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监护人的条件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0-1-22 18: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更改监护人的条件是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失去了监护能力。除此之外,父母作为当事人的第一法定监护人,其他人不能在正常情况下申请更改监护人的。一般来说,相关人员申请更改监护人的办法有向村委会申请或者向法院申请。

一、更改监护人的条件是什么?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可以申请变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变更孩子监护人有3种情况:一是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二是监护人不履行监护权,即监护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监护的职责;三是由于失去监护人。二、监护人有哪些监护职责?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得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还特设监护监督人,以保证监护人依法履行其职责,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利害有冲突时保护后者的权益,并设有监护法院等专门机构。三、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包括哪些?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满足以上其中任何一点,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类似于祖父母、成年的兄弟姐妹等这些都是可以依法申请更改监护人的,更改后的监护人也是需要依法承担起监护职责的。其实,现实生活中可以更改监护人的情况是比较多的,问题的关键是多数可以担任监护人的相关人不等根本就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