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出自蔡京的哪首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6-9-20 14: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破红楼梦里心——《红楼梦》书名新释《红楼梦》一书问世后,研究者对其题名的来源、涵义,虽多有考释,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有位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作者的身世和写《红楼梦》时的境遇与李商隐《 春雨》诗意正相“关合”,“《红楼梦》的出处就是李商隐的《春雨》诗。”这个结论颇有商榷的余地。(1)以“红楼”二字入诗文,其例不胜枚举。仅据手边所记,摘其要者录于次:《酉阳杂俎》记有“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沈佺期作《红楼院应制诗》云,“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自居易《赠广宜上人诗》又云:“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同陪蹋玉墀。”冯延巳《抛球乐》云:“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上引诗文中的“红楼”泛指舞榭楼阁,与“梦”无缘。尹鹗《何满子》词:“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于鹄“送唐大夫让节归山》诗:“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广利王女《寄张无颇》:“羞解明硝寻汉渚,但凭春梦访天涯。红楼日暮莺飞去,愁杀深宫落砌花。”又如李商隐《春雨》诗中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残宵犹得梦依稀。”虽然“梦”在“红楼”,但三字并不连用,且其意与雪芹所题书名相去甚远。(2)《全唐诗》卷周472有蔡京《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这首诗中一是“红楼梦”三字连用,二是诗意悲冷与雪芹身世、写作《红楼梦》时境况相合之处不下《春雨))诗。与其说雪芹用《春雨》诗中的“红楼”与“梦”拼凑而成书的题名,不如说是袭用蔡京《咏子规》诗中的“红楼梦”三字可能性更大些。(3)《石头记》第5回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句,旁有朱批云:“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这是理解曹雪芹取“红楼梦”三字作为自己小说题名的关键处。首先,所谓“作者自云所历”,实指雪芹一家曾世代勋贵,恩宠备极,后因抄家藉产,终于寥落。而雪芹本人生于“末世”,虽赶上点繁华富贵之边,但终生落拓,炎凉世态,幻同一梦,慷慨系之,奋笔著书。其次,就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来说,宁荣二府虽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但好景不常,终因元蛇这棵大树一倒,猢狲尽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和十二金钗的富贵生活不过是“红楼一梦耳”。因此,可以说曹雪芹以“红楼梦”为书名,既有他对自己身世的感叹,“亦有对所著小说的盛衰骤变的悲剧结局的寄寓,即人生如梦。我始终认为”红楼梦“三个字只是对小说故事层面的概括,与”石头记“三字相比较,缺少苍凉和深重之感。但对于读者来说”红楼梦“三字更且有现代性,更容易被接受一些。我以为如此解释可能更接近曹雪芹的原意。参考资料:http://www.17yxy.com/Class/qwqs/2006-6/4/1134084_15.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9-20 14: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一位自署“梦觉主人”的《红楼梦》爱好者,在迄今所见首次题书名为《红楼梦》的一个脂评抄本上,写了一篇颇有见地而又文笔精妙的序言。其开篇即云: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借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 应该说,这段话对小说作者的命名本意,分析得十分透彻。尤其“红楼富女,诗证香山”一语,较为准确地诠释了“红楼”二字的内涵及语源,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所以,自1953年在山西发现这一脂评抄本以来,学者们无不以梦觉主人此语为据,认定书名中的“红楼”二字当源于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秦中吟·议婚》中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此后曾为这个甲辰抄本的影印本作序的冯其庸先生,意见稍有不同。他在序中提到,似乎应该是指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该诗有句云: 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 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 而我却以为,过去一般学者的看法,以及冯先生后来的看法,也许都对,又都不全对。 为什么呢? 首先一点,白香山在诗中提到“红楼”二字的,绝不只这一处两处。仅以《全唐诗》所录,即达六处。除以上提到的两处,尚有: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暗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陪行蹋玉阶。 这里面的“红楼”,除了最后一句“红楼许住请银钥”是特指皇宫内一所豪华寺宇中的“红楼院”之外,其余均指巨家大室的邸宅或闺房,与《红楼梦》书名中的“红楼”同义,所以没有必要硬指其出自白香山的哪一首诗。 再深一层说,梦觉主人的说法,亦仅限于他比较熟悉的某一句诗举例,未必就能代表曹雪芹本人命名之初衷。更何况在唐人诗中,以“红楼”代指富家邸宅或闺房者,可谓多之广也,其中情调意境胜于香山诗句的,亦不在少数。 例如,最近周汝昌先生在其新著《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年版)里,就举出晚唐诗人韦庄的两句诗: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认为这就“比白居易的诗有味得多”。 有味与否我们姑且不论,在唐人诗中提到“红楼”的诗句比较多,则确是事实。而且,写出这样诗句的作者,有的比白居易和韦庄都要早生七八十年甚至一两百年,单以时间先后论,白、韦即未必能占上风。故我以为,在《红楼梦》书名的出处问题上,实在有重加考察审视的必要。 据我初步统计,仅《全唐诗》所列篇目,提到“红楼”二字的诗即达六十二首。这里不能一一列出,仅择其要者摘引如下: 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李贺) 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沈佺期) 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李白)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李白)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李益) 红楼嗟坏壁,金谷迷荒戍。