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扎营与野外求生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9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外旅行中,免不了要在野外宿营,拥有一块好的宿营地将会使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集结供应。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所以要选择离水300~500米的地方扎营,还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避险 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迷向与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口事   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 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盒方向。   带指针的手表 用于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 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立竿见影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苔藓 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间。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 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伺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己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伺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己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   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自己高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着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口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已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   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常警觉,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迹采,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能分辨出路来了。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几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通过鼻子,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问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旦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例枝还设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时己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职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   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一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   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人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之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口前,军队至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病人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 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几,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丁,把本意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音咸,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茵、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一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一8小时,甚至更长些.
以上为引用野外求生教材上的一些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丛林迷路自救事项——山山提供丛林迷路自救事项
刚参加工作时一个老林业平时帮带中传授的,说的是进山后注意事项,根据记忆整理在这儿,不一定记全记对,看看对户外活动有没参考价值。
一、丛林是我家,不必害怕它。我们进化前的祖先一直居住在丛林,山区、森林是很适宜于人类居住生存的处所,没有什么好害怕和紧张的。山能养人,“缺吃少喝,能捱一月”。有树木的地方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扎营、露宿最好都选在树丛边,不要因过分追求平坦、背风,而跑到溪涧边沙滩、无风的悬崖底下扎营。
二、一靠腿、二靠水。要在山上混,走出迷途,手断了不要紧,腿不能坏。不管怎么赶路,腿脚吃不消了就得休息,养好腿脚恢复功能再说。吃的少点甚至于漏几餐可行,权当减肥,喝的一刻不能少。流动的水由于自然过滤,一般都很干净,可以多喝。死水少喝。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江南多雨水,多数山涧并不缺水,关键是你找得到找不到。
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在山林中迷路,即便是在所谓的原始森林中迷路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不转圈子,都会走出去的。当然就浙江而言,目前已谈不上有真正的原始森林,所有山地人类活动痕迹明显,植被破坏非常严重,连片的林区日益萎缩,难以穿越的丛林几乎没有。浙江的山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可爱而不是可怕,随意扔在那块山的中间,时间长短都能走得出去的,至少我觉得没有特别可怕的山系山脉山头。
四、时钟除二对太阳,零点所指是北方。好象是说用时间和太阳可以判断方向。比如早上八点钟的时候,用八除二得四,以假想的手表四点钟位置直对准太阳,手表上的十二点所指的位置当是正北位置。用这可以判断大方向是否准确。
五、不怕慢,就怕站。迷路后饥渴交加容易走不动,往往过份担心自己有没体力走出去,这时要明白,往前挪,走一步任务就少一步,坚持就是胜利。不怕走得太慢,就怕失去信心坐下来躺下来。
六、走得山多终遇鬼,小心驶得万年船。意思是说出现意外并不是人所能预料的,也不是单凭经验素质所能避免的。户外活动饿死摔死的多是老驴,小沟小浪里翻船的多是老把式。熟悉的地形、丰富的经验、完备的装备同样不能过于自信和放松。
七、丐儿手上棒,山人手里刀。刀具很重要,或者是拐杖也重要。刀具正常户外活动没啥用,真遇险了很用得上。逢山开路,扎营搭帐,切肉护身等等。刀具见识过许多种,伞兵刀也好、进口的户外刀具也好,中看不中用,价格贼贵。建议还是按需要去乡下打铁店自己设计亲自定制一把好,便宜、有个性,可磨砺,很实用。部分地方管制刀具的打制需开证明。
八、一个傻子走散,百个健康人找不着。移动中的目标,不合常理的行进路程,进山找人非常艰难。真要想让人找着,最好的办法是回到最近的分手地点静候。不是针对狂风,声明先。
