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赵树理和柳青的农村题材小说,谈谈他们在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上的差异。急急急……感激不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1-9 1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题材是“十七年”小说成就最大的两个题材之一,而作为领军人物的赵树理和柳青的小说代表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艺术形态的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关注“现实斗争”,即关注那些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的变化”的斗争,而这通常上指的是当时开展的政治运动。二是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与自己的表现形象(农民)相一致。首先,他们存在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别。柳青更坚定地实行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决心,更重视农村中的先进人物的创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的色彩,具有更大的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的雄心。《创业史》在结构上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艺术构思宏伟开阔,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小说深入挖掘与表现了建国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