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苏俄怎样结合国情探索工业化道路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3-4-22 0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7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实行余粮征集制,征集人民手中的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粮食。虽然打赢了内战,也积累了不少的问题,社会各阶层怨声载道,导致苏联被迫改变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邓小平比较推崇这种模式,后来中国的国有体制改革借鉴于此。列宁死后,苏联就完全按照斯大林的个人意志来建设了。1924,斯大林上台后通过重工业化(1928—1937两个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其标志是于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此模式下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22 0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1年至1925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4年-1953年,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采取以重工业为重点,采取五年计划为方式,运用党政力量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作为支撑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到1937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22 0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先是使用战时共,产主义应对国内外干,涉,保卫了苏俄,在行不通后就转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来恢复生产,斯大林使用“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特点是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侧重发展重工业和军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22 0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的“新经济计划”,斯大林的“五年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4-22 0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这样就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