九、抽烟的人命长,喝酒的人命大。意指进山带火的重要性。一次性打火机在户外经常会破损失效,或者在高山低温条件下不能使用,要有备用火源。有可能的不妨携带个汽油打火机。高海拨地区日夜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温。酒在驱寒、兴奋肌体中有一定作用。但个人并不支持户外活动中饮酒。酒后会使人判断能力反应能力降低。
十、老天饿不死瞎眼雀。饿极了,什么都可以吃。花鸟虫鱼,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能吃的东西多了。从健康角度看,带点盐巴和维生素类,长期生存的确并不存在很大问题。江浙一带,有几点要说明,一是蛇类多为有毒,中国野生毒蛇十余种浙江占七种,是全球毒蛇种类最多的区域之一,不要轻易尝试捕捉。食用菌类同样。二是植物类相对安全、分布广泛。多数植物的花类果类无毒,端午节前植物新叶多数食之无妨,还有植物的块根等等,只要你觉得味道好吃吧吃吧。三是动物类。各类飞虫、鸟蛋、水生动物,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当然最好是烧煮烧烤后食用。
十一、上山容易下山难,进山容易出山难。指的不仅仅是下山的行程之艰难,返回的行程不比进山的轻松。而是说多数坠崖、滑倒、失衡摔落等伤亡事故发生在下山返程阶段。
十二、迷信迷信,不迷不信。有许多地方地确有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生。对于山人传言神秘、闹鬼、敬畏的地方,说明其多少有不同于其它地方之处,更要从安全的角度经验的角度慎重对待。真出现迷路等意外,要尊重科学,镇定处置,正确对待。
十三、声闻十里,光照天下。救救、联络信号,用火光可以发送更远距离。理论上,清凉峰顶的一堆大火,半个浙江省都可以看到。
十四、从来只见人打虎,何曾见着虎伤人。野生动物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为了生存繁殖大多远避人类,空气中闻见人类气味大多会悄悄避离,更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因此不必担心。误踩中毒蛇、靠近哺乳期动物幼仔、过于接近受伤动物是例外,但那是极少概率事件。同样,雷击什么的担心其实也是多余。少机率事件,防不胜防不如不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享:《生存手册》《户外结绳》下载
两本好书点击下载
https://cloudman.512j.com/hwjs.chm 《户外结绳》
https://cloudman.512j.com/life.chm 《生存手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緊急救護(摘自528-530頁)
居家的時候,你會遭受到意外和疾病的侵襲,登山時也不例外。然而,登山者必須有能力在遠離專家協助之下處理狀況,對受害者提供「緊急」救護。除了日常的一般傷害和疾病外,高山的環境、在野外登山時對於體力的要求,也為登山者的健康帶來了新的變數。
境界最高的登山者,能夠在高山環境中將生命危害減至最低,同時盡量避免置身於風險之中。而對於登山隊的成員來說,寧願事先技巧地避開危難以免成為受害者,也不要在災難發生後成為治療傷害的專家。
雖然大家都知道事前防範很重要,不過任何一位登山者,都可能成為需要緊急救護的病人:而即使是登山隊中的緊急救護專家,也可能成為山難的受害者。因此,最好是「所有」的隊員都能接受緊急救護的訓練,例如美國紅十字會所開的一些以登山情境為對象的急救課程。心肺復甦術(CPR)是高山上最重要的緊急救護技巧之一。由於CPR最好是透過實地演練來學習,所以本章並不準備介紹CPR的過程。紅十宇會以及其他的機構都有提供CPR的學習課程。
為了讓你對緊急救護技巧保持熟練並且加強最新知識,定期複習這類課程是必要的。請注意,這一章並不能取代緊急救護的訓練,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緊急救護方面的處理方法,我們建議妳參考附錄B「參考書目」所介紹的一些文獻。
高山病症
高山環境所呈現的災害大部分都是可以預知的。圖19-1表列出一些高山病症在經過導因引發後。對人體所造成的情況。
圖19-1 環境造成的傷害與狀況環境導因整體狀況 (有可能影響全身)局部狀況 (只影響到身體某些部位)熱熱衷竭抽筋中暑*冷體溫過低*凍傷、浸足症*紫外線輻射曬傷雪盲高海拔急性高山病症高山肺水腫* 高山腦水腫*
閃電灼傷眼睛或耳朵受傷神經受損
心肺停止跳動* 昏迷* 休克*蚊蟲咬傷由於叮螫而產生的過敏反應* 由於叮咬而傳染的疾病 局部疼痛、紅腫被蛇咬一般中毒反應*局部組織受損註:*表示緊急或是有生命危險的狀況。
脫水
人體失水的速度因人而異。人體會由於排汗、呼吸、排尿、腹瀉而喪失水份。你或許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流失了多少水份;譬如說,冬季登山的人可能由於流汗等原因導致嚴重的水份流失,可是他們自己覺得根本沒流多少汗。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在有效維持水份均衡力面,也多少扮演了一個角色。另外,很多藥物也會影響你身體維持水份均衡的能力,例如改變排汗、口渴程度或是排尿量。
對於高溫、寒冷所引起的疾病會(包括凍傷)以及高山病症,維持良好的流質攝取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減少得病的機率,同時也可使你的整體生理功能大為增強。
出門登山的時候,體內水份充足是很重要的。你應該在出發前十五分鐘喝一杯水或是等量的飲料。上路之後,以每二、三十分鐘喝一至一杯半的速率,繼續攝取流質。這種速度有助於你維持正常水份,同時又不至於讓你由於喝水過多而胃脹,不要靠你的口渴感覺做為什麼時候該喝水的憑據;在你覺得口渴之前就要喝水。如果你一天當中並沒有感覺到必需定期排尿,或是你的尿液變成了不正常的暗濁色,你就是水沒喝夠。
運動飲料在高山環境下不一定需要,不過能讓你人口的流質飲料更可口些。如果喝果汁,應該至少稀釋百分之五十,以免腹瀉。至於因流汗而流失的電解質(體鹽),你可以吃些有鹽份的小點心以為補充。
緊急救護(摘自530-531頁)
熱抽筋
如果你在持續出力之下,失水過多或是電解質失衡,肌肉很可能會抽筋。休息、按摩、慢慢將抽筋部位的肌肉輕輕伸展開來,多半都有助於紓緩,最重要的是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如果你在登山全程中,一直補充流質和電解質,熱抽筋是可以避免的。
熱衰竭
如果你體內的熱度累積得比發散的多,高溫有關的疾病就可能趁機而入。就登山者而言,身體熱度會由於極度費力或是暴露於炎熱的環境下而上升。
熱病主要有兩種,熱衰竭是其中比較溫和的一種(較嚴重的是熱中暑(heat stroke),會在下一節討論)。為了降低體溫,皮膚的血管會膨脹(而且會有非常明顯且與排汗有關的失水現象),因此循環到腦中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會降低到不正常的程度。結果導數了類似於昏倒的現象。罹患者可能出現以下某些(甚至所有)徵狀:皮膚濕冷、昏眩、虛弱、噁心或許脈搏也會加快。
熱衰竭的治療包括休息(雙腳抬高,頭部稍放低,最好在陰涼處),以及喝很多的流質和電解質。
有些人似乎特別容易熱衰竭,例如:年紀較大、服用干擾排汗藥物、特別不適應炎熱氣候、脫水過多或缺少鹽份的人。
熱中風
熱中風.有時候也稱為中暑。屬於一種緊急狀況。中暑的時候,人體會由於累積了大多的熱而使得核心器官的溫度升高到危險的程度(華氏一O五度,甚至更高)。
中暑的徵狀包括:
心理狀態改變(意識模糊或是無法配合,慢慢陷入昏迷)。 脈搏極快。 頭痛。 虛弱。 皮膚熱燙而泛潮紅。(有時候皮膚是乾的,不過不一定。)
最可靠的徵狀是心理狀態的改變。中暑時必須立刻處理,雖然病人可能無法合作。將病人扶到陰涼處,把雪堆到他頭部和身上,或是用蒸氣冷卻法(把水潑到身上、頭上以及不斷吹風)以降溫。等到體溫降到華氏一O二度,就不必再繼續降溫。不過,要繼續觀察病人的溫度和一-般狀況,因為這種不穩定的溫度會持續一段時間,體溫有可能會再度升高,這時又需要再度為他降溫。如果病人的嘔吐反射能力和吞嚥能力沒有受損,可以給病人喝冰涼的流質。
中暑的病人能否迅速恢復,將體溫調節為穩定狀態並繼續全程的登山,頗成疑問。
緊急救護(摘自531-532頁)
失溫
和熱衰竭或熱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發散的體熱多於你所累積的熱度,和寒冷有關的疾病就會趁機而入。當人體核心器官的溫度降至華氏九十五度(攝氏三十五度)下時,就會發生體溫過低的現象。和中暑一樣,失溫也是一種必須立刻處理的緊急狀況,否則病人可能會喪命。
失溫,是由於人體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溫度,而使血液無法流到皮膚的表面和四肢。我們的體溫會在環境影響下經由蒸發、幅射、對流、傳導而降低。穿著濕衣物、暴露於寒風中,會使得體溫過度降低的風險大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這種風險的導因。
失溫通常是由於長期暴露於寒冷的環境下,而不是因為極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顯的危險情境(例如暴露於冰懸崖上,一陣零下三十度的寒風吹過來),華氏五十度的綿綿細雨加上強風更可能引起失溫。
