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 ,凭高酹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3-5-9 1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而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并引出下片。(2)下片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移情于景,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