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 Tesla Model S 是怎样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查看12 | 回复12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嗯,贴一篇我夏天写的,modelsp100d的一周测试感受,我觉得我写的还算蛮透的,哈哈。
----分割线----
这是我第一次写特定的车型。一直以来,我都回避对具体车型和品牌的评价。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对汽车的认知是不健全的,缺少足够宽广的试驾经验,进而缺乏相对立体客观的判断标准,确切的说,直到今天只开过奔驰。当然,也不仅仅是开过,多多少少因为一些试装阶段质量问题改过一些非核心功能的零件,也因为这些技术变更加过三五块钱的整车成本,还有过一个下午开爆三二十套轮胎,总之,横着开,竖着开,转着开,填满了我过去几年的汽车记忆。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看到国产的奔驰,心里总会荡起些荣耀感,嘴角飘起一丝微笑,背不自觉的挺的更直了些。然而,泡在奔驰这坛子酒里时间久了,自然酿进了太多奔驰的情怀和偏好,这也是我渐渐淡出说客的原因,没办法,一提汽车,难免触碰到奔驰,与公与众,终究不妥。
然而,这次确实有些不一样,这可是特斯拉,而谁又能拒绝一辆ModelSP100DL呢?


在我拿到这辆车之前,我脑中颇为得意的设计了一套自认为独特的测试流程。打算邀请北京奔驰质量部的考核员和工程师们,从整车间隙平顺度,内饰静态考核,到动态噪音评价,来一个全方位的特斯拉和奔驰生产工艺和质量的对标。想想到现在网上还没有过此类的测评对标,心里还自鸣得意了一阵。不过当我开了这辆P100DL接近一周以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觉得自己挺幼稚的,原因咱们后面慢慢聊。
我们正式开始。下面的内容里,没有功能亮点,操作简介,设计理念,几拳空间,操控出众,悬架中性,用料十足,指向精准等多见各大测评的词汇,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悬架的中性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也不明白操控出众该怎么让读者理解。这里面没有细心剪辑的视频,也没有精心处理的图片,坦诚的说,没有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爆点。在这个极力迎合感官欲望的年代,我依旧希望用绵长而诚心的文字,慢慢的,尽量通透的传递我对于这辆车,乃至于这个品牌凝出的内心感受。但愿我的指尖眉墨,能触动些许您的感同身受。

第一秒,这并不是一辆特别的车,看不到为了颠覆而颠覆的浮夸设计,也看不到初入江湖的力不从心。外面是恰到好处的漂亮,多一点显得轻佻,少一点儿显得平庸。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百年帝国的搅局者,这第一面登场,出众而合群,透着恰到好处的智慧,尽管这漆皮之下,全是改朝换代的磅礴野心。提到外观的细节评判,我总是很谨慎,我并不相信大多数测评道听途说的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和编排,哪怕是设计师的躬亲解读。外观的美是一种艺术,有时是不可逆的创造,没法倒叙着剥开一片一片咀嚼。好看不好看,用不着谁来分析,看一眼即可。我觉得,ModelS那第一眼,须臾之间,恰如其分,很是好看。同样,哪怕是让丰田喜一郎来解读雷克萨斯,我也看不惯那推土机的扭捏前脸。我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就对了,我并没打算说服你,美是你自己的事情,开心就好。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喜欢日产Juke的样子喜欢的不得了,这是一个我永远无法理解的谜……..
