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何时自杀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参考资料:http://www.oklink.net/zjzj/foreign/america/06.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埃尔内斯托·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澳亚克.帕克。1961年7月2日在维西亚小庄园自杀身亡。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 仅和哈瓦那相距半小时的汽车行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的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他已经誉满人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在那个小庄园里留下了海明威的“罗亚尔”拍手提打字机、狗坟、50只猫和他漫长人生旅途中创作的9000部不朽名著。许多年以后,拉丁美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参观海明威的庄园后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少有的图书馆”。
1928年,海明威偕同他的第二个妻子鲍莉娜? 普菲依费尔首次路过古巴,前往美国的骨头礁,海明威在骨头礁完成了名著《告别武器》。1932年,海明威回到古巴海上钓鱼。1933年,海明威为返回古巴,写成有关古巴题材的第一篇纪实文学。从此以后,海明威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美丽而不幸的长岛”。《老人与海》(1952年)是海明威成名的“古巴”小说,《海湾的岛屿》部分情节描写的就是古巴。《有和没有》大部分描写了古巴的环境气氛。海明威曾表达他对古巴的深厚友谊:“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人的感觉像在家里一样的地方,除了他出生的故乡,就是他命运归宿的地方”。海明威经行在海边钓鱼并且写出了最优秀的小说。
古巴北部海岸的海洋几乎都是海明威小说《海湾的岛屿》和《老人与海》的主要描写对象。《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和奇闻轶事,是他从哈瓦那希科马尔的渔民安塞尔姆.埃尔南德斯身上产生的灵感写成的这部传世杰作的。
如今,维西亚小庄园仍然是海明威的家。它空着,却充满生机。往上瞧,一个信箱;在小庄园图书馆的桌子上,一个橡皮图章上刻着:“我从不写信”.......。通往吉尔特斯特的路,像当年寻找海明威一样艰难曲折。从佛罗里达启程的跨海大道,在星罗棋布的群岛上跳来跳去,好不容易达到终点。吉尔斯特在当地就是最西边的意思。小岛好像万顷波涛上一叶小舟,站在岸上仍有颠簸的感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两行椰树把我引向一个颇有规模的渡假村镇,西班牙式别墅错落有致。海明威故居是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院子里花木茂盛像个小花园,芭蕉、棕榈、美人蕉、凤尾竹,随风摇曳,绿影婆娑,充分显示着与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当年海明威所以选择在这里定居,图得就是远离红尘,自在安闲,抬头可见大海,枕边可闻涛声。想不到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把这儿炒成旅游热点,每年都有大批文学爱好者跑来朝圣,这个二层小楼一下子变成了艺术宫殿。
小镇以海明威命名的书店、礼品店很多,一些酒吧门前还大字标明“海明威最常光临的酒吧”。与毗邻的豪华建筑相比,小楼显得土里土气,甚至有些简陋。好像当年的海明威一样,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只在乎内心的充实。室内装饰简约,使得一只小船模型更为突出,一下子便把参观者带进《老人与海》惊心动魄的情节里。作家与一位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在惊涛骇浪里打鱼,一连84天两手空空。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马林鱼,拖在船后,被尾追而来的鲨鱼一口口撕咬,最后仅剩下一架骨头。
这位老人确有原型,古巴人福文克斯·格里高尔奥,墙上有他与海明威的合影。那老人正像海明威说的那样,“人很瘦,额上有很深的皱纹。”两人亲密无间,气质有些相似,精神矍铄,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线条粗犷。这位老人几天前刚刚去世,活了104岁,墙壁上有他98岁时的照片,脸上的皱纹像太平洋上的层层波浪,每一条浪谷里都埋着动人的故事。可惜海明威先他而去,无人续写。另一件引人注目 的文物,是海明威生前惯用的一支双筒猎枪。海明威曾用它打死一只金钱豹,威风凛凛,活像中国的打虎武松。从其它图片资料看,他还有打死野牛、狮子的记录。
海明威1899年生于芝加哥,父亲是医生,爱好体育,母亲是音乐教员。海明威继承了他们浪漫的基因,一生追求冒险。中学毕业后,只身游历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志愿赴意大利做战地救护车司机,被炮弹炸成重伤,全身嵌进许多弹片,一条腿的膝盖被打碎,回国后站着写了《太阳照样升起》,以减轻受伤部位的痛苦,并成为终生写作习惯。30年代独闯非洲,写了《乞力马扎罗的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赴西班牙,写了剧本《第五纵队》。1941年来到中国,向世界报道抗日战争。他还参加了从德国人手中收复巴黎的战斗,不惜驾驶一只快艇,引蛇出洞。在海明威身上,冒险精神、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且作为主线表现在他所有的作品里。
