夏(中国)”不是西方形式逻辑中被“定义”出来的“概念”,而只是中国思维方式中用来代表一类事物的“名”,有这个“名”就必须要有与之相搭配的“实”,有其“实”也就可以用这个“名”,否则都是“名不副实”。把此语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诸夏。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这就是说,道德礼义比君王的存在更重要。这里涉及到一个华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夷夏之辩”。“夷狄”一词从它的源头来说,指的是中原以外的民族,但是,在孔子编订的《春秋》之中并不是指这些偏远的民族,而是一个道德文化方面的名词,也就是说,是用把道德礼义水平低下的地方叫做“夷狄”,把道德礼义水平高的地方叫做“诸夏”,或者叫做“华夏”,如果中原地区道德礼义水平不高,同样也叫做“夷狄”,中原之外的地方如果道德水平很高,也叫做“诸夏”。如果有了道德礼义,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优秀的民族,即使这个民族没有君王,也同样是优秀的;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这个民族就不是优秀民族,即使有君王,也没有什么可取的。道德礼义比君王更重要。在孔子的“三世说”之中,社会的文明程度低的是“据乱世”,道德礼义水平不高;文明程度较高的是“升平世”,道德礼义水平较高;文明程度最高的是“大同世”,道德礼义水平最高。华夏文化复兴就是要建立这样的“大同世”社会。参考资料:作者:云尘子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此语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诸夏。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这就是说,道德礼义比君王的存在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这个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 2、夷狄这样的民族虽然有君主,却赶不上诸侯纷乱无君的华夏民族。 到底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呢?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我赞成这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夷狄这样的民族虽然有君主,却赶不上诸侯纷乱无君的华夏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夷狄这样的民族虽然有君主,却赶不上诸侯纷乱无君的华夏民族。这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06顺利平安解释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3-7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老师有更独到的见解写下这段评论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了,呵呵,又是一夜无眠了。最近好像都习惯了白天睡觉啊,哟,不行啊不可以啊,皮肤都变差了。。。。。冲啊,努力啊。。。。会有这段评论,全是因为看了这一则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2/22/content_2604505.htm张中行批评南怀瑾著作漏洞多对此我有一点想法,不是我盲目追崇南师的见解,实在是我对他的解释深有所悟的缘故。这段是南师的见解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lybc/f68_3.html 也是争论所在摘录如下: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所以我们知道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无前例。所以对于文化重建的工作,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太重大了,绝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送掉。这是很重要的,像孔子在这里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夏朝虽然亡了,成了历史的名词,但夏朝的文化,一直流传下来,现在我们也还接受。譬如过年,我们喜欢过阳历年还是阴历年呢?凭心而论,还是喜欢过农历年。对阳历年,那是不得不过的。阴历年就是夏历,是夏朝留下来的文化。很多很多我们现在的文化,还是夏朝的文化。所以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政权的存在而没有文化的精神,那有什么用呢?因此文化精神一定要建立。 而张中行反驳的理由是:原来他不信通假甚至不知通假,把通“无”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有君”就不得不同“亡(国)”对称,且不说义理,连行文,古人也不得不随着他滑天下之大稽了。 照张先生这样解释,固然圆了先代的教诲,可是我们却不知这句话解与不解有何不同,读后令人茫然啊。而南师在讲述的时候,却有独到的见解,从狄夷和夏商后代文化的传承出手,引申出了一个民族的大问题,那就是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细读南师的论述,就会明白,在解释到这一则的时候,南师实在是用心良苦啊。他在好几本书中都一再提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我们观其毕生所尽之事,也都是围绕着这个理想啊。在另一本书中,他也提出这个想法,他提到纵观天下几千年的历史,好多好多伟大的民族和文明都在历史的年轮中消亡,为什么我们华夏民族能够兴旺至今呢?为什么我们汉族能够和其它民族融合呢?甚至在元朝,清朝这种异族统治中还能把对方汉化,而不是被对方改变呢?这都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有着优秀深厚的文化传承后代,而后代又能坚守先代的精神。张中行提到南师在论语中那一句话的解释错误,我对这一段印象还十分深刻,不是因为张中行的批评,而是我看到南师在不同书中论及到这一史实的时候,实在是花了好大的篇幅,不断地强调着文化传承这一个大问题。南师的解释是和古人有所不同,但古人的解释又有谁来保证其正确呢?反而南师在这个地方的见解却十分有道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存亡在于它对文化的保存,就算亡国,只要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下来了,那么复国也只是在一夕之间啊。我们拿犹太民族来说吧,他们就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呀,在面对二战残酷的大屠杀之后,他们不是一下子又兴旺起来吗?而纵观今日的中国,短短数十年间已全盘西化,把一些本身民族的优点都丢失了,这正是老师所担忧的啊。