失溫的徵狀,會隨體內核心器官溫度降低的嚴重程度而有極大的差異,例如,發抖似乎是輕微的失溫(體溫在華氏九十到九十五度之間),因為人體希望藉由發抖所牽涉的肌肉運動而使體溫回暖。如果失溫的現象愈來愈嚴更,身體就會停止發抖。經微失溫的徵狀有:不停顫抖、雙手摸來動去、蹣跚跌倒、心理功能遲鈍、不合作或是封閉自己的行為。失溫的病人通常不會去注意這些早期的徵兆,而如果你懷疑有人體溫過低,不妨要那個人假裝前面有高空繩索,以腳跟對腳尖的直線步法走上十五呎,如果那人協調失衡,會經由這個測試看出來。
如果是嚴重的失溫(體溫在華氏九十度以下),身體不再發抖,可是肌肉和神經系統功能會愈來愈差,而且愈來愈明顯。病人雖然或許還能保持平衡,但可能已無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動作無法協調,除非已經恍惚或是其實已經昏迷,否則會做出意識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為。隨著體溫愈來愈低,幾乎連呼吸或脈搏都無法觀察到了。這時候病人的瞳孔或許會脹大。
由於嚴重的失溫,病人看來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絕對不能放棄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顯然正確的心肺復甦術之後依然沒有生命跡象,而且身體「變熱」了。要記住那句老話:「人除非身體溫熱而死亡,否則就是沒死。」恢復體溫的工作要謹慎為之,並且視狀況需要,同時或按著施行心肺復甦術或協助換氣。
失溫的治療要由避免發散更多的體熱開始,讓病人不再暴露於寒冷中。將病人移出風吹和濕冷的地方,把濕的衣物脫去。如果是輕微的失溫,穿上乾衣物並且擋住風寒吹襲或許就已足夠。如果病人的嘔吐及吞嚥能力無損,可以讓他喝點流質,然後再吃一點有糖分的食物。雖然高山的老習俗完全相反,認為必須喝溫熱的飲料,但在經微失溫的情況下,溫熱飲料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供應流質即可。(想想看:把一湯匙的溫水倒進一杯冰水裡,並不能讓杯子馬上熱起來。)失溫應該持續治療,直到病人恢復排尿為止。某些情況下,光靠這些措施並不能讓病人恢復體溫,或許需要某個隊員以身體(必須是熱的)直接接觸,才能讓他暖和過來。
至於嚴重的失溫,讓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盡速將病人後送到醫院去回溫。失溫的病人必須小心搬移,以免無意間讓大量的冷血從表皮的循環回流到心臟,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心律失調。突然加溫而休克也是另一種危險。
如果當場進行回溫措施在所必行,將熱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襪子裡,然後放在病人的腋窩和鼠蹊處,因為這裡的大血管最接近身體的表層。找一位身體溫熱的隊員在睡袋(或是其他的乾爽絕緣物件)中以體對體的方式直接接觸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餵他喝水。和中暑一樣,嚴重失溫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溫度回復正常後,還是必須時時觀察,因為身體調節溫度的機能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並不穩定。
失溫的預防和下面幾點常識有關:
避免弄濕身體,或是濕了之後要趕緊弄乾。 避免暴露於寒風之中,或是趕緊閃避。 避免或杜絕產生失水現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況下,身體或許會透過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體,因而導致脫水。) 適當的隔絕濕冷措施。
登山隊的成員一定要知道什麼時候攻頂之旅必須叫停。身體發抖的時候絕對不能輕忽。由於失溫會干擾登山者的判斷能力和知覺,通常你必須不斷叮嚀才能讓發抖的隊員穿上比較保暖的裝備,時時觀察每個隊員的狀況,可以防止衰竭的發生。
失溫這種由於寒冷而引起的疾病會影響到整個身體,其他和寒冷有關的疾病(凍傷和浸足症)則對於人體只有局部的影響。如果某個隊友不但失溫而且有凍傷,你所決定的處理順序(換句話說,決定該先治療哪一種疾病)是:如果失溫的情況可能致死,就必須先予以適當治療,等到病情穩定後再去治療凍傷所造成的局部傷害。
緊急救護(摘自532-533頁)
凍傷
所謂凍惕,是人體某個部位因結凍而對血管和周遭組織造成了傷害,血管因而有可能嚴重甚至永久受損。最開始的時候,組織血管中的血液細胞呈現的是可逆的型態,可是後來這些細胞在供應組織養分的心血管中卻凝結成了永久的塊粒。皮膚傷害很普遍,這時度膚的表皮和真皮會分離開來。受到凍傷的組織冷而硬,顏色蒼白或呈深黑,皮膚上可能會出現水泡。受到凍傷的組織很脆弱,絕對不能去摩擦或壓揉。
對付凍傷要從治療失溫開始。失溫處理完之後,你應該評估一下,看看對局部採取回溫措施是否恰當或必要。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如果凍傷的部位在解凍之後有可能在旅程中再度凍住,病人應該送往醫院,讓他在適當的醫療環境下回溫。如果身體某個部位解凍之後又凍住,壞死的組織層很可能會擴散到再度凍住的那一層界限。
如果隊員的一雙腳有凍傷,讓這隻腳保持凍住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一旦這隻腳解了凍,病人就無法繼續走路,必須由人抬著走。
鮮少人會認為對凍傷應該當場採取回溫措施,而如果勢必要當場進行,病人必須浸泡在華氏一OO到一O八度的溫水中以使凍傷的部位回溫,絕不可以更熱。之所以不能用熱水,是因為凍傷的部位極容易被燙傷。病人應該躺下來,把凍傷的部位抬高。
回溫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水泡。是否該處理因凍傷而起的水泡,迄今猶有爭議。如果是黑色或藍色的水泡,絕對不能去碰;如果水泡呈現白色或粉紅色,有些人建議消毒後擠出來,因為這極水泡當中存在一種血凝結素(一種破壞組織的物質),但也有些人堅決認為不要去管這些水泡比較安全,以減少感染的危險。有開口的傷口或水泡,應該用皮膚消毒劑輕經洗淨,然後用消毒敷劑蓋住。如果病人對阿斯匹靈或布洛芬不會過敏,或許可以服用以減輕疼痛,並且對抗這種血凝結素。
如果你想知道治療凍傷更明確的方法,應該請教專業的醫療人士。
當你的腳長時間又濕又涼(但並不是凍冷),浸足症就會趁虛而入。攀爬麥肯尼山(Mount McKinley)的登山者穿著防濕氣的襪子,可是忽略了每天晚上把腳弄乾弄暖,就是這種病痛的最佳攻擊目標。同樣的,日復一日在凍原上艱苦攀爬青苔沼澤地(即高緯沼),可是雙腳在晚上從來不曾乾過的人也可能會受到感染。這種病痛似乎是一種由於氧氣分佈減少(組織缺氧)而導致的神經和肌肉傷害,並非如凍傷那樣,是因為血管和皮膚被凍住而起。
罹患浸足症時,症狀是腳色蒼白、沒有脈搏,而且刺痛。發病的症狀通常都發生在夜晚時分的帳篷裡,登山者會被痛醒過來。
為雙足回溫時必須非常小心-----要在僅比體溫稍高的溫水裡浸泡-----否則會產生壞疽。在回溫的時候,被感染的變足會轉變為一種痛苦的充血狀態:雙腳紅腫,脈搏低弱。或許你需要將雙足稍微冷卻一下才能夠紓緩這種充血狀態。接下來那幾天的復原期間,你的雙腳或許還是有復發的可能。
緊急救護(摘自533-535頁)
曬傷
強烈的紫外線(UV)是由太陽輻射而來,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後,在高山上沒有防備的登山者很可能會被灼傷。由於過度曝曬在紫外線輻射下而受到的灼傷可能會很嚴重,不過這是可以預防的。某些藥物(例如四環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藥)可能會增加人體能對太陽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傷的危險也會增加。
要預防曬傷,你必須先體會到有被灼傷的危險。雲層的遮蓋無法有效過濾紫外線,因此即使是陰天,你還是必須做皮膚的防護措施。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用衣物把暴露於外的皮膚包起來。由於衣物的織法和纖維各有不同,過濾紫外線的效果也是好壞互見。織法緊密的衣物效果較好,雖然穿起來比較熱。質地經的衣服有些經過特別處理,有過濾陽光的效果。(例如一極名為所Frogwear的質料)帽子應該有個寬帽緣,以保護你的後頸、臉部和耳朵。
如果皮膚非暴露於外不可,防曬產品可以延長你在陽先下停留的時間而不被灼傷。這些包含太陽保護因子係數(即防曬係數,SPF)的產品通常市面有售,所謂SPF,是一種估計延遲曬傷效果的指數。例如,如果某個產品標示出SPF40,應該可以讓一個人在陽光下多曬四十倍的時間,才會像一般人在正常曝曬後開始受到灼傷。
選擇哪種SPF係數最好,要看你個人的敏感度以及環境曝曬的嚴重程度而定。防曬產品通常會包含一種化合藥劑(抗氨基苯酸〔PABA〕或是二苯甲酮,能夠吸收紫外線以防灼傷。防曬劑(sun-blockagents)也很有用,這些藥劑中包含了氧化鋅之類的成份在內,可以反射紫外線。一般而言,特別敏感的部位最好不要用防曬劑,例如鼻子和耳朵,而範圍較大的部位則用比較不刺激的防曬劑。流汗之後,這些藥劑或許都需要重新塗抹一次。
有些防曬劑在寒冷狀況下可能很難擠得出來,所以如果你隔天要在冷颼颼的清晨前往冰河,前一天晚上要考慮到你愛用的防曬劑可能會有這個問題。含PABA成份的防曬劑保存期限不長,所以購買時和放入背包準備帶上旅途時,要看容器上所標示的有效期限。(參看第二章「食物和裝備」,「太陽保護」一節中對於防曬劑有更多的資料說明。)
