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中生作文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1-31 0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认为这句俗话至少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凡事首先都要经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一是熟悉之后才有可能掌握规律。作文,也不例外——没有人生下来就会作文。
因此,关于学生作文,我想说明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坚持去写”。
作文,顾名思义,要“作”。那么,谁作?当然是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本人不去主动坚持练习而又想获得好的成绩,那只能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现实中,很多学生知道作文在考试和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知道写什么,但其实更主要的是不愿意去写,不是老师布置学生作文时学生总是发出哀叹或眉头紧锁吗?事实上,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会知得失,明长短。为此,我常打一个关于写字的比方:一个字写得不好的人看着墙上宣传标语上的字,心中默想,啊,某个字应该这样写!明白了,可一动手写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写的字与墙上的字仍然差异悬殊。试想,再辅以多次训练,即便是不能“神似”也能“形似”啊。这就是反复练的效果!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是:要想写好作文还必须“用心去写”。
古人云,“诗言志”,“文以载道”。说到底,文章最终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再者,如今的高考作文评分也特别看重学生是否“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其实,不管怎么说,只是表述有别,本质一样,那就是要有内容,要写出真情实感。
而现实中的学生习作又是怎样一种景象了?一者,一些作文就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素食、辛弃疾等中外名人,或是一些故事传说,这不过是“召集死人开会”,而且召集人其实还不是作者本人;二者,找一两件现实中的事例从头至尾平铺直叙,不知其用意为何;三者,写所谓散文或随笔甚至是杂记,结果是东扯西拉,不知所云。如此等等。
写到这里,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原来是肚中无货,心中无情。因此,对身边的生活注意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了比较深刻、新颖的见解,再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比较讲究地写出来,那不就是佳作一篇吗?
关于这两个问题,下面的选文可供进一步参考。
写不好缘于写得少
当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写得太少。以高中生为例,当下大多是两周一篇作文,一周一篇随笔,有的甚至更少。这样的写作频率显然很难使学生保持对语言的高度敏感性。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鼓励学生更多阅读。“读”当然有助于“写”,但长期光“读”不“写”,势必造成对语言现象的麻木,影响语言的吸收能力。很多中学生都读过《三国演义》,但大多是浮光掠影地记得几个故事情节而已,甚至连人物的姓名都记不住,更遑论去潜心揣摩字里行间的妙处。
写作无疑是件苦事,是一场艰巨的思想劳动。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写,不断地写,认真地写,有兴趣地写,达到一种写作自觉,使写作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达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这非“逼”不可。我以为,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在如何“逼”学生多写多练上下功夫,给予时间,严格督促,不断地予以添油加火。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下的好文章都是“逼”出来的。
“没有什么可写”,是学生在写作中碰到的最大困难。这种苦恼不仅一般学校有,重点中学学生也深有同感,中学比小学还要严重些。曾经有人主张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以生活为写作对象,殊不知生活始终与学生水乳交融、须臾不离,关键是如今的莘莘学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但责任并不全在他们,也不全在教师,更多的还在于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
曾经以《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引发全国教育大讨论的孙云晓先生,在一次关于提倡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的演讲后,有一位孩子的母亲不同意他的观点:怎么能允许孩子瞎说呢?原来,她儿子6岁上一年级,有一天老师课堂上问,人身上什么是对称的?很多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她的儿子最后站起来说:“人的屁股是对称的,男孩子的小蛋蛋是对称的,妈妈的……”幸亏老师及时打住,才没让孩子胡说下去。这位家长问孙云晓:“我儿子这么小就乌七八糟,长大了会不会变成流氓啊?”所以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开放式的,无拘无束的,由感性而知性而理性而“认识你自己”。
林风眠说,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可以学的,但蕴含在作品中的深情只能去感受,难以言传。生活也一样。呼唤自我人格的觉醒,即“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李泽厚《美的历程》),应当是赋予写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教学的根本还在于人的教育。
毋庸置疑,改作文的耗时、费力、劳神、低效,也是滞缓写作频率的重要原因。其实,教师的批改不过是一种对语言错误的警示而已,学生对写作中某一错误的认知和矫正,主要还是靠通过其所处的各种交际语境,以及尔后的阅读写作中多次接触到的、得以纠正错误的语言材料所产生的自纠能力逐渐得以实现的。指望通过一两次批改就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相比其他学科,写作教学是一种尤其慢的艺术。慢是一种心境。
而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除了大量的阅读之外,也要“逼”自己多“写”。教师倘使不能在日积月累的写作经验中,亲身体验“爬格子”的甘苦,洞幽其间的奥秘,在下笔点评时,就容易流于隔靴搔痒,简单机械,刻板呆滞,以致“徒劳无功”。(作者:王健 上海市七宝中学)

新浪名圈“名师优生乐园”博客圈圈主柳栖士诚邀您加盟,请点击http://q.blog.sina.com.cn/wsq09625再点加入即可。愿黄冈教育与您共谱教育华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