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怎么治才能治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9-3-3 1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才能治好?..
保密 | 0个月
2009-03-03 10:40:45
1人回复

健康咨询描述: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才能治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3-3 1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
病因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
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
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状辨证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
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
中医治疗
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
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实10-12g黄连10-20g生姜6g半夏10g
厚朴10-15g人参10-20g炙甘草6g
白术10-15g茯苓10g麦芽15g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
保健常识
(1) 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舒畅,以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
病历举例
张学伍,男,35岁,因胃脘胀痛,嘈杂于2003年3月8日就诊.
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秘结,疲乏气短.
胃镜提示:胃体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
查:患者消瘦,面色无华.中上腹压痛.
舌苔厚稍黄,脉沉稍弦.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
中医辨证:脾虚积滞,胃气上逆.
中医治疗:健脾消积,和胃降逆.
处方:
枳实(肤炒)12g黄连(吴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
厚朴(姜炙)10g人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
炒麦芽15g苏梗12g黄芩8g瓜蒌12g陈皮10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嘱:戒烟酒,忌辛辣.
二诊: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好转.
原方加砂仁8g,减黄连4g,连服18剂.
三诊: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胀痛,嘈杂嗳气基本消失,恶心消失,精神食纳好转.
原方增减服2月余,诸症消失,精神食纳转佳.
随访2年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