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四种色素含量比例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4-19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绿素处于不断合成与破坏之中,其含量是两者动态平衡中的表现。在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阶段中,以原叶绿素酸酯为终结。这一阶段不需要光,但对有氧呼吸与矿质营养的要求较高;第二阶段是原叶绿素酸酯还原为叶绿素a。此反应必须在光照下进行,而对温度、氧气的要求不高。因此,低温、缺氧、含糖量不足与缺乏氮、镁、铁等元素时,叶色褪淡,其原因在于第一阶段受阻,而于黑暗条件下,植株黄化(韭黄、葱白)的原因在于第二阶段受阻。叶绿素分子形成后,以单分子层插人叶绿体的片层,其亲水的卟啉“头”插入含水的蛋白质层,而亲酯的叶醇“尾”伸人拟脂层。这种结合状态对于保护叶绿素极为重要。在高温、干旱、缺氮、缺钾、根系早衰(细胞分裂素供应不足)等情况下,叶内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分解加剧,从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