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涉江》中二、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要表现对国家至死不渝的那种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1-10 1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段叙述屈原旅行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他写自己登上鄂渚,又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途,然后放马在山皋上小跑,直到方林才把车子停住。所有的旅程,最后都归于一个词语:端直。亦是说,这样的旅程,其实是流放,而无论流放如何痛苦,却不会损害自己的心灵。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这里深林杳冥,榛莽丛生,是猿狖所居,而不是人所宜去的地方。这是对流放地的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自己所处政治环境的隐喻。但最终还是以屈原“不能变心而从俗”的信念消除了流放地点的阴霾。这两段对环境的描写刻画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内心活动及隐喻政治环境。另外,我自己觉得,通常人们分析屈原都会加入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很少从一个“人”的角度对屈原进行分析,或许这些景物描写就像是我们平时写游记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