雪盲
雪盲之所以發生,是由於眼睛外層受到紫外線輻射的灼傷,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那層膜)是最容易受到灼傷的部位,它的表面可能會變得凹凸不平,長出水泡。如果繼續曝曬於輻射之下,眼睛的水晶體也可能被灼傷。雪盲的發作時間是在輻射曝曬之後的六到十二小時之問,因此一開始沒有任何徵狀,而呈現徵狀的時候傷害已然造成。乾澀、感覺有砂的眼睛這時變得畏光,之後紅腫流淚,接著感到非常疼痛。雪盲需要一大到數天的時間才能恢復。
雪盲的治療包括止痛以及防止再度受傷。隱形眼鏡一定要拿掉,同時必須保護眼睛不受強光刺激。提醒雪盲的人不要揉眼睛,盡量休息。為了避免眼皮的動作干擾眼睛,不妨用消毒過的敷布和護墊蓋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檢查一次眼睛對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極度畏光時,便可以將敷布除去,不過保護用的太陽眼鏡還是應該一直戴著。
防止雪盲的方法頗為簡單;在紫外線強烈的環境下,你一定要戴上護目鏡或是旁邊有擋陽板的太陽眼鏡。紫外線波長會導致灼傷,而這付眼鏡應該能夠過濾掉百分之九十的紫外線。暗色調的鏡片可以過濾掉反光,可是這種色調本身不能濾悼會讓人灼傷的紫外線。在反射特別強烈的環境下,不妨在鏡片上戴一層有偏光作用的護膜。如果你保護眼鏡的東西掉了,可以用膠帶或紙板臨時做個緊急護目鏡,用幾條窄縫保護雙眼。(第二章「衣物和裝備」中對於墨鏡有更多的資料說明。)
緊急救護(摘自535-536頁)
高海拔
當登山者越爬越高,身體的運作也會隨著海拔高樓而被迫有所改變。空氣愈來愈稀薄,每一口呼吸中可用的氧氣愈來愈少,而同樣重要的是,氧氣密度(oxygen tension,可使身體從肺部吸收氧氣的功能)也愈來愈弱。身體的組織愈來愈難獲得新陳代謝所需的氧氣,因而進入一種氧氣量減少的狀態,稱為「組織缺氧」。
人能會試圖去適應這種劇烈的環境改變,可是適應是需要時問的。每個人在適應環境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距甚大。下面是爬山速度方面的簡單定律:
到了海拔一萬呎以上,每晚紮營睡覺時多 爬的海拔高度要以每天一千呎為限。 「每個星期兩三次,要在和前晚同樣的海拔 高度上過夜。
人體對於高山組織缺氧的適應方式之一,是呼吸速度加快。當你爬到高處之後,你的呼吸速度好幾天都會不斷加快。這樣一來,血管中已分解的二氧化碳會減低(因為你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另一個對於高山組織缺氣的正常適應功能,是腎臟會將更多的水份似尿液的型態運到膀胱,以使體內排出水份。這種尿多的功能會讓血液濃度稍微增高。這些改變會在你爬山的時候不久就開始,並且持續好幾個星期。最後,你的身體雖然由於氧氣密度很低而使得血紅素運送氧氣的功能減弱,但也會為了增加運送氧氣的能力而產生更多的紅血球。這種改變稱為「紅血球過多」((血液裡有很多紅血球),會使得血液濃度大為增加,甚至會干擾某些組織的血液循環。
由於組織缺氧以及身體功能的相關變化,你工作的效率或能力在高山上都沒有平地來得好。在這些生理改變之間不斷飲用適度的流質,似乎是適應良好的必要條件。
登山者的睡眠品質也會被高海拔所破壞。在高山上,大部分的登山者都會失眠,晚上醒來的次數愈來愈多,深度睡眠愈來愈短。通常你在睡夢中會出現不規律呼吸的現象,有時候連醒著的時候都會:有時候呼吸速率很低,有時候又急速換氣,有如機器般循環不已。(這種交替出現的不規律呼吸稱為陳施氏呼吸,一種腦或心臟病所引起的斷續性呼吸現象。)這種呼吸速度上的怪異改變,似乎是由於血液中二氧化碳過低而引起的。至於要不要服用安眠藥以減緩登山者的失眠症狀,各方意見不一,因為安眠藥到底會不會讓高海拔所引起的不規則呼吸更形惡化,至今尚無定論。
急性高山病症
住在平地的人如果走得很急,爬到海拔高度約八千到一萬四千呎時,至少有一半以上會感受到或多或少的急性高山病症(AMS)。罹患這種病症的人會出現一堆可能類似感冒、在通風不良場所裡由於生爐火而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宿醉的不明顯徵狀。急性高山病症的嚴重程度差異頗大,因此辨別病人到底是高山病症還是更可怕的高山肺水腫(HAPE)及高山腦水腫(HACE)是很重要的。所有這三種狀況似乎都和身體流質由於高山氣壓而產生不正常的轉移有關。
急性高山病症的症狀如下:
頭痛。 失眠。 焦躁不安。 協調失衡。 臉孔及眼睛四周凸腫。 咳嗽。 呼吸急促。 胸部有滿脹感。 呼吸不規則。 食慾不振。 嚥心。 嘔吐。 排尿減少。 虛弱。 雙腿感到「沉重」。
急性高山病症從開始登山那天起就會發作,如果症狀輕微,一大左右就可以復原,不過也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如果症狀(例如頭痛和噁心)繼續加劇,下撤個兩、三千呎是最好的治療。如果往海拔較低處走會讓症狀有所改善,就證明這的確是急性高山病症。
有些藥物可以用來因應和高度有關的健康問題,你可以請教醫生,看這些藥物是否適合你的狀況服用。例如,有些登山者在登山前連續好幾天並且在到達高山後的四十八小時內持續服用acetazolamide(Diamox)以預防高山病症發生或是防止它復發。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四肢刺痛、耳鳴、口味改變等問題,而且對磺胺藥劑過敏的人絕對不能服用。不過,磺胺在預防、治療AMS以及呼吸不規則方面確實有它的功效。
緊急救護(摘自537-538頁)
高山肺水腫
高山肺水腫(HAPE)的發生是由於身體的水份滲入了肺部,使得呼吸功能受到干擾。肺水腫有致死的可能,存亡的關鍵就繫於對這種緊急情況的迅速反應。
高山肺水腫的早期症狀和較輕微的病症頗相類似,例如由於高山空氣乾燥引起簡單的支氣管感染而咳嗽個不停。如果是肺水腫,隨著病情加劇,病人會愈來缺乏運動的力氣,不但呼吸急促、猛咳,而且呼吸速度和脈搏都會加快。如果登山隊帶著一副聽診器,或許會聽到肺部在呼吸的時候會有清脆的發泡聲音。這個清脆的聲響是由於肺部增加了液體的緣故。
如果任由高山肺水腫惡化下去,呼吸時發泡般的噪音會變得非常明顯,即使不用聽診器也聽得到。嘴唇和指甲可能會變暗或帶紫,表示身體由於肺部的水份阻擾。無法將氧氣輪運到動脈血液去。有些病人可能還會發燒,因此令人很難區別到底是肺炎還是肺水腫。看看病人繼續登山後惡化的速度如何,是辨別肺水腫的一個線索。
高山肺水腫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下撤。如果很早就發現,下撤約三千呎後幾乎所有的肺水腫情況都會解決。某些遠征隊伍會攜帶一種手提式的高壓艙,可以用來創造暫時性的模擬「下撤」情境,藉以將病情穩定幾個小時。氧氣的供應對於病情的暫時穩定也有幫助。不過,病人終究必須實際下撤到海拔低處。有些登山者如果過去有過肺水腫記錄,會事前服用一種nikedipine藥物,可做為防治高山肺水腫的措施之一。
高山腦水腫
腦血管為了因應高海拔的壓力,有可能會破裂,使得腦部組織由於增加了液體而變成稠糊狀。最後,包在堅硬頭蓋骨裡的腦部就形成了腫脹。
這種致命情況的初期症狀包括協調能力惡化(運動失調症)、頭痛、沒有精力。協調測試,也就是要病人假裝前面有高空繩索,以腳跟對腳尖的直線步法走上十五呎,是檢測失調症的有效方法。病人也許還會出現噁心以及強迫性嘔吐的症狀。
如果高山腦水腫加劇(很可能迅速惡化),病人的思考會變得模糊不清,同時許多腦部問題也都開始出現,例如身體一側的肌肉失去控制能力。即使是一萬呎的低海拔高度,也可能出現高山腦水腫,而要活命就得趕緊下山。有些遠征隊曾服用某些藥物,例如Decadron,做為治療病人的加強措施。
頭部、頸部、背部的傷害往高山曠野的意外事故中,頭部和脊椎骨受傷是常見的死亡原因。頭部和脊椎骨受傷都有致命的可能。這種傷害常常是由於物體墜落所導致,例如岩石或冰塊,或是由於登山者跌倒後,頭部或背部碰撞到了堅硬的物體。而即使登山者在跌倒的時候,並沒有碰撞到任何東西,突然減速也可能會使脊椎骨受傷。
頭部和脊椎骨極為脆弱,因此緊急救護時,任何一點差錯都可能導致受傷更重或是死亡,可是這些傷害的徵狀常常又很不明確,因此很難決定該採取什麼樣的因應措施。醫護上之所以左右為難,通常又牽涉到搬移傷者安不安全、當場治療是否必要的問題。就所有的頭部傷害來說,我們一定要假設傷者的頸骨也受到了傷害(頸部傷害),除非經過徹底檢查後排除了這種可能。任何人一旦頸部受傷,一定要仔細觀察,看有沒有傷及頭部和腦部的可能。
代表有頭部受傷可能的徵象包括:
昏迷不醒。 耳、鼻、眼流血或是流出清澈液體。 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是眼球對光線的收縮反應左右不一。 脈搏緩慢,或是呼吸速度明顯起伏不定。 整個頭部都感受到頭痛。 意志不集中,腦筋不清醒。緊急救護(摘自538-540頁)
被閃電擊中而受傷
不只一篇研究報告指出,高山環境下每年發生雷暴雨的次數,要比海岸地區高出五倍。夏季午後是最可能發生雷暴雨-----因而產生閃電-----的時刻,也因此對登山者造成危險。閃電很可能在好幾哩外就往前方的高地發散出去,也可能在主要雲層的後面發出(所謂「晴天霹靂」是也),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因此,即使不是暴風雨直接罩頂,你依然有遭到閃電擊中傷害的可能。
受到閃電傷害的方式有好幾種:直接擊中,是指閃電在沒有遮蔽的曠野中直接打中登山者;還有是電流先擊中某個物體,然後傳到正在附近尋找遮蔽的登山者身上;觸電,是登山者手上握住的某個東西被閃電擊中;地面傳導step voltage是電流沿著地面或附近的某個東西而傳到登山者身上;遲鈍損傷blunt tranma,則是由於附近有閃電而被震波波及而產生。
