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是 惟恐琼楼玉宇 还是 又恐琼楼玉宇 ?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20-4-1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是:又恐琼楼玉宇。原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译文: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注释: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扩展资料: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4-1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又恐琼楼玉宇。北宋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4-1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皆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4-1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4-18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的,某字或某词不同,是因为在古代版本传抄、刻印、誊印下来之后有了误传、误抄、误刻。还有的是作者写的时候是某个字词,后来觉得这个字词不好,又改成另外一个字词,但之前的诗词已经流传出去了,所以造成了某个字词不同的情况。还有的是满清文字狱和寓缴于征、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的恶意篡改。 这个苏轼词,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东坡乐府笺》,大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