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学理论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6-8-30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里从美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符合柏拉图式的理性和谐的审美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似不可能的景物,其实是没有亲身的感受。真正到动情之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颜色。其次,是对古罗马由内而外,趋乎大美的完美阐释。人内心的美,莫过于大自然;美源于自然,只有回归自然才见其内心之雄浑广阔。再次,同样为解构主义美学,找到了东方的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用的审美移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