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听不进!从被迫“内卷”到精神“摆烂”,00后孩子到底怎么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1-8 0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俞敏洪“炮轰”年轻人躺平摆烂的话题冲上热搜!
在新东方直播间,他就年轻人摆烂发表了看法,认为是其“理想能力”不够,没有进步动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上大学后,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117/16475b78d5e140acb4323b9af41f676b.jpeg
图源 | 新浪微博
这个话题引起了巨大探讨和争议。
有人认为,人各有志,我是“躺”是“卷”,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有人认为,不给动力,空谈理想,有什么意义?
说白了,工作的年轻人缺失奋斗的驱动力,读书的孩子缺失学习的驱动力,这是一个并不罕见的现状。
尤其是00后孩子,多半没办法主动学习。如果父母将上一代的劝学说辞转嫁到他们身上:读书是为了考一个好学校、找一个好的工作、将来过更好日子……
他们大概率会不耐烦,认为都是些“陈词滥调”,还会反向输出“反鸡汤文学”: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停止思考,生活美好。”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117/25489a7f3377429f86d087748ca994c5.jpeg图源 |Pexels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00后的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功利”了,投入学习的难度比较高,甚至不知道“为了什么学习”。
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十年以前,家长的问题通常是:“怎么说服我的孩子,让他更愿意学习?”
这两年,家长的问题变成:“怎么培养我的孩子,让他更有学习内驱力?”
大到孩子未来升学、制定人生规划,小到坚持一个爱好特长、培养一个好习惯,家长日复一日耳提面命,都是外驱力,是最耗神、耗时、耗力的无奈之举。
如果孩子拥有内驱力,自然事半功倍。
很多人认为,有的孩子天生爱学习,有的孩子怎么督促都没用!学习内驱力是天生的,如同“天才”的孩子,可遇不可求。
然而,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女士认为:内驱力是一种能力,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帮助孩子在学习道路上更积极、主动、高效”?她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效实用的观点和举措。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117/423caed64f194d419e19310610aee8e0.jpeg图 |陈默女士IEIC分享
她提出,驱力分两种,包括外在驱力和内在驱力。
这两种驱力都可以促进孩子读书,从而获得好成绩,但区别是什么呢?
外驱力是比较脆弱的,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坍塌了。所以在每年中、高考前后,都会有非常多的学生被“压瘫”的新闻。
而内驱力相对更强大,它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孩子不会因为“被迫学习”而感到无法承受的压力,他的学习动机是自主、自愿的。
陈默老师曾接触过三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内驱力素养让她印象深刻。
第一个孩子是高中生,他在参加吵吵闹闹的亲友聚会时,自己觉得无聊了,会坐在角落里拿起物理书。别人问他为什么而学习,他说:“为了向真理驱进。”
第二个孩子的答案是:“我和爷爷的感情非常好,他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手术台上。我一定要考最好的医学院,拿起手术刀,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第三个是一位女孩子,是学校公认的爱学习的孩子。老师上完地理课,她会跟到办公室问:“老师,您今天讲的知识和我上次看到的不一样……”她曾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喜欢读书,读书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
以上都是有内驱力的孩子,他们在任何学校都会努力读书,但这类孩子凤毛麟角。
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今天主要分享其中三个有效的途径。
1.注重思维开发和谜题探索能力
家长是否会开发孩子的思维,从每天对孩子的提问中就可以看出来。
举个例子,国内家长和以色列家长都和孩子聊什么?
国内的家长通常会问:“今天中午吃什么?”、“有同学欺负你了吗?”、“老师表扬你了吗?”……
以色列的妈妈会在孩子放学后问他,“你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老师给你答案后,你还追问了什么?”、“你还有其他问题吗?”……一定要问到问题的终极答案。
为什么犹太人得诺贝尔奖的数量最高?以色列的妈妈功不可没。
低龄孩子的家长需要做的事情是自我成长,能够“提问题”。如果一个家长问的问题,可以开发孩子(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思维,孩子的思考能力就会远远高于同龄人,从而在课堂的学习中“吃不饱”。
这种孩子回家后会主动阅读,进行自我教育。孩子的阅读量越大,思维水平就越高,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家长要让孩子在小时候接触一些未解之谜,家里储备此类的书籍供他阅读,并且在日常相处的时候(比如饭桌上)互动讨论,比如百慕大三角洲、尼斯湖水怪、胡夫金字塔……
耳濡目染下,孩子会自己产生兴趣,头脑里装满需要解开的疑虑,然后自己翻书查阅。加之他比较高的思维水平,产生探求真理的可能性,从而成为具有内驱力的学习者。
2.充分理解学习的意义
曾有一个初中生提出问题:
“我的爸爸妈妈学历都很高,他们为了培养我花了不少钱,如果我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再培养下一代考大学、工作、结婚、生孩子……这有意思吗?”
这个也是当下很多孩子的困惑。
陈默老师给出了堪称教科书式的答案:
“你作为一个‘意识生命’来到世界上,要尝试去解决问题,比如一个疑虑、一个谜团、一道关卡。你可以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贡献,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陈默女士IEIC分享
不理解学习意义的孩子,通常会觉得:
学习是父母和老师要求的,是不得不的行为;
学习是痛苦的,能避免尽量避免;
学习是无趣的,能偷懒尽量偷懒。
一旦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他会自己构建梦想、产生探索的好奇心,这时父母可以帮着孩子制定规划、拆解计划。
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曾经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父母的思维还停留在“读书=过日子”的认知上,很难培养具备内驱力的孩子。
如果只将“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个口号,对00后的孩子则不会产生什么作用。
我们要通过培养内驱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烈的学习意识。“意识生命”是要终身学习的,学历越高的人,思维水平越高,这是“正相关”。
3.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就
如果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满足或者跟不上,都无法形成内驱力。
关注学业成就,不是只关注好的,或者一味鼓励/打压,我们要分三种情况解决:
当他跟不上学习节奏,做知识填补;跟得上学习节奏,帮他求精;超越节奏,给他做知识拓展。
通俗点说,一个吃不饱的孩子,需要补一补;吃得刚刚好的孩子,给他一些精品稍微“拔高”;吃不下的孩子,趁着假期找机会适当弥补。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生成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内驱力强的孩子有以下几大共同特点:功利性相对较弱,认知水平高于同龄孩子,有强烈的探求欲望。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老师满意、家长高兴、同学羡慕,而是为了解决自身疑虑,为了向真理趋近。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如何成长为能够培养孩子内驱力的家长,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与时俱进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