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国产车水平如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9-8-7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产车无法一概而论,水平参差不齐。一是中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持续20多年快速增长,车企鱼龙混杂,一些劣质企业也能混日子(但2018年首次全年负增长,以后混子车企会被加速淘汰)。二是在商用车(货车、客车)和乘用车(轿车、SUV、MPV)两大市场,国产车竞争力不可同日而语。
商用车而言,无论卡车、客车,国产车(自主品牌)统治市场(占有率95%以上)。主要企业技术水平赶上国际主流,虽然不是世界顶尖,但性价比无敌(解放J7重卡开始对标沃尔沃,敢让媒体长期对比测试,但价格不到同类进口车的一半)。其实商用车更能体现国产车的实力和竞争力,因为都是企业/个人买去运营,天天路上跑,什么车靠得住、能给自己挣钱,运营者用钞票投票,而不是考虑面子。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乘用车的评价和选择主观因素更多。
乘用车而言,主流自主品牌(长安/长城/奇瑞/吉利/五菱/上汽乘用车/传祺/比亚迪)在中低端(15万元以下)站稳脚跟。机械素质和品控在补课(欧美100多年的技术积淀不是盖的),车载电子软硬件紧跟潮流(越是新产业后发优势越明显)。各车企在经营上都有长处和短板,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不具备持久竞争力。当过自主老大的四家:
2008年及之前奇瑞扛自主大旗,但十多年过去销量原地踏步,一把手能力天花板限制;2009年-2014年长城和长安迅速崛起,一个靠H6,一个靠一把手。但现在一个增长乏力(研发投入不足,只能拉皮出“新车”),一个直接倒退(新领导能力问题);2015年后吉利爆发,销量从四、五十万的档次直接飙到150多万,资本运作、营销活动,加上沃尔沃轿车的技术转让,带来这个结果。公司日常经营层面不再有太多的个人特色,实现了职业化。但品牌依然是短板,就算领克,一台车卖20万元已是极限。
其他自主品牌乘用车,北汽、东风、一汽奔腾、华晨等,消费者得擦亮眼睛挑选;众泰、力帆、海马、中兴之流,消费者能躲多远躲多远。
所以总结起来,乘用车市场,15万以下,完全可以放心购买主流自主品牌。有人说合资车才有面子,如果是不到15万的车,有啥面子?低价合资车简陋的配置让人觉得买家是傻子。15-20万,看着办,功能、性价比和质量都不是问题,看自己放不放得下面子。20万以上,待观察。
====
说说一汽集团乘用车(红旗),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
长安原来的一把手到了一汽,一番整顿后,红旗销量开始起飞。红旗品牌从来不是问题,怎么用好是关键。估计红旗(平民车,不含特供车)会是第一个在20万甚至30万元站稳的。上汽乘用车:技术实力是有的,但双品牌运行,平台和车型数量撑不起,合资的高利润让集团最高层无法对自主这一块全心全意;广汽传祺:实力不够,外观来凑。无法指望日系合资伙伴给与多少支持,只能四处化缘搞技术,奇瑞的平台、阿尔法·罗密欧的平台都用。但不整合好的话,容易出现设计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口碑崩盘。他们的共同问题是,有了合资,大量的优质大学毕业生在合资企业内干着与其智商、学历不相符的活,浪费人才,自主这一块难以得到全力支持。
那么这些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谁能成为将来的王者?只有等2023年合资股比完全放开后,市场重新洗牌,才能水落石出。也许在203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