被閃電擊中後,立即發生的危險狀況就是心肺停止跳動。被閃電擊中的人並不會讓救難人員觸電,因此應該盡速對受害者檢查呼吸通道、呼吸功能、循環功能以進行緊急救護。如果這些功能受阻,勢必要進行心肺復甦術。將被閃電擊中的受害者送醫治療是很重要的,因為即使在受害者甦醒之後,某些關乎生命存亡的身體功能或許還會有頗長的一段時間難以穩定。
閃電燒傷往往要在被閃電擊中後好幾個小時內才會發作。這種燒傷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僅在於人體的表層。然而,眼睛是電流很容易進入的地方,很可能會在閃電中受到傷害。耳朵也可能受傷;受害者對救護人員的問題不作答,很可能就是因為閃電而喪失了聽覺。
在出發之前仔細研究大氣狀況,以免在高風險的情況下登山,有助於你避免受到閃電的傷害。如果你在曠野中被雷暴雨困住,盡量找遮蔽的地方,遺憾的是,帳篷並不是很好的保護所。帳蓬的金屬支柱很可能會導電,所以在帳篷裡要遠離這些支柱以及濕的東西。不要去摸金屬物品,例如冰斧、鉤,也不要穿戴金屬物件,例如冰爪。盡量不要站在高大的孤樹殘株旁邊,或是山脊頂、瞭望高臺上。不要站在伐木開墾出的空地中間,否則你自己會成為附近最高的東西而變成避雷針。如果你人正在森林地區內,在一叢叢小樹或是矮樹林間找個較低而乾燥的地力,蜷曲著身體或是跪下來以遮護自己。蜷曲在你的背包上也可以讓你多一層保護,以免閃電擊中地面而傳導給你。(圖19-21)(第二十三章「高山氣象」,對於雷暴兩有更多的說明。)
腸胃不適
在你登山途中,由口接觸到糞便而受到汙染是腸胃傳染病最常見的原因,會引起腹瀉和腸胃絞痛。而糞便的來源往往就是登山者本身;上過廁所後手沒洗乾淨,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有些攀岩路線或許已經被先前登山隊的排泄物所汙染,而在攀爬冰河時,隊員處理登山繩索的時候也可能導致汙染,因為繩索拖過的雪地、冰地上很可能已經受到汙染。水壺和食物也可能被不知不覺中弄髒的雙手所汙染。休息時,登山者往往群聚一處,不過在你把點心袋遞給隊友,請他們將手伸入袋中拿取之前可要三思;最好把食物倒在他們手上比較保險。某些情況下,肥皂和水都是難得的奢侈品,這時候清潔雙手的藥劑和小紙巾都可以用來減少手的汙染。
動物的排泄物也會帶來風險。很多齧齒類動物住在我們所攀登的岩壁上,因此登上懸崖時,雙手就可能碰觸到老鼠的糞便。在吃東西之前要將雙手洗淨,紮營地點盡量避開齧齒類動物的巢穴。把食物、飲水蓋起來,以免這些動物夜間跑進去偷吃、碰觸。
賈第鞭毛蟲病(Giardiasis)在美國頗為普遍,尤其是西岸。這是一種經由飲水傳染的疾病,山一種原生動物(Giardia lamblia)所導致,這種原生動物會以胞囊形態從受到寄生感染的動物身上傳染出去。賈第鞭毛蟲病的潛伏期很長,大約是被吞入腹內之後的一到三週不等(平均是一個半星期)。通常你會等到完成山野之旅回到家之後,才會有症狀出現,這時你或許會有爆發性腹瀉,同時感到腹部絞痛、腸胃脹氣、嘔吐。三、四天之後,情況逐漸好轉,轉變為一種令人不舒服的亞急性狀態,排便呈油膩的軟泥狀、輕微的腸胃絞痛、打飽嗝等等。這種病症的治療通常要遵照醫生的診斷。某些國家以tinidazole來治療,不過這種藥在美國尚未獲得政府的許可。在美國,是用其他多種藥物來治療賈第鞭毛蟲病,例如瘧滌平(quinacrine)、metronidazole等。
要預防賈第鞭毛蟲病以及其他經由飲水傳染的腹瀉,就要注意飲水衛生。所有會入肚的水,包括洗碗、刷牙的用水都必須純淨(參看第三章「露營和食物」過濾技巧一節,對於多種純淨用水的方法有詳細說明。)
如果你要前往衛生及淨水措施堪慮的地區登山,我們建議你先向醫生請教,哪些抗生素和抗腹瀉的藥物能夠預防感染。然而,服藥不如小心飲食。避免吃生菜、不熱的肉類海鮮、沒煮過的水果、蔬菜,以及自來水、冰塊;要堅持飲用煮沸過的水、瓶裝的飲料,吃適當煮過的肉類、蔬菜,去衛生口碑好的餐館。
對於大多數伴隨腹瀉症狀的腸胃感染來說,在旅途中的治療方法都包括流質和電解質的適當補充。如果你同時感到噁心嘔吐,這可能很難做到。你可以將電解質補充包溶入一公升的水,拿給腹瀉的病人喝。如果沒有這些東西,關鍵還是在於補充流質;給病人喝含多量鹽份的可口食物和湯汁。
緊急救護(摘自540-542頁)
水泡
山野行進時最怕水泡。這些皮膚下面的小泡,裡面滿是透明或帶血的液體,或許是導致行進中途叫停的最普遍的疾病相關原因。小水泡通常是輕微感染和不適的來源,較大的水泡則可能引起劇烈的疼痛,而且一旦破裂,會導致嚴重的感染和潰爛。
水泡常常是因為新靴子或是不合腳的靴子而引起的。你的皮膚不斷摩擦到襪子和靴子的內裡,就會產生水泡,而如果你的靴子太大、綁得太鬆,襪子堆成一團或是有皺摺,就會發生這種摩擦。靴子內裡的表面有任何不平之處,或是小樹枝、小石頭跑進去,也許都會在那一點上產生壓迫和摩擦。濕氣會讓皮膚變軟,因此濕的靴子或襪子會使水泡更容易產生。
為了預防水泡,靴子必須合腳。在穿著去遠程旅行之前,要慢慢而完全地適應它。最容易長水泡的地方是腳背、腳趾上、腳踝後面。如果你是容易長水泡的人,不妨把這些易生水泡的地方貼上絨布護墊(moleskin)或是泡綿墊(不過不要貼太多,以免產生新的摩擦點)。讓雙足保持乾爽,穿的襪子要適當而合腳。
水泡開始變得明顯的時候,通常是一個紅點,而後對熱敏感的局部面積會愈來愈大,程度也會增加。有紅點的時候要立刻檢查,採取防範措施。拿,一大片防水的塑膠膠帶或是絨布護墊貼在紅點上(圖19-3a)(其他產品如second skin及Dr. xcholl's molefoam也很適用)。盡量不要拿有黏性的小繃帶條(例如OK絆)貼在紅點上,因為這些繃帶條沒有黏性的部分會鼓起來,和已經很敏感的皮膚產生摩擦。
水泡一旦成形,除非極為必要,否則不要弄破,以免長水泡的部位受到感染。幾天後你的身體會把水泡裡的液體重新吸收回去,之後就痊癒了。如果你必須繼續前行或是繼績進行當初讓你長出水泡的任何活動,要把水泡貼住以免破裂(圖19-3b)。貼上一層類似空心甜甜圈的貼墊,深度要夠,以免水泡受到壓迫。換句話說,甜甜圈貼墊必須比水泡更深、更寬。貼墊要好好貼妥,以免移位。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決定要把水泡裡的液體擠出來。這種情況可能是你由於甜甜圈貼墊太突出而無法穿上靴子,也可能是由於水泡充血受壓後,讓你覺得痛得受不了。如果非擠出不可,先用肥皂、清水把水泡部位洗乾淨。劃一根火柴把針消毒過,然後把針頭插入水泡的邊緣。輕輕把水泡裡的液能擠壓出來,然後敷上一塊消毒貼墊。如果水泡自己破了,將這個部位洗乾淨,貼上繃帶,而後仔細觀察有沒有感染的現象。
驚惶失措
登山的經驗可能令人心曠神怡、返老還童,卻也可能讓登山者產生面對壓力的反應。在極端的情形下,例如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幾乎每個人都必須應付自己和彼此的焦慮,甚或驚慌。或許就會發現,某件頗富挑戰性或是艱難的動作要求,在隊員間引起的焦慮反應會比你當初預期的還要強烈。這的確令人氣餒,尤其當你們在懸崖上才爬到一半的時候。然而,你必須有能力去處理這些反應,而不是受他們感染,自己也變得動彈不得。
有些人對某些登山時的現實情境很容易產生強烈的焦慮感,例如懼高或是害怕封閉的空間。這種傾向在某些時刻會爆發為一種驚慌的反應,例如大步跨過岩面,或是擠入一塊險岩時。如果你變得驚慌失措。或許就會舉步維艱,拒絕繼繽往前走。你或許會產生急速換氣(呼吸急促)的現象,或是無法辨識某些對你來說其實是很容易的動作是否安全。你會暫時喪失評估全盤情勢的能力,你的身體動作拙笨而充滿恐懼,發生意外的機會也因而增加。
自我冷靜的技巧有助於紓緩這種情況。有個自我冷靜的方法利用下面這五個步驟:
認清楚驚惶反應的原因(只不過是生理的腎上腺在你體認到有危險時的反應)。 下決心去克服驚惶的反應。 重新將精神專注於緩慢而穩定的深呼吸上。(或許可以用一種心理想像來加強效果,例如想像每次呼氣就是把煩惱吐出來。) 按部就班,認清楚你的安全行動有哪些選擇方案。 在這些方案中擇其一,而後貫徹實行。
如果呼吸急促為你帶來困擾,試試這個老伎倆:把氣呼吐在一個袋子裡,以增加你所吸進的空氣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因為二氧化碳可以減緩呼吸的速度。把心神重新放在有用的肢體動作上,也是個很好的策略,以免驚慌的情緒有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如果你的隊友能夠冷靜並且就事論事地催促你採取自我冷靜的技巧、維持一種對你有信心和支持的氛圍、並且在適當情況下指出大夥兒可以選擇折返,或許最有助於你穩定驚慌的情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宿营地火种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棕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井"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火物后点燃即可。