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广东一女山友私攀玄武峰遇险失联?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8-2-6 0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恩法则”:每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的隐患
真的很为女生痛心...这几年各种因素加成下必定要出不少事,也确实出了不少...我也希望这个行业和运动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个事件关注度比较高,作为一个从业者,根据现有信息从技术和组织角度说几句,对哪怕一个爱好者有借鉴意义就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第一,晚间登顶,登顶时间看各位的说法是晚上6-8点,傍晚或者晚上登顶是雪山攀登大忌,当然技术大牛、对下撤线路很熟悉、天气很好的话可以灵活安排。从这一点看我很怀疑他们几人是不是有足够的攀登经验。一般来说冲顶日会选在凌晨2-5点出发,中午之前登顶。不推荐下午登顶的主要原因是:
1.易变天。在攀登季节,多数山峰的多数时候,凌晨、早上的天气都会比下午好,风相对小,天气相对稳定,不容易突然变天。例如普遍风大的玉珠峰,七八月经常凌晨两点风停,上午十点到十二点之间起风,而下午更容易突降暴风雪。当然这个季节的四姑娘山区经常全天大风,一二月其实不是最好的攀登季。

这是未来几天5500米处四姑娘幺妹峰的天气和风速....
2.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技术路段,如果有过攀岩或者攀冰经历,试试同一条线路上去和倒攀下来的难度差异就知道了。我和公司另一教练曾从长坪沟侧攀登过玄武峰,上去的时候全程没有结组,相当于区别solo独攀上山,下降时却需要设立保护点双绳下降,一次最多只能下降35米,效率其实比上升高不了多少。而下降时又需要良好的视野选择路线,设立保护点,白天比夜晚安全性和效率高得多,所以行程要安排足够的下撤时间,傍晚起码返回冲顶营地,至少下降至低难度地形。这样也能给处理紧急情况预留更多的时间...
3.保暖和体能问题。凌晨出发冲顶的话,吃过早饭,穿上最厚的衣服,走一走就暖和了,而此时包里只需要装点吃的喝的就行了。等到了垭口和峰顶太阳也出来了,虽然海拔上升了一些,但是温度上来了,也不需要更多保暖措施。而如果早上出发冲顶,白天攀登必然穿不了多少衣服,羽绒服就变成了包里的负重(甚至很多人不带,此事件中男女大学生可能就没带诶),下降时又是晚上,饥饿、口渴和大量体力磨损会大大降低人的抗低温能力和判断能力,甚至很容易做出高风险举措,例如不检查保护点和器材就开始下降。
4.落石及雪崩风险,由于白天太阳持续照射,白天尤其是中午前后落石、雪崩风险会大大增加,玄武峰山体破损落石很多,他们整个白天都暴露在落石区,风险很高。
5.迷路风险,这次男女生似乎就下降错路线了,男生下山求救时也迷路了。野外的夜晚真的非常容易迷路,尤其是没有月光的时候。即使有头灯也看不出地形地貌。
当然本事件中也有可能是他们对体能和技术比较自信,没能认识到线路难度和积雪状况,认为天黑之前就能回来,即使这样早上八点才出发也是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冲顶需要携带的东西至少有羽绒服(如果凌晨出发的话一般会穿着),头灯及备用电池,路餐(不多,主要是能量棒/能量胶,饼干,巧克力,糖果这些),保温水壶(一般750ml以上,甚至1.2L,也有大牛个带超轻炉头的),登山眼镜和防晒(防止晒伤和雪盲),头盔安全带冰爪动力绳岩塞冰锥等技术装载根据山峰和线路决定,所以肯定也需要背着包,另外根据有没有信号要准备手机(iPhone揣内兜可以待机24h以上)、对讲机(这次明显也没有)、卫星电话或者北斗通讯设备。
这个事件中他们冲顶似乎没有带背包,肯定也带不了足够的物资了....包不离身应该是玩户外的人都知道的吧...如果带了背包和必需物资,那至少第一,两个人在山上坐着取暖是够的,喝点热水(甚至有羽绒服的话,用体温化雪喝也可以,关键是补水防止冻伤而不是水的热量),吃点东西,用衣服把两人裹起来,脚套到背包里垫着屁股,两人用体温是大几率可以撑到第二天的。第二如果有头灯和手机,也可以用灯光求救(很多头灯都有sos模式..红光和主灯即使是雾天也有一定穿雾能力,况且当事人说当晚天气尚可)下面队友也可以用头灯回应,就有可能沟通上。第三技术装载如果足够,挺过一夜后,是有可能建站下降的,(参考何川老师2017年攀登布达拉峰时,因保护点失效而粉碎性骨折后单脚下降一言难尽布达拉(完整版),撰文/何川-大岩壁攀登-盗版岩与酒-PoweredbyDiscuz!)这很难,不过是有可能的,就看有没有足够的器械和技术了,以及想不想冒着风险带队友下撤。
综上,没有背包和足够的物资可能直接导致了事故后女生的死亡。


