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们总是伤春悲秋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1-2-19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要与中国文人的特殊情感所决定的。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悲秋诗人是宋玉,他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可看做最早的悲秋名句。首先,中国文化是各国文化中最讲究天地自然的了。除却诗词,我们在看古人的赋、记、行、散文等各种题材的文章和史书、传奇、小说中的言论时,常常看到古人用大自然中动植物的习性规律打比方讲道理。道家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