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在汉代是多大官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9-5-18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徒在汉代与司马、司空并称三公,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周朝之时,司徒是地官之长,以卿任之,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至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徒前加“大”,于是,西汉末至东汉初,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光武帝时,改大司马为太尉,司徒、司空前去“大”,太尉与司徒、司空并为三公。可见,汉朝之时,司徒位列三公,直至隋唐时将司徒之职改为民部(李世民时避讳改为“户部”),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扩展资料:司徒最早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5-18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徒.为六卿之一.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5-18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司徒相当于丞相。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5-18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未设司徒。东汉初设三公官,改西汉大司马为太尉,设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汉光武帝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5-18 1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一般都是大夫。在汉代,司徒大概在丞相之下,九卿之列,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副部级干部,因为在中央工作,与一把手皇帝接触多,而且为实权派,所以地位不低。但各个朝代其职能和地位在变化,不固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