第三,天气。不知道他们出发前有没有做过计划,最基本的,有没有查过天气。即使没有事故,也有可能因为迷路、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导致行程延长,进入坏天气周期。顺便说一句,登山千万不要赶时间,学生和很多上班族经常受假期制约必须在几天以内完成攀登,可是天气是不找你商量的,尤其是山区的小气候是无法准确预报的,碰到坏天气经常只能等着或者放弃。很多伟大的攀登也是在尝试数次后才成功。


第四,队伍组成和安排。根据我理解他们是双桥沟有一名同伴留守,同行四人前往大本营,其中一人下撤三人从大本营冲顶。一人体力不支在5100左右等待,男女生登顶时他也在原地,另一说是男女生把绳子给他下降两人徒手冲顶...
首先队伍组成,先不论经验和技术,大学生队伍中有经验或技术其一的凤毛麟角。四人中有两人体力严重不足,大本营都没到就提前下撤的一人必然带走了一部分物资。男女生虽然登顶,可八点出发晚六点登顶说明速度也相当慢,而且男生也有一定高反(参见徐老幺的采访),所以队伍组成是很不合格的。
参考首登者李红学的建议.
(五)组队建议:
玄武峰因为汇集了冰壁、岩壁及混合线路,应属于技术提高级山峰,难度不适合新手单独前往。建议有经验的小团队采用阿尔卑斯、快速攀登的方式前往攀登,队伍人数4-6人比较适宜。攀登队中至少应有两名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攀登者作为先导与收尾。攀登需要运用冰壁调换保护、冰川结组行进、岩壁架设路线绳等技术,请攀登者出发前熟练掌握!最后希望更多的登山爱好者来体验玄武峰的魅力,更多的攀登者去开发位于“东方阿尔卑斯”的梦幻角峰群!
旗云探险-玄武峰攀登指南
其次三人队伍除了特殊情况不应分开,就像我们公司理念“同进退、共攀登”,一个队伍中任何一人独自行动都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只有一条绳子的情况下,原地等待容易失温,下降占用绳子,而有截图说男女生没有绳子徒手冲顶....从垭口到顶是纯岩石路段,即使踩到石缝扭到脚也是很严重的事情,再加上石头上有积雪时极易打滑和踩空,如果真是没有绳子冲顶及下撤,那无疑是远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没用绳子下降有可能是导致女生滑坠的直接原因,待事故报告出来后才有定论。



前几点综合来看,经验不足,技术不足(待议),风险管理不足....主观风险低而客观风险高,导致了风险累积并爆发后没有足够应对能力。他们这次有可能把所有错误都犯了一遍,最后越滚越大的雪球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我尽量以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攀登报告出来之前不知道真相,出来之后也不可能知道全部的真相...这几年真的见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了,17年11月宁金抗沙峰出事时我们就在拉萨附近登山。(两人偷登海拔7206米宁金抗沙峰一人失踪)当时登协就有人说最近偷登的人多可能快出事了...没几天宁峰就出事了。但是很为女生可惜,为自己、队友以及政策、体系的错误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也为那男生可惜,不管真相如何,你都得背负这个事情过完余生了,希望你勇于承担应付的责任。
希望这件事情能促进登山注册审批流程的完善,给真正的攀登者足够的便利和基本的保障,这是相关部门应该承担责任和风险。
也希望更多的爱好者,徒步、登山者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能正视风险,风险不是儿戏也不是猛兽,它需要用足够的经验、技术、装载和外部条件例如完善的救援体系(当然可以是收费的)等等去管理,说白了登山就是一个高风险下的风险管理的运动。
这方面教育体系的缺失可以说是这些年如此多户外事故的罪魁祸首。
同时攀登是人类的天性,挑战和渴望未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代我更觉得离开城市和技术后的自由是更大的自由。所以其他回答说自作自受说该禁止登山的怕是失掉了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已经变成社会的奴役了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2-6 0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灭零,不用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