第二秒,隐藏门把手伸出的方式如科幻电影般不真实,坐进车里,找不到启动键。原来,根本就没有启动键,开门,进去,关门,踩刹车挂档,直接走。尴尬间,感叹自己思维的懒散和固板,竟然随意的以为特斯拉和“那些汽车公司”是一样循规蹈矩。十年前,圣卡洛斯冰大道10150号特斯拉工厂深夜,ElonMusk偶然在车间的举升机上偶然看到了一辆Smart,突发奇想启动了Smart计划,仅仅是想知道把它变成一辆电动车会是什么样子。于是这个无心插柳最后促成了特斯拉在背水一战的绝境风雪中,等来了奔驰五千万美金的贷款,从此开始了多年与奔驰千丝万缕的纵横捭阖,相爱相杀。如此浪漫主义的真实,读来热血沸腾,心念梦想不死,这传奇故事,从一个小小的启动汽车方式的革新,缓缓开始。从换挡杆到车窗开启机构,从气囊到踏板,凶猛的闪烁着梅赛德斯的百年血统。关于特斯拉与奔驰之间的故事,总有各式各样的评价。客观的讲,特斯拉在内饰方面的功力,和奔驰比较,欠火候。例如副驾驶遮光板打开后,镜子的角度照不到副驾驶的乘客;或者驾驶位座椅调节按钮的位置,戴个皇家橡树离岸可能手都伸不进去。USB插口的位置略尴尬,周边用料还很容易留划痕等等。这些小小的细节还有不少,倘若这是一篇特斯拉的讨伐檄文,完全可拎起这些星星点点放到显微镜下,大做一篇黑文,满纸唾沫,再以一句“百年基业,远未凋零”点睛,拔高逼格,完美收尾。但是透过那块划时代的大屏幕的背后,我却清晰的感受到了设计师干净利落的思考脉路。

其实,堆积先进的技术和配置,是最初级不过的玩法。特斯拉从一开始就清晰的知道,如若去比豪华和氛围,定然比不过奔驰,这与投资无关,也不是你挖三五高管就可以一蹴而就,登堂入室,这是百年积累,今年感触尤为深刻,但此文不细说,这是另外一个足以深挖万字的话题。记得两年前我还很鄙视中国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心里想:中国人哪,总想着弯道超车,传统汽车都造不好,造什么新能源,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急功近利的发展驱动简直在毁掉中国的汽车行业。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现在觉得,当时的自己真是太可笑了。我终于惭愧的意识到,传统汽车领域,中国早已经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只有电动车,才有洗牌的可能。方向,真的比努力重要。佩服政府前瞻的智慧,也感叹自己当年的年轻无知。有些时光,有些时代,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弥补不回来的,造汽车如此,人亦如此。绕远了,这第二秒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尝试颠覆奔驰宝马这些百年豪强的梦幻野心,也不是孙中山豪言要修十万英里铁路似的不切实际。内饰做工上和经验上的不足,特斯拉竟然能做到坦然面对。从设计理念到氛围材质,完全没有拙劣的皮毛模仿和心虚的欲盖弥彰,竟自成气质。特斯拉意识到一旦落入奔驰宝马的节奏里,哪怕弹尽粮绝也注定落败。所以啊,我最初自鸣得意的那些间隙平顺度和传统的质量考核,在特斯拉的格局面前,好像显得有些小气了。

第三秒,挂入D档,悄然无声,踩下油门,悄然无声。

第四秒,时速100。我知道没法绕开这2.23秒的百公里加速,屏幕那边的你,哪怕我堆砌再多的诸如“刺激”“爽”“牛逼”的干涩词汇,你也感受不到我那一刻的价值体系的崩塌和重构。这一部分我修改了很多次,我尽力把我第一次全力踩下右脚的感受传递给你:
深呼吸,双手握紧方向盘的三点九点,手心滚烫,不像跑车的弹射起步,还没出发就已经用复杂的操作,左脚紧踩刹车时的颤抖和排气管迫切的声浪提醒着你着即将到来的血脉喷张。100D安静的毫无察觉,人畜无害。反而是这种违背常理的安静下隐藏的力量,会让人心底窜起一种不同于亢奋的紧张和敬畏。模式调整到ludicrous,不需要任何准备,右脚踩到底。全身立刻被拍到座椅靠背上,那种力道你无法用劲部的肌肉力量去克服,脖颈处受到向后剧烈的撕扯,后脑勺死死的被压在头枕上,略有仰头,触电的酥麻感从肩后两侧开始,于脖颈中心汇聚,顺着耳后两侧直通头顶,血翻上涌,头皮发根有触电般的麻酥感。