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老鼠两条腿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7-9-27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能回答我:什么老鼠两条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27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去心理定势的“封条”(文章来三原:华夏心王里网)[ 编辑:燕雨 ]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如果有人问你,你或许有些茫然。“试试动画片中的……”稍加提醒。“米老鼠!”你不难找到答案。“那么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唐老鸭!”你肯定会脱口而出,充满自信。两秒钟以后,你又会后悔:还有什么鸭子不是两条腿走路?!你也许认为这是捉弄人的恶作剧,其实,这是有关“心理定势”的心理游戏。什么是心理定势?看过驯象的人都知道,驯象人只需要把象用绳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我无法挣脱的。渐渐地,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做任何尝试。其实,拴住大象的哪里是什么细绳、竹竿,而是那种“我没法逃脱”的信念!这就是心理定势,它是思维的一种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信念。它有促进我们活动的一面,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起阻碍作用。在提倡创新,寻求突破与解放的今天,它的负面影响更大些。想一想,那根细细的竹竿竟然“束缚”住可以把树连根拔起的大象!我们思想中又有多少的“竹竿”在束缚着我们,令人不寒而栗!或许你会说,那只是对动物而已,人可未必。是这样吗?据说,英国科学家牛顿非常喜欢猫,他有一大一小两只猫,为了方便猫的出入,他在窗子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其意图是大洞供大猫出入,小洞给小猫出入。你不禁失笑了:一个大洞足矣,难道小猫就不能从大洞过?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较之于动物更大些。有人说,阻碍我们学习、发展的不是我们未知的领域,而是我们已学过的东西。一般说来,人的年龄愈长,学识愈丰富,可能受的影响更大些。从小到大,我们从无知到有知,学习了多少规则,多少定理,而同时又被多少条“细绳”拴在了并不坚实的“竹竿”上!而这许多的东西正沉入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并不知觉。规则是用来干什么的?只能是供我们去打破的!那么,如何破除心理定势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找一找现代科学证实,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开发。而人类潜力宝库的大门却被“我不能、不可能”等心理定势的“封条”封住了。这些“封条”有的封住了自我意识,有的封住了对外界事物的正确认识,找到“封条”是我们首先必须做的事。你可以从自身入手,列出“我不能”、“我做不到”等一些想法(如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学生,我不可能超过他;我学不好外语等等)。再有,找一找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如某某是权威,当然是对的;黑白胶片当然拍不出彩色效果来等等)。此外,还可以到自己当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阻碍中找一找。想一想找到这些想法后,先要想一想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如我学不好外语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某权威是对的,因为大家都那么认为等等。这些理由都好像很有道理。接着,再问一问自己,这里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年纪大对学外语好像有影响,可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成人的言语能力通常在80岁时只表明稍有衰退,在90岁时衰退也仅是中等的。众所周知,徐特立52岁学俄文,马寅初、恩格斯70多岁还学外语。最后,明确一点,我没有做到的原因不是我没能力,而是我“认为”自己不能,是这种定势的观念影响了我。做一做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我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打破心理定势,有时只需要做一做就行了。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开了,就这么简单!我们心理的“封条”压在心头,如一座大山,其实也就是一张纸,轻轻一碰就破了,所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和行动而已。(华夏心理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27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很精彩,可你不觉得, 讲这么做远不如让自己上一次当,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后明白更有意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27 1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卓阜 于 2007-10-09 11:44 发表在 2楼 讲得很精彩,可你不觉得, 讲这么做远不如让自己上一次当,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后明白更有意义吗?
谢谢...言.射...颜.射...彦页.身寸...QQ:756130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