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耳胀好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0-10-2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治疗耳胀好呢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样治疗耳胀好呢

补充说明:怎样治疗耳胀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2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菊康
主任医师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擅长:心血管内科
提问
您好!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过量、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等。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2010-10-29 11:08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0-2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元庆
主任医师
宁波西和医院,浙江省宁波市
擅长:治疗各种脑瘤
提问
耳胀发病急,常有听力下降,所以在古代风聋、卒聋以及耳聋等病症资料中,可见与耳胀类似的资料,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耳闭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耳闭”作为病名,早见于明代《医林绳墨?卷七》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 辨治思路:根据发病特点,以疏风通窍,利湿升清,行气活血为主要治法,结合局部治疗。   一、内治法   1.风邪外袭,经气痞塞   临床表现:发病较急,耳内胀闷、不适或微痛,耳鸣如闻风声,自听增强,听力减退,常以手指轻按耳屏,以减轻耳部不适感。全身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周身不适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证候分析:风邪外袭,耳内经气痞塞不宣,清窍不利,故耳内作胀微痛;耳窍闭塞,清气不能内达于耳,故耳窍不利;风邪扰于清窍,故耳鸣如闻风声,听力突然减退;用手指按压耳屏可帮助疏通经气,故可减轻耳内不适症状;风邪侵袭,营卫失调,则见发热不适,鼻塞、头痛、周身不适等症。风寒偏重者,全身可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舌淡、脉浮紧等证;若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脉浮数等证,则因风热外袭,正气抵抗外邪所致。   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方药:病初起,见风寒表证者,宜疏风散寒,宣肺通窍,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生姜、川芎有解表发散之功;前胡、柴胡宣解肺热;桔梗、枳壳、茯苓利水行气化痰;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邪。方中之人参,体虚者可扶正祛邪,体实者可减去,以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风热者,宜疏风清热,散邪通窍,方用银翘散加减。银翘散为辛温解表要方,功专疏散风热,主治外感风热之症。耳痛者,可加归尾、地龙、赤芍等通络止痛;耳胀堵塞甚者加石菖蒲以加强散邪通窍之功;中耳积液多者加车前子、木通以清热利湿;头痛甚者加桑叶、菊花;咳嗽有痰加黄芩、瓜蒌、枇杷叶之类。   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临床表现: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增强,重听,或耳不闻声;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胆湿热上蒸耳窍,故耳内胀闷堵塞而微痛、耳内鸣响如机器声、听力下降;火热灼耳则鼓膜充血;肝热挟湿上聚耳窍,故见积液;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闷、舌红苔黄腻、脉弦均为肝胆湿热之征。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苦寒泻肝胆实火;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通窍;生地、当归为养血滋阴之品,以使标本兼顾,体质壮实者,可去当归。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经;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多服、久服皆非所宜,药到病除即止。耳堵塞闭闷甚者可酌加苍耳子、石菖蒲。   3.湿浊之邪,停聚耳窍   临床表现:耳内胀闷闭塞感,日久不愈,听力减退,自声增强;可兼有肢倦乏力,面色不华,或头重肢困,便溏。舌质淡,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或细缓。   证候分析:中焦失运,水湿痰浊滞留耳窍,蒙蔽清阳,故耳窍闭塞不通,耳鸣;纳呆、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或舌体胖、舌边齿印、脉细或细缓均为脾虚之征。   治法:健脾化浊,利湿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除痰湿;配以扁豆、苡仁、山药、白术健脾渗湿;砂仁芳香醒脾,桔梗载诸药上行于耳。耳窍积液黏稠量多者,可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醒脾;积液清稀而量多者,宜加泽泻、桂枝以温阳化气行水;若肺脾气虚,可加黄芪等补中益气之品,补益脾肺,化湿通窍。   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临床表现:耳内胀闷阻塞感较甚,日久不愈;可兼有听力明显减退,渐进性加重,耳鸣如蝉鸣声,或嘈杂声。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证候分析:由于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脉络阻滞,气血瘀阻,故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日久不愈,气血瘀阻,窍闭不通,故听力减退;气血运行不畅,故舌质暗、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以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老葱、生姜散邪通窍;麝香芳香开闭;大枣补气养血扶正,合用有行气活血通窍之功效。或可加柴胡引药入少阳经,直达病所。   若兼脾虚,多表现为少气纳呆、耳鸣,舌质淡,脉细缓,宜健脾益气配以通窍之法,可用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配合通气散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窍。   若兼肝肾阴虚,多表现为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耳鸣如蝉,入夜为甚,听力下降明显,可用耳聋左慈丸合通气散;若偏肾阳虚,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通窍;耳鸣耳聋明显以致烦躁难眠者,可加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以化痰开窍,定志安神。   二、外治法   1.滴鼻 其目的是通过滴鼻,使鼻窍通畅,减轻咽鼓管咽口处肿胀,促进耳窍积液的排出。对有鼻塞流涕症状的患者更为需要。   2.鼓膜按摩 适用于鼓膜内陷,耳胀闷不减者。其法是用中指按住耳屏,轻轻按压,一按一放,有节奏地重复数十次,使外耳道交替产生正、负压,而起到鼓膜按摩的作用。   3.咽鼓管吹张    4.鼓膜穿刺抽液    5.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 。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以取耳周经穴为主。耳周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远端可取合谷、外关,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以疏通经气。必要时,可加电针,以增强疗效 。
  2.耳针 取内耳、神门、肺、脾、肾、肝、胆等穴位或耳窍上的压痛点埋针,每次选2~3穴;也可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每日按压3~4次,以加强刺激,3~5日为1个疗程。   四、其他治疗   超短波理疗、微波照射等均有助于消除中耳积液。
2010-10-28 21:3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