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3-10-11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人们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10-11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怡然自乐展现出桃花源每个人都无忧无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终不复得路说明桃花源可遇而不可求其实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社会 也能看作是对当时社会的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10-11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与孩子的天伦之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