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为什么会“痒”?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6-7-29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皮肤发痒就需要用手抓,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痒的感觉?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感觉?这些问题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痒和抓其实是我们处在快乐和痛苦、放松和紧张之间的一种奇妙的交叉状态,但它们却一直很少引起生理学家们的注意。大约十年前,一个对痒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曾这样描述这种奇妙的感觉:痒是人体某部分失常状态的反映。很显然,同疼痛一样,痒也是吸引人们注意,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问题。 但是,后来的科学家们并不满意这种粗浅的描述,他们开始重新提炼对痒的科学理解。他们把用来传递痒的感觉的神经末梢、作出反应的脑细胞和刺激发痒的其他分子作为研究重点,这些科学家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揭开痒的谜团,并找出治疗瘙痒症的方法。 痒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那些偶尔受到蚊虫叮咬而产生瘙痒感觉的人来说,可能对痒的研究就显得可有可无。然而对于那些痒与抓被一些不明的神经化学物质引起,痒成了对人体的折磨、灼伤了他们的皮肤、破坏了他们的睡眠甚至有时把他们逼到自杀的边缘的人来说,科学家对痒的正确理解会成为他们解除痛苦的福音。 美国研究人员吉尔?约斯普维奇博士同很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一起进行痒的研究。他说,对痒进行研究的资金并不充裕,现在把痒当作疾病来治疗的病人还很少,这个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在约斯普维奇博士的工作室中存放着他拍摄的病人症状资料。这些拍摄都是病人睡眠时在夜间进行的,病人不时在床上扭动着,无意识地抓脸、躯干和脚。痒是一种连接皮肤、神经细胞和大脑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人体的神经高速公路上飞速传递着。它是一种循环,当产生痒的感觉,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抓,然而抓又会进一步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人类的皮肤造成损伤。 科学家们发现,要想真正克服痒,就要找到皮肤背后的痒感的诸多传递过程。蚊子叮咬而产生的痒感是目前科学家最有把握解释的,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们未知的东西。 当蚊子把它的唾液注射进人类的皮肤内,人体对抗蚊子唾液的抗体迅速发生反应,使皮肤细胞放出被称为痒中介的组胺(当人类发生药物或食物过敏、皮肤被紫外线过度照射后,皮肤细胞也会释放出组胺,从而同样会产生痒感)。组胺导致皮肤的神经细胞发出警报,警报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目前科学家的了解也就到此为止,至于信号传到大脑后又发生了什么和信号传递的准确路径都充满着疑问。 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认为,痒感的传递路径同疼痛感是一样的,事实上,痒只不过是微小的疼痛。但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他们认为,疼痛不可能和痒共同分享同样的神经细胞和路径,除了两者间的其他不同,两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并引发人体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疼痛促使人类迅速从产生疼痛的根源上后退,而痒则促使人类发生抓的行为。前不久,德国生理学家研究了一组微小的慢传递神经,这种神经在人类的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触角,德国的科学家认为,这些神经是痒传递专用的。针对这一发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厄尔?卡斯坦司博士说:“发现痒的独特传递道路将导致我们对痒的看法的变革性改变。”这种新发现说明痒是一种单独的感觉,我们需要单独对它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大脑中连接痒传递路径的部分也于前不久被发现了。科学家在实验中注射微量的组胺到参加测试者的皮下组织中,让他们产生被蚊子叮咬的感觉。同时,科学家通过X射线来扫描实验者的脑部,这样通过发现脑部活跃的区域来判断大脑发出痒的感觉的部位。 当实验者皮肤开始发痒时,科学家看到他们的大脑负责感觉、计划行动和大脑更深的地方负责形成更基本的疼痛和快乐感觉的部分开始持续活跃。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大脑中并不存在专门的“痒中枢”,痒更像是一个多维神经网,它在感觉、行动和更深层的感情中枢的合作下发生。 抓为什么能抑制痒感? 如果说痒充满着谜团,那么抓痒就更加令人不解。简单来说,抓痒是一种放松,它由脊髓控制,不需要大脑发出指令。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即使动物的脊髓同大脑的连接被切断,动物仍然能够做出抓痒的动作。但是,大脑也并非全无作用,抓痒仍然需要大脑提供“策略”―――抓的强度和方式,这需要大脑作出分析。目前,科学家对痒感觉的路径和抓痒放松感觉的路径是怎样连接起来、相互协调的还不清楚。就连最基本的,为什么抓减轻了痒的感觉现在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 目前普遍的理论是,抓痒提供了一种反干扰:抓痒制造的轻微疼痛作为一种感觉传递到大脑中,分散了大脑对痒的注意力。当大脑专注于抓带来的不舒服时,就会最终忘记痒的存在。这个理论不能解释的是,有时抓痒反而会使痒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一些科学家认为,当抓痒损伤了皮肤表层后,增加了皮肤被不明分子入侵的机会,这样痒感又会产生,而且可能更加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29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因为当天气变冷,空气变得干燥,皮肤缺少水份,变得无光泽,表皮薄而脆,细碎皱纹多,皮肤表面容易产生细小干燥皮屑(你可在天冷时两天不洗澡,然后用手指甲轻抓小腿部皮肤,可看到细碎皮屑),容易堵塞毛孔,造成毛孔排泄不通畅而引起的,严重者可在皮肤上生出许多细小疙瘩(像打冷战时起的鸡皮疙瘩般),建议在冷天时保持经常清洁皮肤,并使用保湿的护肤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29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场合,都是最后在皮肤形成组胺这种化学物质而引起的发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29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1)洗澡不宜过勤,一般一周2-3次就行。洗浴的过勤话,会洗掉大量皮脂膜(特别是用碱性强的洗涤用品更为明显),在皮肤分泌皮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皮肤干燥、粗糙,产生脱屑和引起皮肤瘙痒。如果必需天天洗的话,尽量不用洗浴用品或者用儿童型的淋浴露。另外,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一般在30-35度左右就行了。(2)洗浴后可用保湿、润肤的护肤品或者用少量的医用甘油对温水涂皮肤(用后会有点粘粘的感觉。医用甘油具有保湿、润肤作用,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可以长期使用)。皮肤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29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