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可以这样,把一盆冷水倒在床上,坐在床边摆出开车的姿势,用全力向后躺去,把自己的后脑和后背咋到冰水浸湿的床上,那一刻,就接近了。急剧加速度带来的惊慌,会让双臂不自觉的绷成两块铅板,感觉手中的方向盘左右窜动。视线前方,由于瞬时速度的剧烈变化,和剧烈加速度导致的脑供血变化,视线边缘模糊向后稍扭曲撕扯。如此的瞬时加速由于在我们几十年对周边世界的感官体验中从未出现过,因此那一瞬间身体是僵直的,双眼圆睁,肌肉收缩,呼吸毕止。我承认,这样的加速除了加速电池的损耗和炫技以外,其实并无实际用处。可特斯拉就是用这样轻松甚至于略显的方式,弹指间灰飞烟灭了内燃机引以为傲的极限,宣告着我不是来交朋友的。
不过,这里不得不吐槽的,是这个“狂暴模式”的翻译,ludicrous是一个源自拉丁语的很古老的词了,意思近似于不可思议,超过某种认知极限让人觉得荒谬的极限体验。音感的第一反应是Luciferous和ridiculous的混合体,是一个无论听起来还是读起来都很宣泄的通透词儿,对这2.23秒加速感受的定义是如此入木三分。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会被翻译成“狂暴模式”,显得有些不用心,丢掉了水汪汪的灵动。想到法国东南部的一座小城市,FontaineBleau,我们熟知朱自清翻译成枫丹白露,并称赞这四字唇齿之间的柔美,但并不是很多人知道,这个法语地名原本的意思是“美丽的泉水”,美的就像枫丹白露。放到现在,会有人把它翻译成“方顿布鲁”吧。
当然,四秒过后,汇入茫茫车流,才算刚刚进入汽车的世界。前面的刹那惊艳,只是是粉墨登场,华丽亮相。掌声落下,表演开始,才是要真功夫的。毕竟,电动也好,内燃机也好,都不能逃脱汽车这个名字的定义框架。我们来看看,特斯拉开起来,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终于到了驾驶感受这部分,我们开始切入正题。坦白的讲,我不太有自信能驾驭的了对这项汽车属性的评价。因为常规驾驶状态下,汽车行业经过百年的沉淀和融合,同级别品牌差别已经不大,无论是舒适度还是操控。说的透彻一些,正常开法,同价位的车基本都差不多,95%的人感受不出调教的区别。车辆驾驶品质的真正的区别,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极端驾驶下的车辆表现,一个是车辆耐久和可靠性。
先说耐久吧,这是一个在大量复杂路况里程累以后,夏天暴晒,冬天冰冻,上路肩,下水坑,耗费大量人力和资源才能验证的一项属性。几年驾驶以后,整车的密封,漏水,噪音,功能等,不同品牌是有显著区别的,所以在耐久方面我无法评价特斯拉所在的档次。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自己开的老款奥迪A6,五年以后,大量诸如车窗升降按钮,仪表盘指针电机,中央扶手箱开关等非核心部件都坏了。。。在和熟识的一位维修奥迪的专家讨论过发现,基本集中在早期的国产零件中,而且某些故障集中发生在某批次的车型中。大概可以猜到,是在国产化进程中,降成本的硬性任务,让一些耐久不合格的零件通过了质量放行。毕竟,五年后才出问题的零件,在采购成本年降的压力下,还是很容易通过主机厂本土化零件的质量测试的。
我上面貌似跑题的闲扯,其实不是为了洗白我不敢评价特斯拉驾驶感受的借口。而是希望告诉看到这里的你,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草率的测评。没有三个月以上长期深入驾驶,不足以谈耐久和可靠性,更不足以谈对这辆车的评价。所以,基于这个前提,对与特斯拉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我无法判断。但可以和你们分享一些片面的对比,2014年我曾经短暂感受过一辆ModelSP85,新车,仅仅从内饰零件匹配和做工的角度去看,那时候的特斯拉对与车辆制造还是生手。模糊记得A柱气囊盖板和顶衬之间缝隙是个细长三角形,时速80km以上到处会有塑料撞击摩擦的噪音。内饰的用料显得很慌乱,酷炫的地方满屏生辉,落后的地方五菱宏光。但2017年的这辆特斯拉,我能清晰感受到三年中变化和进步,例如内饰材质的正题提升,和驾驶内饰噪音的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内饰的整体设计以及做工已经显现出闲庭信步的优雅了。记得取车时在展厅看到的另外一辆,白色座椅的材质感觉非常特别,销售说是一种耐磨耐脏的特殊合成材料。对与驾驶品质中可靠性和耐久的评价,我只得根据这些模糊的片段,推测2017年的P100D在可靠性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很遗憾,我没有条件去验证,希望有条件的朋友现身说法。

