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战略投资者起争议 中国银行业改革背水一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8-2-13 0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入战略投资者起争议 中国银行业改革背水一战
(2005-12-29)
(北京综合讯)2005年是中国银行体制改革“背水一战”的一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改和上市步伐,而围绕这一进程,对于四大银行在国家注资并股改后的估值、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商业原则以及上市路径的选择等等,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时至今日,尽管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及各大商业银行行长出面驳斥,针对银行股改的“贱卖论”依然没有停歇。
  《国际金融报》报道,去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投资,获得86%的资产溢价;今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
  建设银行以每股2.35港元的价格公开发售了12%的社会公众股之前,曾以更低的价格引入了美国银行作为其首个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资25亿美元(42亿新元)出让建行近10%股权。所有这些加上其后花旗、苏格兰银行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参股投入,终于引发了“贱卖论者”的强烈批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建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就是要把一部分股权给外国人持有,但是也有很多收益。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从谈判的开始,就引入了竞争机制。建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是“货比三家”,谈判过程更是充满了“讨价还价”,有好几次都是从破裂的边缘又拉回来的,最终的结果真正体现了“双赢”。
引进投资者的益处
  为什么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范一飞从四个方面解答了这个疑问。
  第一点,是对公司治理结构有好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更快的进步;第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够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来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更容易看清问题;第三,是产品和技术方面的要求;第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显然也是为上市的成功增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在近日清华大学的一个学术论坛上,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也回应了这种质疑。他认为,一方面,中国国内没有典型意义的合格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国内战略投资者对于银行公司治理与产权约束的改进作用有限。
  汪建熙算了一笔账,中建两行10%的股权大概是31亿美元左右,能够拿出这笔资金的国内机构少之又少。即使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人寿这样的“巨无霸”拿得出来也不会轻松,而且基本不能为银行提供战略投资者的功能。
“汇金承诺”引争议
  对外资来说,“汇金承诺”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谈判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事件中备受诟病之处。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协议中,汇金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做出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政府不再干预、账面值保护、买回保护等承诺。所谓账面值保护,就是汇金承诺今后每股净资产都不低于当初入股的价格。投资者进来是以2004年12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为价格基础,如果3年后发现价格比入股时还低,汇金公司就会给予补偿。所谓买回承诺,就是如果建行、中行上市三年不成功,汇金公司就要向外资机构买回所售股权。
  汇金的承诺实际上给境外战略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因此引起了国内投资者的疑问:为何只对外资承诺?这是否是对国内投资资本的歧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对这种承诺也颇有顾虑,他说:“国内并不缺资金,如果国内的资金以基金的形式入股建行,可以与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竞争,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发现股份转让的公平价格。”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有示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后面的投资者实际上是搭了战略投资者的顺风车。美国银行对建行做了非常详尽的尽职调查,全面了解了建行的情况,这是一般投资者不可能完成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对建行经营状况并不确切了解的背景下入股建行需要极大的勇气,也花费了很高的调查成本,并承担了相当的风险。建行能取得一个较高的公开发行定价,与引进战略投资者无疑是密不可分的。
  在谈判过程中,汇金公司也表示有些条款无法承诺,比如,外方希望汇金保证,银行未来几年不良贷款不能高于某一数字,汇金公司拒绝做出承诺;还有的外资把获得上市承销权作为投资入股的前提条件,汇金公司也给予了拒绝。
  建行上市后,境外战略投资者获利颇丰,这也引发了对境外投资者入股建行价格的质疑,“国有银行贱卖论”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外国战略投资者是否赚了大钱呢?以美国银行为例,上市后美国银行持股市值为55.51亿美元,较之前的投入增加了25.51亿美元,增加了0.85倍,远低于汇金的1.3倍。而如果从银行增值金额看,美国银行增值金额更是只相当于汇金的8.7%。
  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曾对此评论说,“中建行的转让价格里包含了很多制度性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找一样东西做参照系,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体会得到。所以,事先给个标准,或者事后认定价格高或者低,往往很难正确地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