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1”一词的来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6-4-2 1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由于这个典故,“鸡肋”多被用于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进退两难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4-2 1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由于这个典故,“鸡肋”多被用于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进退两难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4-2 1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由于这个典故,“鸡肋”多被用于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进退两难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4-2 1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4-2 12: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的出处是这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四年三月,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阳平,(刘)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这个《九州春秋》就是出处了!可惜我没有见过,更没有读过。估计已经亡佚了。至于《三国演义》,那是明朝的小说,时代太晚了。不是原始出处。现在一般说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顺便说一下:是曹操的口令,不是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