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和石鼓书院哪个才是正宗的四大书院之一啊?

[复制链接]
查看25 | 回复25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嵩阳书院 ,原名嵩阳寺,在登封县城北2.5公里嵩山脚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宋初名太师书院,后改嵩阳书院,与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北宋理学家程领、程颐曾在此讲学。院内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游嵩岳时,见三柏高大茂盛,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明末毁于火,今仅存两株。“大将军”周长约 6米,“二将军”周长近15米,世所罕见。 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通意地观感应领碑刻,该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雄伟壮观。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为唐隶中之佳品。书者徐浩为著名书法家,《新唐书》有传。景日畛《说嵩》评云:“是碑为徐宣公浩古隶,笔法遒劲,姿态横生”。撰文者唐大臣李林甫,以“口蜜腹剑”著称。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名曰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环境十分幽美,不愧为读书胜地。它与雎洲的"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共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嵩阳书院始建于公元484年, 五代周至宋时,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灏、程颐在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嵩阳书院 ,原名嵩阳寺,在登封县城北2.5公里嵩山脚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宋初名太师书院,后改嵩阳书院,与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北宋理学家程领、程颐曾在此讲学。院内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游嵩岳时,见三柏高大茂盛,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明末毁于火,今仅存两株。“大将军”周长约 6米,“二将军”周长近15米,世所罕见。 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通意地观感应领碑刻,该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雄伟壮观。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为唐隶中之佳品。书者徐浩为著名书法家,《新唐书》有传。景日畛《说嵩》评云:“是碑为徐宣公浩古隶,笔法遒劲,姿态横生”。撰文者唐大臣李林甫,以“口蜜腹剑”著称。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东西山岭环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嵩岳寺溪水汩汩西来,两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阳书院前面汇合,名曰双溪河,然后蜿蜒东南入颍。书院南面是开阔的沃田。站在嵩阳书院门口四望,可仰望嵩岳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环境十分幽美,不愧为读书胜地。它与雎洲的"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共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为佛教、道教场所,后来为儒家独占。嵩阳书院始建于公元484年, 五代周至宋时,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灏、程颐在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 1944年6月,石鼓书院毁于日军炮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陶铸来衡阳视察时,要求恢复衡阳的石鼓书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限于历史条件,只是在废墟上建了一座石鼓公园,无法恢复当时的建筑和陈列。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据说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为此,衡阳市将抢救和发掘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当作提升城市档次的重要内容来抓,从而提升衡阳的文化品位,凸现城市的特色和灵魂,激发市民的自豪感。 看了这些你应该明白了吧?嵩阳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在登封县城北2.5公里嵩山脚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名太乙书院、宋初名太师书院,后改嵩阳书院,与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北宋理学家程领、程颐曾在此讲学。院内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游嵩岳时,见三柏高大茂盛,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明末毁于火,今仅存两株。“大将军”周长约 6米,“二将军”周长近15米,世所罕见。
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通意地观感应领碑刻,该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年),雄伟壮观。隶书端正工整,笔法俊逸遒劲,为唐隶中之佳品。书者徐浩为著名书法家,《新唐书》有传。景日畛《说嵩》评云:“是碑为徐宣公浩古隶,笔法遒劲,姿态横生”。撰文者唐大臣李林甫,以“口蜜腹剑”著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我也查到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的说法。说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的也有。但较权威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我也查到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的说法。说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的也有。但较权威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我也查到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的说法。说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的也有。但较权威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我也查到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的说法。说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的也有。但较权威的说法还是第一种(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它们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宋代有著名四大书院,它们是: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脚下。 嵩阳书院,位于在河南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 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在河南省商丘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5-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嵩阳书院是(因为俺去过)。后者肯定不是(因为俺连名字都第一次听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