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8-7-15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尿崩症治疗
保密 | 0个月
来自辽宁
2008-07-15 21:27:33
1人回复

健康咨询描述:
尿崩症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7-15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治疗
原发性垂体性尿崩症采用替代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替代治疗用于完全性垂体性尿崩症,加压素制剂有下列各种剂型:
1.水剂加压素
皮下注射,每次5~10U,作用时间仅4~6小时,适用于诊断和暂时尿崩症的治疗.
2.长效尿崩停
为油剂注射液,每ml含5U,从0.1ml起,逐步增至0.5~0.7ml/次.深部肌肉注射1次可维持3~5天,切勿过量以引起水中毒.
3.粉剂尿崩停
每次鼻吸入20~50mg,4~6小时1次.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而影响吸收.
4.人工合成DDAVP(1-脱氨-8-右旋精氨酶血管加压素)抗利尿作用较强,作用时间长,无升压副作用.可由鼻粘膜吸入,每日2次,每次10~20μg.可用于妊娠尿崩症.
5.新抗利尿素纸片
每片含ADH 10μg,可日间或睡前舌下含化,有一定疗效.
口服药适用于部分性尿崩症,可供选择的有: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咖啡,可可类饮料.
(2)氯磺丙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0.125~0.25g,每日1~2次,服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3)安妥明: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用量0.2~0.5g/次,每日3次.长期应用有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消渴中的上消和下消,以肺胃两脏虚证为主,总的治疗原则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生脉饮,缩泉丸等中成药配合西药应用,也可根据辨证分型选方用药.
(1)气阴两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体瘦乏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方药: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5味子,竹叶,生石膏,黄芪,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山萸肉等.
(2)肺胃阴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口干舌燥,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
方药: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斜,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3)阴阳俱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尿频量多,5心烦热,腰膝酸软,畏寒乏力,遗精阳痿,月经紊乱;舌红苔黄,脉细弱.
治法:阴阳并补
方药:对偏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麦冬,5味子,玄参,花粉,桑螵蛸,甘草.对偏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肉苁蓉,肉桂,附子,枸杞子,黄芪,5味子,人参,甘草.
验方
加味龙骨牡蛎汤:生龙牡,枸杞子,黄柏,北沙参,菟丝子,砂仁,炒杜仲,甘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