第二个,是极限驾驶,我说的极限驾驶不是那种从一个楼飞到另外一个楼的极限,这我不敢。也不是KenBlock那种漂移到满地狼烟,只剩轮圈的极限,这我不会。我说的极限,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车辆某个特定属性逼近承载极限,基本属于汽车工程师测试的那种范畴。开奔驰这些年,我还是有一些体会的,例如,即便你关闭奔驰所有的辅助系统(包括ABS),也很难突破车辆极限。因为奔驰的理念是针对90%的受众群体的,认为大多数人其实控制不了漂移,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漂移有兴趣,驾驶中稳定可控有安全感,是更为实际的客户需求。因此,当你在高速中大转向将重心逼近车身边缘,奔驰依然让你感觉很踏实,轮胎死死抓住地面,但如果连续大转向强行把重心甩出车身,突破车辆极限,你会立刻失控打转,很难达到稳定失控状态,也就是通俗上讲的漂移,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试车员也很容易立刻彻底失控,留给你在可控和失控中间的空间非常狭窄。不像宝马在关闭辅助系统后,底盘韧劲浮出,车辆重心会很微妙的游离出车身左右边缘之内,配合驾驶员高转油门收缩和方向微调之间达到的平衡,是另外一种极致乐趣,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轮胎的物理极限,没人能改变,但在这极限前的进退取舍,就是工程师们的舞台了。这种感觉很奇妙,像隔着时空和那些伟大的工程师们对话,油门和刹车间读懂了他们的美妙心思,弹簧和减震器间看到他们优雅智慧。我记得前年冬天,在黑龙江黑河零下三十度冻结的湖面上,车里播放着《蓝色多瑙河》,伴着风卷起的雪沫,旋转舞动,那是这些年来我和汽车最触及灵魂的一次华尔兹,幸福无法言表。
铺垫结束,当然了,不同品牌,跳的舞不一样,但本质上,终归是跳舞。特斯拉这辆P100D,可算是蹦极吧。当我开着这辆P100D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接近威严的力量,安静却不容置疑。加速上面已经说了很多,就不提了。吹捧电动车的加速其实挺无聊的,没什么新鲜感,连乐视都能做出个一脚飞的FF91,这总不是特斯拉自信的唯一资本。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转向和高速提速。
我们先说转向。我一直有个习惯,喜欢在环路的大匝道上,稳住油门,方向打到一个固定的角度转大弯,然后轻轻的左右晃方向,感受在过弯侧倾中方向微调下车身姿态的微妙变化和方向盘的反馈力度,然后逐渐加速找找轮胎的85%极限。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在北京的环路稳定拐弯的匝道上前面有一辆规律的微微左右晃动的车,那很可能是我。这些年下来的感受是,奥迪A6过弯中方向无感,推哪走哪,轻松而沉闷,底盘悬架基本就是软软的很舒服,晃动的不让人烦当然也没什么喜欢的情绪。奔驰就比较有趣了,在奥迪的基础上,全面增加了一个属性,弹性,不是弹簧的弹性,是那种好面条劲道的弹性。匝道上转弯,底盘侧倾,就像筷子上一弹一弹面条,看着就有食欲。晃动方向,软韧间,就一口高汤,嚼劲和口感完美的恰到好处。给一脚油门,撒一把葱花香菜辣椒油,无与伦比的加持。