社会上,海明威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大作家。可是在家庭,却是一位不负责任的丈夫。1918年他在米兰医院,与护士艾格尼丝一见钟情,信誓旦旦,可是一转眼那女人便投入别人怀抱。为此海明威一直耿耿于怀。难以弥补心里的创伤,导致他后来婚姻中,总是吃着锅里,看着碗里,以防妻子不忠时陷于寂寞和痛苦。
1921年海明威与音乐家哈德莉结婚,生下一子。4年后与女记者波林拍拖,1927年第二次结婚。波林貌不惊人,善良温柔,自己花8000美元买下这幢别墅,供海明威写作。在这里生下两个儿子,都是剖腹产。可是难以拴住海明威心猿意马,先后勾引了两个女人。波林一忍再忍,才是他们的婚姻维持了14年。1941年终于忍无可忍,办了离婚手续,判决书上写明男方遗弃女方,每月付给两个儿子500美元抚养费。1944年,海明威与女作家玛莎结婚,战争中匆匆分手。1946年与女记者玛丽结婚,还是放荡不羁,到处寻花问柳,垂涎一个个贵妇人和名演员。后来病魔缠身,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健康每况愈下,再没有精力投入一生的打猎、捕鱼中去了。他开始大量喝酒,时常吵闹,脾气变的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这只陪他走遍世界的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这个一手持笔,一手持枪,闯荡天下,四处冒险,打死过无数狼虫虎豹,塑造出许多硬汉子形象,魁梧的大胡子砰然倒下。顷刻间,五大洲的唁电,潮水般涌来。其中一份是约翰·肯尼迪总统从白宫打来的,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称他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墓碑上没有墓志铭,下部仅有几行小字: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死于1961年7月2日。上半部大片空白,留给后人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明威:读自己讣闻的人来源:中华读书报“生活能伤害你,但你要从受伤处活得更坚强。”——海明威1954年,威尼斯。
海明威衣着随便,坐在房间里翻看剪报。他不时停下来,往杯子里加一些香槟。早晨空气清新,香槟酒冰凉适口。这是写作的好时机,不过这些天海明威是暂时写不了了,他身上伤势很重,手里翻看的就是前一阵子报纸上刊登的他自己的讣闻。
在此之前海明威刚刚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1954年1月,海明威和妻子玛丽搭乘一架小型飞机飞往刚果。不幸的是,在乞利马扎罗山附近,飞机的引擎系统出现了故障,坠落地面。消息传出,人们都以为海明威夫妇遇难了,报纸上纷纷登出讣闻。实际上,虽然玛丽断了两根肋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等处受了重伤,但他们都还活着。后来海明威夫妇换乘另一架飞机飞往乌干达,没想到起飞后几分钟,飞机一个倒栽葱扎到地上,随后爆炸,大火立刻从飞机残骸中腾起。机舱是锁住的,海明威用头拼命把门撞开,从火海中捡回一条命。玛丽也在驾驶员的保护下得以逃生。
海明威和玛丽再次逃脱了死亡的追捕。关于第二次飞机失事,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是,海明威在脱险时手里还拿着一瓶杜松子酒和一串香蕉,并为自己的好运气连连欢呼,身后飞机残骸扬起滚滚浓烟,映衬着他高大的身影。这当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传奇话题。不过,他们的实际遭遇并没有人们用美酒和香蕉渲染的那么轻松自在,第二次飞机失事让海明威的伤势更加严重。最要命的是,这次飞机失事造成的脑震荡是他经历过的十多次中最严重的。
两度飞机失事,两度死里逃生,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奇迹。美联社、《纽约每日镜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和世界各地的报纸都纷纷报道了海明威的“死讯”。大难不死的海明威把各种各样的讣闻仔细地存入剪贴簿里,用斑马皮和狮子皮包好,当作难得的阅读材料。这些玩意儿给他受伤后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和谈资,据说他给自己定下的治疗方案是:香槟、讣闻和药丸。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有幸”读到自己的讣闻?海明威的这种治疗方案可以称得上独一无二。在向来习惯于将海明威视为英雄的那些人眼里,这场意外似乎再次证明了作为硬汉的海明威是如何坚不可摧,但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海明威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无法完全恢复过来。
