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核项目跟踪报道---世纪之约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5-9-2 13: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核项目跟踪
2003年6月16日,《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合同》在深圳市核电大亚湾工地正式签约,甲方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乙方是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手捧这份厚达60页的合同书,联想CCTV1曾经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世纪之约》,感慨很多。
1、 论证,用了两年时间
A、2001年7月,在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举办的首期“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培训班”上,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广东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共来了五个人:赵志凡、邹来龙、春增军、俞洁纯、王西坡。为期一周的培训过程中,广核人认真听讲、善于提问,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与我们充分交流。在最后一天的研讨会上,曾经是大亚湾核电站技术引进负责人、时任岭澳核电站技术负责人的赵志凡部长说:
通过这次学习班认识到抓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过去在生产中遇到困难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有三条:一是增加人力,二是增加设备,三是增加资金。没有想到通过信息的运用改进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用增加生产力的发展。
开发运用信息资源,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我们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已有很好的基础,可是信息共享性差,决策支持系统还没建立起来,怎样进一步发展,引进ERP的风险如何克服,等等问题思考、调研、咨询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办法。参加这一次学习班,对于我来说,在认识上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找到了路子。我们回去要推动全集团开展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并请大连圣达参与合作,把我们的信息化基础工作搞上去。
B、邹来龙先生当时是广核集团信息科负责人,培训结束后就开始主抓《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2001-2005)》。圣达IT咨询的一个专门小组为这份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参考,尤其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意见。信息资源规划作为重要的内容,成为广核信息化15规划的首要任务。
2001年11月27日-28日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2001-2005)》专家评审会在深圳举行,赵小凡副司长、王安耕、高复先等专家参加并给以了高度评价。
C、好事历来多磨!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2001-2005)》规划的集团信息化的20多个工作包中,信息资源规划是第一个工作包,并且希望以一个试点单位做起,同时培养一批掌握相关技术的人员。2002年初开始准备计划从岭澳核电(二核)开始,《实施方案》、《技术合同》都探讨完了。但谁者广核集团机构、领导等方面的改革,不仅信息资源规划相关工作搁置下来,对信息资源规划反对的意见也冒了出来(个中细节不必细表了)……
但广核对信息资源规划认识深刻的一批朋友对IRP痴情不改,前后7次邀请高复先教授与有关领导研讨和举行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班,以解决认识问题。
2、竞标,三个重量级友商
A、项目背景
核电工程项目设计复杂,系统众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参与工程建设的承包商多,因此需要一套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协助工程建设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广东核电在岭澳核电(广二核)工程建设期间已自主开发了一整套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roMise)。
当前,岭澳核电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岭东核电(广三核)正在进行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岭东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将在岭澳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roMise)的基础上,整合已有信息资源,优化提升已有应用软件,建立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用以支持岭东核电工程建设。
岭澳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岭澳核电工程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分散开发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信息共享程度低,存在“信息孤岛”,业主管理部门之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流不够畅通,主要应用于运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应用较少,设计、工程、生产的自动化信息衔接不够落实。
岭东核电工程面临工期缩短、质量提高、造价降低的巨大压力,原有信息系统如不加以改造提升和重建,将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为此,需要利用先进实用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岭东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新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新建的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运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各承包商的信息交换服务。
为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完成,岭东核电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甲方)决定邀请具有项目实施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信息资源规划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共同参与“岭东核电有限公司(筹)工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项目。
B、项目总体目标
利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信息资源规划思想、方法、工具,根据岭东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目标及岭东核电工程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在岭澳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roMise)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搞好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原有应用系统/模块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建立岭东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新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使新建的核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既能有效地为岭东核电有限公司的运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各承包商的信息交换服务。
C、世界大战
整个投标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自然无法言表,相信每一个参与过此类投标过程人都难以忘怀。
直到开标以后,才从其它渠道知道了竞争对手(或称友商)的情况。
·值得敬佩的一个友商是在北京国际机场作大幅灯箱广告的国际著名IT咨询公司;
·染指南方的一个香港科技公司,竟然请了最著名的ERP的专家……
·最困惑的是北京的还算著名的公司,以全球最大硬件商的傀儡参与竞标。
Neo的补充
“世纪之约”——
http://www.cctv.com/lm/858/1.shtml
这是一部反映曾参加过“两弹一艇”建造的核工业战线的功臣们冷战年月结束以后走出深山峻岭,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大特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表现了以雷默为代表的一大批核工业人离开了大西北核潜艇基地,告别了过去那种长期处于保密状态、半军事化的生活,在参加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管理和建设,在一座与法国等二十四个国家合作施工的核电站的建设中,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大舞台,如何转变观念,完成“第二次创业”并最终重铸辉煌。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看过中央台的“世纪之约”这部连续剧,其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核电站工程建设中,中方的施工队伍满怀着激情要提前完成任务,决心在外国专家面前给中国人争口气。大家热火朝天,工地上每天干到晚上9点以后,女工人也上了工地,各个班组之间搞起了小红旗评比......外国专家看到这种情况急得吹胡子瞪眼睛,说工人加班时间和工程质量成反比,说我们的这些施工办法是瞎胡闹。外国专家越批评,我们的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就越有干劲,决心以实际成果堵住他们的嘴,让他们看看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勤奋精神。
外国专家找到工程的承包方负责人雷默,要求他们让施工方停止这种他们难以理解的施工方式。但是雷默顶住压力,劝说外国专家看看我们中国式施工方法的实效。
果然,项目完工时间大大的提前了。我们上下扬眉吐气,只有外国专家不服。项目验收的一天到了,雷默和实施方的领导满怀着自信一起来到现场,他们合作做过无数的项目,对自己的队伍充满信心!
然而,事实是无情的。用仪器电子探伤得到验收结果是,各项指标有严重缺陷,工程虽然表面上无懈可击,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核电站建设的高标准!!工程全部报废!!
后面的结果我没有看到,不知道是怎么弥补的,但是这个情节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什么叫做科学!?什么叫做观念转变!?扪心自问,我们国人是不是真的相信科学了?是不是常常像上面的例子一样,相信我们自己的土办法能够用事实反驳科学?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土办法更“实用”?
我想,我们要反对伪科学、伪专家、伪实用,我们更要用心的去分辨、寻找、相信 真正的科学、专家、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5-9-2 13: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体外话:
核电,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