主观上相比于奥迪A6,我喜欢奔驰E级的驾驶感受,我明知心中的喜好倾向,却始终无法精准的总结其中的原因和精髓,我想还是功力不够参不透。有了这些基础铺垫,说起特斯拉就比较微妙了,转向为普通模式的时候,温柔的踩油门,就是一辆MRA平台的奔驰,绝对无二。也许我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奔驰多于奥迪,但我绝对感受的出我开的这车,是不是奔驰。当然,2.3吨的车重始终是P100D无法逃避的阿喀琉斯之踵,无论空气悬架再怎么舒适,过一个减速带或坑包,屁股下面传来反馈的速度和声音,还是能微妙的感受到底盘略微沉重的反应。匝道大弯的时候,速度上来了能感受到轮胎极限的迅速临界.其实这是一个难以平衡的游戏,加速如果要快,轮胎就要宽,电池功率就要大。电池功率大了就会重,轮胎宽了能耗就会高,续航又受影响,而操控又受到抓地力,重量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如此多变量的复杂调教中,均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上,特斯拉老道的不像他新鲜的形象,深入研究后,又牵扯回和奔驰十年前的故事里,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总结一下,耐久可靠性上,我无法判断。极限驾驶上,由于在公共道路上的一定局限性,只能宏观感受到,温和驾驶下特斯拉和奔驰驾驶感受的惊人相似。说实话,我清楚底盘调教和整体驾驶感受品质提升需要耗费多少资源和时间,这是个苦差事,没捷径。黑河的冷,琼海的潮,吐鲁番的烤,都是一些下笔沉重的苦水故事。当特斯拉坐拥2.23秒这一无与伦比的天赋技能时,竟然没有迷失在这种并无实际意义的“网红”诱惑中去赚取眼球,还依然能保持如此高水准的驾驶体验,足以看到这个品牌的踏实和诚意。
讲到故事的尾声,我不得不上升一个层面,说到特斯拉这个公司。很多人在愤怒的捍卫着奔驰宝马们不可一世的巅峰荣耀,可又有多少人意识得到帝国的崩塌其实不过一夜之间。作为一个浸淫在传统汽车公司的工程师,百年积淀的光辉下,也看到了隐藏了深深的桎梏和迂腐的阴影。我们呼喊着新能源和纯电动的响亮口号,背后仍是虚与委蛇的守着过去几近凋零的思维定格。
不信?看吧,时至今日,这些叱咤世界百年的汽车巨头们,都还没有造出一款像样的电动车。而ModelS,上市都已经四年了。当我们这些局中人亲身体会过造车的举步维艰和如履薄冰时,才明白特斯拉已经向前走了多远,这才是我感受到特斯拉最为可怕的地方。我想,特斯拉四年前敲下了汽车行业百年坚硬冰壳上的第一道裂纹,细密的风平浪静,但这冰壳的崩塌总归会悄无声息到来。也许这是那些站在顶峰久了的英雄们无法逃开的历史轮回吧。
最后感谢@任性的张小明的牵线,让我有了这次难得的体验,微信朋友圈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看不明白。我的p85开了10万公里,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底盘极其脆弱,7万公里后开水泥路的行驶质感比不上5年车龄的福克斯,到处是异响。后来把前轮后轮的摆臂减震都换过一遍,异响基本消失,现在开车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总担心那些异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枫丹白露不是在法国东南部,是在巴黎东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坏了,是秀手表的吧,呜呜T_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ModelSP100D的竞品应该是RS7/CLS63吧,A6/E定位就低了几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情怀俱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篇是洗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洗地枪文。低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荔枝发表于8楼
洗地枪文。低分

为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7-11-28 18: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驾驶过,体验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