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大臣被皇帝称“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禅称诸葛亮“相父”。赢政称吕不韦“仲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有皇帝以来吕不韦不算他死时候还没有皇帝蜀汉后主刘禅称诸葛亮“相父” ;后晋石氏父子称契丹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顺治皇帝称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禅称诸葛亮“相父” 赢政称吕不韦“仲父” 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名的应该是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这也应该是最早的开端,至于武王对姜尚称“尚父”似乎是《封神榜》的杜撰“仲父”,叔叔的意思,也就是把某人放到与自己父亲接近的位置上来尊敬对待,所以有云“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三国志·孙策传》)刘禅称诸葛亮“相父” 赢政称吕不韦“仲父” 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名的是吕不韦吧.被赢政封为"仲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皇帝称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是因为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所以不算。其它的,楼上的各位都说得差不多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庄决没有下嫁过多尔滚!!!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 1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未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  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生涯。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49年继位,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政治投机成功了,异人感恩戴德,任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封为文信候。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公元前246年),仍任吕为相国,称“仲父”,食邑有蓝田(今陕西蓝天县西)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宾客三千, 家僮万人  在秦庄襄王时期和秦王政的前几年,吕不韦抱着“欲以并天下”的心愿,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要发生相权和王权的矛盾,便从多方面做了应付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发生了武装叛乱。秦王政在追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与吕不韦有牵连,罢免了吕的相国职务,下令将其迁往蜀地。吕不韦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思想得到解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先起,黄老继之,进而有名、法、岳、农各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期,却有着要求思想统一的倾向。所以吕不韦要门下客人,个个著其所闻,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最后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全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等三个总题目,共一百六十篇,二十六卷,二十余万字。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8年)完成。这部书特别注重吸取儒道两家的学说,对法墨两家的观点往往采取批判的态度。 《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作,说它是“杂家”,因为它是“诸子之位兼有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调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观点。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目的,是为秦朝统一天下进行理论论证的。这是在韩非之前进行的一种统一思想的试验,结果失败了。但是,作为《吕氏春秋》的历史任务, 并不是结束于先秦,而在于启开两汉。多尔滚顺治的父亲皇太极是多尔滚的哥哥,所以多尔滚是顺治的叔叔。 多尔滚当政多年,曾让顺治叫他!!皇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