--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控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25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控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 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火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火物引燃干柴即成簧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土、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在此向大家推荐几种很方便的野外引火工具: 蜡烛是一种适合四季使用的引火工具,尤其在雨天中点火是最方便的。在无风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帐篷中用于照明和取暖。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固定好。 固体酒精是一种使用很方便且安全的燃料。必要时还可以做野外救护的应急消毒之用,并且携带方便,价格低廉。 报纸是户外活动中使用功能最多的好东西,将一张报纸揉成一团,在上面覆盖干柴和细树枝。用火柴点燃后对其轻吹气,它将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且能燃烧较长的时间。 缺点是必须在无风的条件下点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面对迷向与迷路    迷失方向和迷失路径是两回事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清东南西北)。迷失道路(迷路):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以取得准确的罗盘方向。带指针的手表 用手将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盘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 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北极星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纳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树木、苦药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苔藓的道理与之相同。另外,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积雪的融化 ,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方的。
  迷途知返在深山密林中,不仅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会迷失路径。更多的时候,走在毫无人烟的林间密径,又没留下任何路标,自己还不断地欣赏着"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山到绝处我为峰"的豪情,当自己开始意识到不对时,已是身处险境,不知原有的路径在何处。心急之下,挥刀而上,砍出一条"血路",却发现眼前山连山、峰挨峰,看不到尽头,来时的路已辨认不清,又生怕再次迷路,是走是留犹豫不定。其实,在发现迷路的时候, 自己离原有的路径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时不要看急,更不能乱喊乱跑,应冷静下来,仔细回忆一下刚才走过的泉水、巨石、大树、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参照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足迹,退回到原来的路线上。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势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环境,然后判断出是否有野生动物并寻找到其走过的痕迹,沿着"兽道"走出险境,但必须非 常警党,以免遭到野兽的袭击或狩猎者 设下的套、夹的伤害。一般来说山鞍或 山脊会有兽道。 不论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还是 在丛草盖地的山坡上,低头近看,根本 找不出路迹来,只有远看,看到几十米 以外,才能隐约地看出一条草枝微斜、 草叶微倾、叶背微翻的痕迹,然后再由远而近、由近再远、远近比较之后,就 能分辨出路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户外必须之基本配备 ――如何有效规避小概率事件之一
有感于最近深圳周边频频出现的山野事故,狂热的时尚户外背后的安全隐患; 以及继续升温而且极不冷静的户外运动环境氛围。觉得还是有必要泼上那么一瓢冷水,所以翻出了一个以前的老帖子,修改了一下;和大家就如何规避小概率事件进行一些探讨: 无可非议,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但这是与某些大众媒体无知的推波助澜,造成了所谓时尚的流行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同时,以往户外所必须遵循的安全理念甚至全都被他们抛在脑后乃至踏在了脚下;他们只管介绍装备、线路,负责煽情。而全然不去传播他们应该传播的:安全环保的户外理念之类的东东。于是,接踵而来的事故也就随着他们的报道频率而频频发生了。并且,普通市民面对山野户外运动时的安全隐患可能会比我们大;因为他们接触更多的只是报纸和电视;例如很多市民,看了电视或者报纸以后就拖家带口无任何准备的去开始爬山了。 要知道户外运动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运动,爬山不是逛公园;抱着逛公园的态度去爬山迟早会吃到苦头的,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一点每时每刻都应该被牢记!但媒体似乎并没有提到过这个,而在有些山友中也似乎也全然没有了这个概念。 做为山友,我想我们在自己进行有效规避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同时;也应该尽量的去用正确的户外理念引导我们身边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毕竟面对山野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山野,而不是挑战。 记得曾经关于背负这个话题曾经有过很多争论,但是在户外有一些基本装备却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去规避小概率危险事件的发生。 就俺个人的理解,爬山大可不必去背很多没用的奢侈品(例如西瓜?J 当然拉练训练有能力者除外,呵呵);但必须的有效装备却是一件也不能少的。哪怕它一直都用不上也要带上,因为万一用上的时候就是救命的时候。 由于小概率事件的小概率特性,所以对于评估哪些装备是出现意外时是必须的也相当困难. 因为带少了无法应付突发事故,带多又增加负重量与不舒服。 一般我们在山野户外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
(1) 迟归, (2) 耗尽体力, (3) 恶劣天气, (4) 夜行军, (5) 人员受伤或生病; 但这些各类状况通常是连续发生的,如: 1,出现未能按时完成线路行进计划、迷路或遭遇恶劣天候,就可能出现:2 2,耗尽体力乃至迟归、接着就可能会:3 3,被迫夜行军、从而有可能会:4 4,造成人员受伤、进而:5 5,被迫露宿而导致有可能出现队员生病等一连串的事情状况。 ...... 所以,不论行走于任何路线,有些装备是基本的必须品,不可忽视;它可确保遇到紧急状况或未知的状况让你安然渡过,而这些装备是最基本的保证装备。 所以,必须盘算清楚,因为多带会增加背负减缓行进速度。比如,帐篷和睡袋,有些人就认为不是必需品;除非刚开始你就认为会出现被迫露宿的问题。 但下列是大多数的登山者公认必需携带的基本装备: (1) 地图(做好防水), (2) 指北针, (3) 头灯(含备用灯泡与电池,电池是有电的那种,灯泡是好使的那种,呵呵), (4) 备用食品(包含水), (5) 备用衣物(做好防水), (6) 帽子、太阳眼镜, (7) 瑞士军刀, (8) 火种(做好防水), (9) 绳子, (10) 急救箱(做好防水)。 地图和指北针 地图和指北针能够让你知道自己的当前位置和前进方向;当然前提是你知道怎么使用它们。 这样最不济的情况下是你按照原来的线路安全下撤回去;当然,这本身就是很挑战的事情. 头 灯   头灯或手电筒是相当重要的装备,但不用时须取出电池避免被腐蚀;另外头灯有防水与不防水(商家通常会说防雨)之分,选购时请特别注意。俺自己的习惯是通常备份一个小小的防水手电,如果换头灯灯泡时肯定有用,呵呵J 另外也要注意电池,一般的电池使用寿命为4安培/时,它等于8小时于0.5安培的灯泡; 所以需要弄清楚头灯灯泡的耗电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应急食品    携带应急食品是预防万一遇到意外时使用的,所以也一定做好防水处理;此类食品要无需加热,轻便、易消化与长期存放的食品,如核果、肉乾、脱水水果、糖果。 