(元稹) 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许浑)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温庭筠) 曲终似要君玉宠,回望红楼不敢嘶。(陆龟蒙)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罗隐) 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郑谷) 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杜荀鹤) 红楼有恨金波转,翠黛无言玉簪垂。(李中) 霜月正高鹦鹉洲,美人清唱发红楼。(蒋吉)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冯延巳) 一定有读者在嘀咕了:这么一长串,看得人眼花缭乱,并没见有什么特异之处呀!且慢疑猜,笔者自然是留了一手在后头。不信请看: 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于鹄) 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蔡京) 前有“梦红楼”,后有“红楼梦”,这样的诗句,能不令人触目惊心么? 须知,这部《全唐诗》,乃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康熙年间亲自主持编纂的。我相信,颇具家学渊源而又杂学旁收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为他的小说郑重命名之前,定然不会漏读如此打眼的诗句。故我判断,这两首诗,尤其是蔡京的一首,才真正是《红楼梦》书名的来源出处。 但是,我也不敢掠人之美。因我行文至此,忽然觉得应该去查一查蔡京其人的生平事迹,却惊讶地发现:早在十五年前,有一位名叫吴汝煜的先生,他在为《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撰写蔡京辞条时,已然捷足先登地写了如下一段话: 《全唐诗》存诗三首。《咏子规》:“惊破红楼梦里心”,为著名小说《红楼梦》取为书名。事迹详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唐诗纪事》卷四九等。 我不知道此前有没有人注意到并提起过吴汝煜先生这一小小的发现。如果没有,我这篇小文就权当是为吴先生当年的发现,作一次马后炮式的鼓呼吧。 顺便将吴先生所撰蔡京条的其余文字一并录出,供读者参考: 【蔡京】(?-863)郓州(今山东东平北)人。早年为僧徒,文宗大和四年(830)令狐楚帅天平军,于道场中见之,爱其聪慧,令其还俗,陪子弟读书。文宗开成元年(836)登进士第。武宗会昌三年(843)登学究科,受畿县尉。五年迁察御史,受命复按江都令吴湘盗用程粮钱事,能秉公执法。宣宗大中二年(848)即因此事贬澧州司马。后历抚、饶等州刺史。官至岭南西道节度史,以统御无方,为军士所逐,贬死崖州。 看来,此蔡京非彼蔡京,他和北宋年间那位同名同姓的大奸臣比较起来,也真算得上是一个公正廉明的好官了。然而,这两个蔡京的结局却殊途同归,最后都落得一个“贬死”。 出自协客书签 www.xieker.com 协客-您的网上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协作平台 1.个人的网上信息收集、批注、编辑、分类、分享及信息管理 2.群组的知识积累、分享、及成员间的交流 协客书签功能更强大,您可将看到的网页抓取、保存、编辑、评论、分类以及分享给他人。 回答者:协客人 - 助理 二级 9-20 14:08蔡京《咏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 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辞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回答者: 林逸烟 - 状元 十五级 9-20 14:13惊破红楼梦里心 ——《红楼梦》书名新释 《红楼梦》一书问世后,研究者对其题名的来源、涵义,虽多有考释,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有位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作者的身世和写《红楼梦》时的境遇与李商隐《 春雨》诗意正相“关合”,“《红楼梦》的出处就是李商隐的《春雨》诗。”这个结论颇有商榷的余地。 (1)以“红楼”二字入诗文,其例不胜枚举。仅据手边所记,摘其要者录于次:《酉阳杂俎》记有“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沈佺期作《红楼院应制诗》云,“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自居易《赠广宜上人诗》又云:“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同陪蹋玉墀。”冯延巳《抛球乐》云:“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上引诗文中的“红楼”泛指舞榭楼阁,与“梦”无缘。尹鹗《何满子》词:“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于鹄“送唐大夫让节归山》诗:“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广利王女《寄张无颇》:“羞解明硝寻汉渚,但凭春梦访天涯。红楼日暮莺飞去,愁杀深宫落砌花。”又如李商隐《春雨》诗中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残宵犹得梦依稀。”虽然“梦”在“红楼”,但三字并不连用,且其意与雪芹所题书名相去甚远。 (2)《全唐诗》卷周472有蔡京《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这首诗中一是“红楼梦”三字连用,二是诗意悲冷与雪芹身世、写作《红楼梦》时境况相合之处不下《春雨))诗。与其说雪芹用《春雨》诗中的“红楼”与“梦”拼凑而成书的题名,不如说是袭用蔡京《咏子规》诗中的“红楼梦”三字可能性更大些。 (3)《石头记》第5回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句,旁有朱批云:“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这是理解曹雪芹取“红楼梦”三字作为自己小说题名的关键处。首先,所谓“作者自云所历”,实指雪芹一家曾世代勋贵,恩宠备极,后因抄家藉产,终于寥落。而雪芹本人生于“末世”,虽赶上点繁华富贵之边,但终生落拓,炎凉世态,幻同一梦,慷慨系之,奋笔著书。其次,就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来说,宁荣二府虽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但好景不常,终因元蛇这棵大树一倒,猢狲尽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和十二金钗的富贵生活不过是“红楼一梦耳”。因此,可以说曹雪芹以“红楼梦”为书名,既有他对自己身世的感叹,“亦有对所著小说的盛衰骤变的悲剧结局的寄寓,即人生如梦。我始终认为”红楼梦“三个字只是对小说故事层面的概括,与”石头记“三字相比较,缺少苍凉和深重之感。但对于读者来说”红楼梦“三字更且有现代性,更容易被接受一些。我以为如此解释可能更接近曹雪芹的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9-20 14: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 zigu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