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华合资:作为“第三者”,它怎么搭上了广汽?|车企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9-10-2 2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昔日风云暗涌的年代,车企之间的合资合作为我国的经济打了一支强心针,差异的合资伙伴选择也造就了各大车企在华的发展走势。而哪个年代关于利益之间的瓜葛、取舍和盘算的故事,不如就从本田和广汽之间的曲折遇见开始讲起。
哪些“前世”的不堪
故事并不是从广汽和本田之间的一拍即合开始,而是沿着广汽流过的眼泪一点一点凝结到了一起。而广汽所流的眼泪,正是为了法国标致公司而流下的。

话说广汽与首任“妻子”标致公司在1985年正式拿到了联姻的合法身份,但其实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被标致打好了小算盘。当时处在财政困难状况的PSA希望找到一些赚钱的项目来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因而试图在政治风波临近结束的中国开辟出一些市场份额来。
但出于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甚看好,法国人行动起来也是相当谨慎,联合起众多间银行共同来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以此来降低风险。其中广汽占46%股份,标致仅占22%,尤其是标致当中的大部分股份属于用中方应交付的技术转让费和法国设备来入股,所以称其是想空手套白狼也并不为过。

如果从进入市场的先机来讲,其实广汽和标致合资的时间节点是属于相当早的一批。当时一汽大众尚未成立,而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也还没形成气候,所以随着标致505这一款产品的热销,广标成功地在中国打出了标致牌子的江湖地位。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标致始终不愿意将零部件国产化,使产品价格失去优势,继而导致了产品销量的逐年下滑。而公司也从1994年开始连年亏损,到1997年负债已达29亿多元。值得一提的是,从1985到95年的这10年间,标致所供应的、迟迟不愿国产的CKD件金额达到50多亿元,可见当中法国人狠狠地赚了一笔。

随着中法管理人员的矛盾越演越烈,时任PSA集团总裁加列维在1995年亲自来华解决问题,但其不仅没有让事情的发展态势转好,反而落下了一个令人绝望的句号,“PSA集团不愿意继续投资”。
话到至此,广汽与标致的缘分已经没有了任何挽回的希望。接下来,另一位主角要登场来改变整个格局的走势了。

本田用力地来参一脚
在广汽和标致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本田也正和东风相讨着合资的事宜。而当本田得知标致准备要撤出合资工厂时,马上就和东风着手准备一起来收购广标这家工厂了。
其实对于本田来讲,广东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本田在广州已经有摩托车的合资项目,所以只要合并上广标这家工厂的话,本田在乘用车部件的当地供应率就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40%,国产化从而能够获得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0-2 2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逛逛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0-2 2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逛逛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