飞机失事的1954年,也是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年。在此之前海明威的写作已经很不顺手,创作陷于低潮,被人们认为已经写不出好作品来了。现在海明威写出了《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个中篇,但还是再次把他推上了写作生涯的高峰:海明威的写作能量终于在这部小说中再次得以汇集,人们等待和忍耐了太久的欢呼也终于得以释放。这部作品带来了作家晚景渐熟的辉煌夕照。由于不愿意为一套只穿一次的礼服投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糟糕的身体状况,海明威本人没有亲自出席授奖仪式,而是写了一篇受奖词由他人代读。较之1930年刘易斯获奖后的长篇大论,他的受奖词实在是简短有力得多。海明威告诉世人:“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应当把他要说的东西写出来,而不是讲出来。”
正如乔伊斯评价的那样,海明威随时准备好过他笔下的那种生活,如果生活不允许他过这样的生活,他绝对不会写出来。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影子,这已经成为公论。终其一生,海明威都在竭力使艺术和行动融为一体,使作家的敏锐性、洞察力和高超的运动技巧融为一体,使自身的孤独和显赫的声望融为一体。海明威笔下的人物们永远在试图对抗,在他的作品中,消极悲观的虚无情绪与硬汉精神一直是对立统一地贯穿始终的。海明威曾经对他的朋友菲茨杰拉尔德“放弃斗争”而感到愤怒,自恃骨头强健,海明威还在写作的困境中搏斗着,但那种写作的孤独感早已深入骨髓。他的生活绝不缺乏惊险和刺激,可是当他坐到桌前开始写作的时候,一种最孤寂的生涯便开始了。尤其到了晚年,海明威昔日如潮水喷涌的灵感,渐成枯井,他所要承受的不啻于一个斗牛士不能再上场的悲凉。
海明威在写作上不再能够得心应手导致的焦躁和绝望,伴随着缠身的疾病,形成了一天天吞噬着他生命的绝对困境。因此,海明威在这里说“孤寂的生涯”决不是为了在公众场合哗众取宠,这是他的切身体验。他的酒量惊人,但不能把他从被病痛与精神焦虑的双重折磨中解救出来。他酒喝得多,作品却写得少;吃下去的药片在增多,打字机上留下的能令自己满意的文字却在减少。这些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力不从心。当初有人问起成为一个好作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时,海明威的回答多少有些傲慢,说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必须有才气,很大的才气,还得有训练,必须内心坚定不移,还必须聪明,不计名利,尤其是要活下来。认为一个作家最难办的事情是活下来,完成他的作品。死亡始终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到最后他亲自体验了他所说的那种“宁静的、不会变形的美”。活下来,完成作品,海明威提出的成为一个好作家的这个条件因此变得意味深长。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郊外的橡树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家中开枪自杀。海明威自杀当时无人在旁,细节只能是后人推测、想象出来的。我们似乎看见海明威抠动扳机,动作坚定而迅速,像他删掉手稿和校样上那些多余的词句一样果断娴熟。就是这样,可以定稿了——唯一不同的是,他手里的铅笔换成了猎枪。
著名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所写的海明威传记笔调辛辣,不时嘲讽一下海明威。我个人认为,这部传记中有一句具有总括性的意义:“海明威的曲调对世界文学是个全新且原创的贡献,立志写作的年轻人都会听到。而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式的英雄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发挥了超越文学之外的影响力。尽管作为人的匮乏最终减损了他的作品。海明威在他最好的时刻是股丰富勃发的力量,和乔伊斯或福克纳或司各特·费兹杰拉德一样可观。甚至在他最差的时刻,他也提醒了我们:在投入文学之前,要先投入人生。”(《海明威》,安东尼·伯吉斯著,余光照译,百家出版社,2001年,117页。)1954年海明威没有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但他在那篇流传甚广的受奖词中所说的“写作是孤寂的生涯”,我们至今言犹在耳。海明威一生丰富而曲折,实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写作的孤寂,也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如何写作,如何生活。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6-07/28/content_4887907.htm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年因疾病及精神的双重作用,意志渐渐崩溃了,一天,1961年7月2日,将自己心爱的一把猎枪装上子弹后,塞进自己的嘴里,砰的一声……有兴趣建议找来译林出版社99年出版的《爸爸海明威》看看,系海明威很要好的一个朋友讲述他晚年至死的生活,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婚姻的波折使海明威新灰意冷,多病缠身有使得他痛苦不堪.他于1961年7月2日凌晨用猎枪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在1961年7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7-31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7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