如果有GAS炉具,还可以加一些简单的食品如速食汤、茶等食品。 一般丰富的早餐可以提供一天的能量与体力,对一天线出行而言,足以撑到准备返回前才需要吃东西。 但携带应急食品可提供许多耐力与体力都无法预测的迟归和意外。 当然,正常使用的食品也应该遵循轻重量、高热量、易消化、耐保存的原则来准备携带. 备用衣物   两双厚袜、轻便鞋子、内衣裤、外裤、Tshirt、风衣;帽子、手套与雨具(必要时,可以起到保护你体温散失的作用),这些可适用于任何气温的环境,多余的衣物是应付不可预知的露宿,因为我们一般都不会在恶劣的天气下强行露宿。   备用衣物的携带种类与量并无定论,一般深圳周边活动最好能够带一件有帽子的风衣(大家有驴皮,呵呵),而备用袜子可以让你的脚少受很多罪。   行进过程会大量流汗,所以备用内衣是必须的而且不会太重; 穿长袖有领的上衣和可以收紧裤腿的长裤可以防蛇,防刮伤(脖子、胳膊、腿和头),当然也有前辈们用一个帽子加头巾的J。. 帽子、太阳眼镜    帽子最好是有帽檐的那种,当然如果你有钱也可以买鬼子丛林帽;帽子的作用是冷天防散热,热天防晒。太阳镜就不用多说了吧,如果你实在不想用它,在深圳周边你也不会得雪盲症。当然如果你想在亚热带阳光照射下保护眼睛的话最好还是考虑一下;当然帽檐也可以起到部分遮阳板的作用。 瑞士军刀   很好的东西,不论是炊事、生火、急救都需要用的物品,一把刀必须有两片刀刃、锯子、开灌器、螺丝刀、尖钻、开瓶器、剪刀,须是不锈钢制品,最好用快挂固定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并避免遗失。 还有就是学会使用它的各种功能,俺刚开始的也是非常ZT的;除了锯子和刀,其它的功能还真TM没有完全发掘除了,呵呵. 火 种   火柴或打火机须收藏妥当避免受潮无法使用   紧急状况或遇到湿木材使用火种是必须的,煮一杯饮料驱寒。一般火种如蜡烛、固态的化学制品(镁等);当然,深圳周边大家一般使用GAS炉具更方便快捷一些,而且环保。 绳子 当没有带上它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发现确实需要它;学会一些结绳技术,学会合理使用绳子会让你受益. 通常,30M的8MM辅绳是山友们的首选;绳重约40G × 30=1200G. 再加上6-8M左右的6MM辅绳,多数情况都能够应付过去了. 但一定要注意绳子的保养,并不得外借;切切! 急救药箱 通常,急救药箱能够帮助我们处理的只是一些轻微的病症;复杂的估计也很难搞掂,还是去医院的好;我们能做的只是进行简单的外伤的处理或感冒发烧、并尽快尽速将伤病员撤出山区而已。 急救药品最好用坚固的盒子裝盛,一般最好的药品主要应付(1)水泡,(2)晒伤,(3)擦伤,若出现太严重的出血或骨折最好等待医生或者经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来处理;(4)毒蛇咬伤;(5)中暑;(6)轻微感冒或着凉等. 行程一天或两天以上,一个急救药箱是必不可少的。药品箱一定要做防水处理,比如防水袋. * 感冒类:白加黑,康泰克,感冒通等 * 防中暑: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 * 肠胃类:霍香正气胶囊、黄连素、宝济丸等 * 抗菌素:增效联磺片、乙酰螺旋酶素,西瓜霜喷剂或其它含片等 * 外伤类:云南白药喷雾剂,云南白药粉剂一小瓶(可配合白酒治疗红伤)、创可贴、绷带、胶布、伤湿止痛膏、蛇药等 * 其他:风油精、氯霉素眼药水(清洗伤口)、红霉素软膏(可处理眼疾,也可防止伤口感染)、息斯敏等; 当然,还有很多装备在一些活动也是必须的;但上述的装备基本上是所有活动中都需要考虑到的基础装备,可以说是必须的。 总而言之,希望上述所言能够帮助山友们也包括俺自己在面对小概率事件的时候能够多一分从容不迫的冷静,少一分手足无措的慌乱;这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野外活动时的安全管理
  野外活动与其它体育活动比较有很多不同,其危险性较大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不能保证安全,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野外活动的安全管理
  1.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解。
  2.必须对指导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充分地培训。
  3.必须让参加者自己保护自己。如果参加者是未成年人,必须对其监护人讲明活动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得到认可,万一发生事故,监护人也将负有责任。
  二、野外活动的危险因素
  由于不是日常的活动和环境,因此,与日常可能发生的危险也有很大不同,必须明确活动日程、场所、内容、参加者状况,预计可能发生的危险。
  1.自然环境:雨雪、强风、雷电、洪水、雪崩、火灾、地震和危险动植物等。
  2.生物:传染病、寄生病和食物中毒等疾病。
  3.受伤:滑倒、碰伤和摔伤等。
  4.社会性危险:来自人际关系的精神上的伤害、人为的或用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
  5.交通事故。
  6.组织者、指导员的过失:活动计划本身危险、指导不利。
  7.其他。
  预测危险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预防措施,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那么容易,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主题:活动类型、目的。
  2.参加者:参加者类型、人数。
  3.活动计划:具体的活动日程。
  4.组织:如何组织,使他们各尽其责。
  5.指导员:指导员的人数、对指导员的要求,如级别。
  6.活动场所、设施:选择好合适的场所和设施,并确认其安全性。
  7.用具:组织者提供或个人携带。
  8.交通工具:选择安全性高的交通工具。
  9.保险:根据活动内容和预算加入相应的保险。
  四、指导员和负责人应注意的事项
  1.事故原因
  不安全状态加上不安全行为就等于发生事故,虽然不是100%,也有80%的概率,必须从这两个方面降低危险的发生率。
  (1)不安全状态(外因):环境、场地、设施、道具和服装等因素。
  (2)不安全行为(内因):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能力不足,而无法抵御危险、不注意等。
  2.预防事故发生的各种训练
  (1)应急措施训练:心肺复苏法、出血及骨折的急救等。
  (2)危险预测训练: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并回避危险,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3)整体安全管理:保险、紧急状况的处理机制、后援机制等。
  五、野外活动事故调查
  调查一 日本国立奥林匹克纪念青少年综合中心于1998年暑假,对中小学生参加的5天4夜以上的自然体验活动做了调查,调查涉及66所青少年教育设施,共2928名参加者。结果显示:
  1.男女比率
  女生比男生事故发生率高的项目是自由活动和水上运动;男生比女生事故发生率高的项目是登山、跑步、攀岩和野炊。
  2.事故趋向
  男生事故的发生趋向于自由活动、河里游泳和小型帆船等。
  调查二 大阪青年服务中心的畠中彬从1997年到2001年,对日本近畿地区的野外活动中心和野营场共约120个设施发生的事故做了调查,结果显示:
  1.摔倒、打架、骨折和划伤类事故逐年增多
  除平路跑步时的摔伤外,在山路上行走时由于鞋滑摔倒、游泳时被异物绊倒等事故也都有增加。
  2.头面部伤害增多
  野营点火时被烧伤,驱虫药误入眼睛等。
  3.刀割伤增多
  野外活动和野餐时,总要用到刀子之类的利器,不小心很容易受伤,包扎后仍会影响之后的活动,但年年都有发生。
  4.煤气、点火器引起的事故增多
  越来越多新型的点火用品,也带来了新的事故。
  5.野兽攻击
  作为事故的预防措施之一,组织者要积极收集事故信息,并提供给指导员和参加者,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提高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自进山如何记住返回线路
1、有一副好地图并且事前熟记心中。有手绘的最好。但记住有地图并不是万事大吉。经常会出现找不着自己在图上位置或误判情况发生。
2、低头走路的同时记得抬头看风景。特别是具有明显特征的远处高处景观和参照物。比如其中一大段都可以看见某个突出的山岩象鸡鸡,回来时见到鸡鸡就不怕怕了。错也不会错太远。
3、遇交叉路口驻足或者休息一会。加深记忆。比如反正要吃点东西的,不妨多数安排在路口补给进水。同时,可留简单规律记号,除了手纸外,最方便的就是就近折树枝,为区别他人,最好是有个性的标示来路的,比如左侧+人等高+半断仍连+N路口N枝。
4、记住转弯规律。死记硬背很累,登顶常有遇叉路全部右转(左转)类的方便记忆,个别特殊路口特别记。或按二进制左为0右为1记住某个特定数字,比如左左右左右左,编成数字几?