刚刚我找来了张中行的原文http://cul.sina.com.cn/p/2005-02-22/111904.html原来其中还列出了好几处他的不满和嘲讽,可是读过南师论著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张中行根本就是在断章取义,用几句话就全盘否定一个人,实在可笑,当然这不失为一个老学究应有的面目,婆婆妈妈而又食古不化。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的书不是单看里面的章节,而是要纵观全局,要看到作者在书中的用意和主导思想啊。张先生在文章里面的诸多反驳,我不想再一一找出南师在其它地方论述的解说了,我自己心理明白就好了。不过实在气不过的是张先生还提到:“可是南怀瑾则只戴一副歌颂的眼镜,他在“再版记言”里说:“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真是这样吗?然后张先生又说 这是为林琴南助威,反对白话。只是在这方面他未能贯彻始终,因为他这部大著是用白话写的。还是专说思想,可惊的是半个世纪之后,用自己反对的白话,宣扬几十年前少数遗老用文言宣扬的读经尊孔那一套。张先生说这几句且不说他断章取义,简直就是诬蔑。南师弘扬文化几十年,从来都是用白语文,因为他懂得顺应时代,但南师在书中常告诉我们古文的伟大,不单是便于记录和流传,其中还包含了很多好的古老的文化,如果我们现代人学惯白话文,就常会曲解古人的用意,到最后就不只糟蹋了文化,还因为理解错误而认为上古文化都是垃圾。南师常说现在的人对于中国的古文都没有什么基础,强调要学好古文,才能开发我们华夏民族先祖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他从来就没有说过反对白话文,不知张先生从何处曲解而得的这个结论呢?再者所谓的打倒孔家店本来就是错误。孔子传下来的思想流传到后世,受当权者的利用,已经改得面目全非,南师维护的不是统治者的那一套儒家思想,而是指古圣人的思想。我们做人处事,各人对同一事物的见解本来就不可能相同,加上时间和背景的不同,很多事情到了后来就完全不是原来那回事了啊。南老师在该书中不是这么说的吗?现录下南师在文中的一段:(以证张老先生看书做学问从来都是有头无尾)我们作为现代的一个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惨遭遇,也有难逢难遇的幸运;使我们生当历史文化空前巨变的潮流中。身当其冲的要负起开继的责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种种危难,除了个人身受其苦以外,并不足可怕。眼见我们历史传统的文化思想快要灭绝了,那才是值得震惊和悲哀的事!自从“五四运动”的先后时期,先我们一辈而老去了的青年们,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不惜削足适履,大喊其“打倒孔家店”。虽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些人到了晚年,转而讲述儒家的思想,重新提倡孔孟之学,用求内心的悔意,可是已形成了的风气,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根本已无能为力了!其实,孔家店在四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是否应该打倒,平心而论,实在很有问题,也不能尽将责任推向那些大打出手的人物。原因是孔家店开得太久了,经过二千多年的陈腐滥败,许多好东西,都被前古那些店员们弄得霉滥不堪,还要硬说它是好东西,叫大家买来吃,这也是很不合理的事。可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原有悠久历史性的老牌宝号,要把它洗测革新一番,本是应该的事,若随便把它打倒,那就万不可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有一个简单的譬喻:我们那个老牌宝号的孔家店,他向来是出售米麦五谷等的粮食店,除非你成了仙佛,否则如果我们不吃五谷米粮,就要没命了!固然而包牛排也一样可以吃饱,但是它到底太稀松,不能长日充饥,而且我们也买不起,甚至不客气的说:还吃得不太习惯,常常会患消化不良的毛病。至于说时令不对,新谷已经登场,我们要把本店里的陈霉滥货倒掉,添买新米,那是绝对可以的事。因些,就可了解孔家店被人打倒是不无原因的:第一,所讲的义理不对。第二,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几千年来,都把它解释做父母死了,三年以后,还没有改变了父母的旧道路,这样才叫做孝子。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男盗女娼,他的子女岂不也要实行其旧业三年吗?(2)“无友不如己者。”又解释做交朋友都要交比自己好的,不要交不如自己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岂不是势利待人吗?其实,几千年来,大家都把这些话解错了,把孔子冤枉得太苦了!所以我现在就不怕挨骂,替他讲个明白,为孔子伸冤。这些毛病出在哪里呢?古人和今人一样,都是把《论语》当做一节一节的格言句读,没有看出它是实实在在首尾连贯的关系,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节都不可以支解。他们的错误,都错在断章取义,使整个义理支离破碎了。本来二十篇《论语》,都已经孔门弟子的悉心编排,都是首尾一贯,条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大家所讲的第二个问题,认为没有体系,不合科学分类的编排,也是很大的误解。为什么古人会忽略这一点,一直就误解内容,错了二千多年呢?这也有个原因:因为自汉代独尊儒学以后,士大夫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唯一的批发厂家,只有孔家一门,人云亦云,谁也不敢独具异见,否则,不但纱帽儿戴不上,甚至,被士大夫所指责,被社会所唾弃,乃至把戴纱帽的家伙也会玩掉,所以谁都不敢推翻旧说,为孔子伸冤啊!再加以到了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必以四书的章句为题,而四书的义解,又必宗朱熹的为是。于是先贤有错,大家就将错就错,一直就错到现在,真是冤上加错!行文至此,再一次印证了张老生先断章取义的本事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了。呵呵,切头切尾一介迂腐儒生之相。做人做学问都不要古板,这也是老师常提到的,千万啊,不要因袭成见,困于师承噢。不然就没有进步,只会一错再错。如果张老先生能够把书看完该多好啊,至少翻到文章的附录啊。相信现在再去翻附录,肯定当场吐血。肯定苦恼自己找的所谓论据怎么会在附录中出现呢。想批评人也要花点心思啊去看完人家的作品再说,先看看书名是什么啊?并不是南师不懂得解释啊,所谓别裁者就是要发表自己的新见解啊,不然花那么多工夫出这么厚一本书干什么啊?也太搞笑了,居然还用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这样的标题??? 让人哭笑不得是的应该是你吧??? www.fsj-china.com参考资料:http://spaces.msn.com/pfhaotcf/blog/cns!121BB46DDE4F0693!315.entry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