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觚不觚,觚哉觚哉。”为何“觚”有人解做“诂”或“孤”?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4-14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都是2B,这是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志》云:‘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馀不及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