5、回程中遇到判断不了的路口时,宁肯都走出一小段看看,不要和自己打赌。一般而言,两条都过了就容易比较了,仍不行的前行走到转弯处,就会有明确的判断产生。
6、路的宽与窄(这段路想不到会这么宽之类)、路面构成(最怕走这种乱石台阶了)、潮湿程度(比前面潮湿多了)这类莫明其妙的东西平时多回忆分析。迷路时有帮助。
7、不要指望寻着自己的脚印返回。偶们不是狗,那只会浪费时间。
8、人的身体状况对人的判断影响很大。预感不太好就不要急着出门远行。出发了真感到状态不佳得记住回去还来得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路走。进入深山意识有犯迷糊的话,不妨取出铅笔把需要记的记下来先。
9、条条大道通罗马。真迷路找不着记忆了,不妨往越来越宽的大道走到另外出口去好了。
10、异常焦急焦虑时,最合适的做法是坐下休整、补给,甚至于扎营睡一会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1-30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极好的野外生存经验,非常实用(转贴自北京绿野)今年对户外运动而言可真算是个灾年,老是出事,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不幸直接来自莽撞,自大,缺乏经验。雪山我没钱去爬,攀岩我也不会,也就在秦岭里晃荡过些时日,胆子是越爬越小,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神灵庇护,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说不准哪天也“猎犬终须山上丧”,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对这坐大山有了点浅薄的了解,有些经验,写出来,这些东西,大街上的那些《生存手册》里说的很泛泛,这里针对秦岭细化深化,指望新手看了多个心眼,老鸟看了帮忙更正完善和补充。 总体来说,在秦岭里一般的户外运动危险性是很小的,无非背包徒步野营野炊,但在极个别情况下,一些意外情况会发生,我所说的野外生存自救,就是指这种非常情况下的必要措施。广义秦岭山脉东西1600余公里,南北数十至二百余公里,人烟稀少,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总体地形和天气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低海拔登山的天堂。一般遇险,大至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1.迷路 从秦岭地区历次山难事故来看,迷路所直接导致的户外悲剧要占到60%以上,这远不是用指北针就能解决的,首先,指北针的使用必须与大比例军用地图相配合,出于保密原因,一般人难以获得,第二,具体的使用指北针配合地图野外定位,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新手难以掌握。第三,即使确定了自己的所在点,如何到达安全地域或补给点,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远不是想当然的两点连一线这么简单。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到尽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显著地形点(比如河流拐弯,显眼的大树或奇石等),注意多角度观察,以免走回头路时无法辨认。注意记下特征点之间所耗费的大约时间。在每个岔路口做记号,用自喷漆比较显眼,但不大环保,可以用10CM左右长的红毛线,挂在路边树枝,显眼而且方便。在海拔3200以上的石海地区,一旦天气恶劣,能见度降低很多,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又无树枝可挂毛线,建议用自喷漆隔10米做箭头记号。第二,如何找路,经常遇到一些分岔点,不知道走哪边,这时候不光要做好标记,还要注意分析路的情况,简单根据地形和目标点的关系判断路的选择,具体的说,要去的地方在北边,通常不会选择往南边的岔路,要上山,不会选择往下的岔路。在某些岔路,路的指向大体相同,那就要调动你眼睛仔细分析,看哪条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边挂断的树枝,路边野草的长势,地上有无明显人的脚印,积留树叶的多少,相信不难做出判断。实在不行,随便择一往前探上几百米,一般也会得出结果。第三,一旦迷路,应该怎样做。这里已经有两个具体事例,2001年5月,天津大学5名学生太白南坡迷路,两男生天黑后下山找路,一人不幸坠崖身亡。2002年5月,上海一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丢下装备找路,结果路和装备都找不到,活活冻饿而死在暴风雪中。还有198?年咸阳鼓风机厂5名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寻路不当,死亡三人。一旦迷路,切记沉着冷静,所有求生必须的装备必须随身携带,绝不可分头找路,先在附近找到合适的干爽避风的宿营或休息点,仔细分析可能所处的位置,绝不可摸黑找路,遇雨雪雾能见度极差时,应就地休息,注意保持体温,必要时就地扎营,等待恶劣天气的好转,2001年10月,一南京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后,就地宿营,天亮后安全找到正确路径脱险。天气好转后,如果还是无法找到来时的路,注意找寻山谷下撤,一般秦岭山谷中都有溪流,沿溪流下行,第一不用担心水的补给,第二,相对丛林地带好走许多,第三,基本不会走弯路,不用担心再次迷失方向。第四,沿溪流必定可以遇见村庄或公路。当然,溪流有时候也不那么好走,但沿溪走,是一定可以走出去的。一般正常速度,少则一天,长也不超过3天。切记,一旦选定下撤线路,必须严格贯彻到底,中途的计划变化,只会带来更多的不测。全体人员也必须坚定决心,千万不能动摇,一般来说,人的肉体要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抗造的多。人绝望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2.野兽 大凡提到山野的危险的,给人头一个难题就是野兽,事实上,就今天的环境来说,遭遇野兽被伤害的几率不比在高速路上飚车出事的几率更大,现在的野兽,一般还是很害羞的,懒得与人为敌的,不过,真要碰到了,也该有以防万一的准备。 具体分析一下,一猪二熊三老虎,这是山民按危险度排的座次,不过秦岭中多了个特产——羚牛,可称超级杀手。一般人很难想象野猪的凶猛,实际上山野里经常能看到成片掀翻开的地面和刨倒的树,这就是野猪干的,而且野猪的数量也相当客观,遇见的几率很大,成群的野猪不可怕,它们有安全感,哪怕把你围在中间也可以高枕无忧。单个的野猪异常凶狠,视人类为天敌,必用大獠牙除之而后快,所以,一旦遇见这种孤独杀手,千万不能慌张,先原地不动,一般此时野猪会有狂躁的表现,什么动作也不要做,不能蹲下,这对它意味着进攻信号,不要刺激它,面向野猪慢慢倒退,直到退出它的视野之外。除了枪,不要指望能用什么武器对付它。狗熊,这个的威力大家都清楚,一巴掌下来脸就没了,一般生活海拔1000M——2000M的地区,不过相对野猪来说它的攻击性不强,而且事先会对你发发出警告,给你充足的逃窜时间,但是,带着幼崽的母熊,这个妈妈杀手,出于本能,对闯入它视野里的人,会疯狂追杀,不要指望两条腿能比它四条腿跑的快,除非它根本不打算收拾你,一旦追过来,迄今为止除了爬树我还没听说过其他保命方法,1998年周至县一名农妇曾遭其袭击,装死,结果被其折腾了大半天,险些因失血过多真死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样的办法还是不要试了。老虎,秦岭里已经没有了,除非从动物园跑出来一个。羚牛,看起来最温顺的,秦岭里最危险的就数它了,似羊似牛,笑面杀手,秦岭各海拔都有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有个把山民遭其不幸,春季,由于高山食物缺乏,常到1500米左右的山谷觅食,也是最容易伤人的时候,成群的羚牛并不危险,麻烦的是落单的几乎都是受伤落败的成年雄牛,性情烦躁,通常是将人顶撞致死。 从已获得的有限经验看,冷静,缓退,不要激怒它,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还有个传说一直不知真假,羚牛号称“森林卫士”,一见到篝火就要踩灭,不过我想,该生火还是要生火。其他的狼啊豺啊豹子啊,这些小家伙,这年头只能自保,一般伤不了人,除非你一个人摸黑走夜路,不过我相信没几个胆子这么大的山友。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可能在路上碰到的,晚上宿营,除非你笨到把帐篷支在野兽的窝里,出于本能,动物绝不会袭击帐篷,最多围着帐篷转两圈,因为晚餐的食物残渣可能吸引了它,所以,背包食品什么的,一定要记得放在帐篷里,别被它吃了,然后就可以安心睡觉了,在枕头边放把刀,多半只会自残或者伤了你的同类,2001年8月新疆就出过这样的事,睡觉的人紧张的把风声当成野兽的吼声,迷糊中把旁边的同类胡扎一气(还好没扎死),由此可见,人是最凶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