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3-4-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道佛"三教合一"思潮,自明朝中叶起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就产生了,到清朝康熙朝甚至成为国策.那么"三教合一"并非是一种主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根据是,儒道佛三家有共同点. 人们对这个共同点是这样阐述的: 佛教一般被认为是在中国才从原始佛教发展到了顶峰,而中国佛教的顶峰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明朝时禅宗理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禅宗的佛学理论核心就是关于"心"的理论.禅宗认为成佛实际就在人的心中一念之间,而不是别的什么.换句话说佛教的“顿悟”就是心的顿悟。所以禅宗认为"心"在实现佛教最高目标涅磐的过程中是最关键的.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理学的核心是关于"心"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我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相对西学而产生的,在此之前没有国学一词,而日本为区别外来之学则先有国学一词。于是乎中国效仿日本也出现了相对西学的词“国学”,在此之前清末洋务运动的时候,曾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可见“国学”一词那时候还没有,不是由来已久。国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万法皆空! 道:无为而治! 儒:仁礼安邦! 为什么呢? 因为佛家认为大千世界都是由众生业力所造,所以我们所在的世界都是虚无的,变化的。故而佛家提倡:看破,放下。所谓“凡所有像,皆是虚妄。” 而道家用朴素的阴阳观看待世界,讲究以阴治阳,所以提倡“无为而治”,如《道德经》里所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在中国最兴盛,高手很多,就不班门弄斧了!总而言之因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说,儒家强调的是入世,修身齐家之国平天下的道理;而道家是出世,是养生养性;当一个人要神于天圣于地的时候,儒家和道家就在一个人的身上统一起来了。需要一个儒家八小时之内,穿上职业装,一定要身体力行,去好好地做一些事情;需要一个道家八小时之外穿上休闲装去跟亲人朋友热爱山川自然。儒家要我们承担重任,而道家要我们举重若轻。儒家教我们完成社会人格的自我实践,道家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讲完了,“外示儒学,而内用黄老”,您可以去看看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南老是对这三者融合,且有证量的一代大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