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姓的由来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6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为了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建立了纪国。纪国建立于商朝后期,在周朝分封列国时正式确立为国。纪国被齐国灭亡后,纪侯仍然作为一城之主并作为齐国的附庸国而又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历十代“君主”。亡国后的纪国王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纪氏,世代相传。不过,与其他诸侯国被灭后国民多有采用国名为姓不同,纪国基本上只有王族的人继承了国姓纪氏。

扩展资料:作为姓氏的“纪”读音应为Jǐ。唐、宋期间,纪氏族人逐渐向沿海一带迁移。明、清时候,更进一步向台湾岛迁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今山东省的青岛市胶南市、西胶州市刘家疃村、济南市章丘市、淄博市小桥家庄、泰安市泰山区东御道 、临沂市、陵县、日照市莒县、枣庄市(东王庄社区等)、滨城区前纪、西纪村、小纪村、邹平县、阳新县、宁阳县、钦州市灵山县、台湾省的台中县、台北市等地,均有纪氏族人分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姓起源参考之一「纪」源出:以国为氏,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西周初年,相传炎帝的后代受封於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其后以国名"纪"为氏。家族名人纪钧(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名臣、目录学家及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间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卒諡文达。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纪信楚汉相争时,刘邦部将,在一次楚汉交锋中,为掩护刘邦逃跑,假扮刘邦,后来被项羽生擒斩首。地望分布:山东临汾县河北高阳郡。纪姓起源参考之二纪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七十一大姓。纪姓是炎帝的后代,传说纪姓先祖在纪地(今山东寿光南纪台村一带)建立诸侯国纪国,在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攻灭,纪国的公卿后代遂以国名“纪”为姓,以做纪念。纪姓后来在甘肃天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天水望。唐宋间,纪姓向沿海迁移,明清时候,更进一步向台湾迁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姓的由来  其一,是说其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面的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得天下之后,曾经广封诸侯,纪姓的始祖,由于是炎帝后裔的缘故,曾被封到纪这个地方(大概的地理位置在山东寿光县东南方),并建立了纪国。直到春秋时期,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的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纪念之,并世代相传,于是,中国出现了纪姓。而在中国的南方各地,纪姓人家也不少,比如纪清远先生的这一支纪姓,原来就生活在南方。  纪晓岚六世孙纪清远现就住在纪晓岚的故居遗址处(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路北虎坊桥,现在该处为一家著名老字号餐馆——晋阳饭庄,它所烹制的山西风味菜肴和香酥鸭乃是京城有名的吃食),纪老对笔者讲述的纪姓起源似乎更有深味:“我姓纪,纪字在姓氏发音是己,但现在念惯了呢,一般都念纪,因为一般比较顺口。纪氏来历,我查了有关资料,我们的始祖是比干公的儿子,文坚公,比干公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被周文王赐了一个姓,当时见面以后,见到他左手有一个“纟”字,右手有一个“己”字,掌纹像一个“己”字,合在一起是个纪字,后来以这个为由,就赐他纪姓,那么以后祖祖代代就以纪氏为姓。”纪清远先生这种关于纪氏得姓的解释带有一些传奇性的色彩,他手上的这本《九龙纪氏总谱》,是纪清远先生在台湾的一位本家纪兆连先生多年来整理有关史料后写出的,其中记载了有关纪氏先祖的起源、播迁,纪氏贤人等等,前年,专程从台湾托人来大陆转送给纪清远先生,这么看来,还是有点说头。  第三个说法则是根据“伏羲氏之臣有纪侗”这段古文所示,在上古,曾有一个纪族,其发展的源头是最早的先辈曾是伏羲的一位臣子,姓氏为纪,族人就随先祖延续而来,但让笔者来看,其真实度与可信度还有待检验。  刚说到在齐国灭了纪国之后,因为纪国的皇族公卿都流落到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并随着族群逐渐西迁至甘肃,最远的曾达青海一带,后来出现的天水、高阳、平阳都曾是显赫一时的望族。天水古时称秦州,其“天水”之名据说当地有大湖,因其水面无论是冬或夏都没见增减,当地人就改称天水,“无根无流,非人间之水,只因天上而来”之意。在《秦州志》中就有“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时,在天水设置陇西郡、北地郡,后人称此望族即为天水望。今天的天水仍旧是名胜要地,麦积山上的石像仍然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  东汉桓帝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设立首府,并首称高阳国,旧时称作博陆,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纪氏族群在当地分布众多,也曾名望一时。《列子-汤问》中写到“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说当时出现了一位以善射而闻名的纪昌。  纪姓的堂号有高阳、思、谷治、萃涣,此处的高阳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顺序是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后三个堂号现在已经无据可查。  名人纵览  “袖里藏春”纪晓岚  作为纪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有好事者称其为“神童”,在他九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有点像现在的奥数竞赛),入考场前,他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看到担任主考的教谕(就是如今的教学先生)来了,纪晓岚急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恭恭敬敬地向教谕大人问好。教谕看着这个小顽童如此有礼貌,便想考考他。于是把纪晓岚叫到身边,出了一联“小童子暗藏春色”,让他来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摇头念到:“老宗师明察秋毫”。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他对得如此工整巧妙,不禁连连称赞。  从其后来在乾隆六下江南多次在其身旁陪伴的情况来看,纪晓岚可谓官运亨通。但由于是汉官与身为满族的和绅同朝为政,不免就对和绅当时一手遮天的现状有所抵对,并且不时借机讽刺和绅。有一回,乾隆临幸和家,见和家的亭额是纪晓岚写得两个大字“竹苞”,乾隆禁不住笑道:“这是纪晓岚嘲弄你,说你家个个是草包。”原来,“竹”字拆开是“个个”,“苞”字拆开是“草包”。和绅如梦初醒,挂了这么久的亭额,自己竟未觉察。  据笔者所考,纪昀先生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当考官,二就是和笔者一样,当编辑。乾清时期的科举一度鼎盛非常,这和他本人严谨的治学之道密不可分。说他是编辑,则是因为《四库全书》的出现,虽然这本博大的书籍之效用是利弊皆在,但他编辑的功底确实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好好学习的。  在乾隆南巡的途中,君臣二人游到杭州西湖,见湖水碧绿如玉,波澜不惊,湖中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好看。乾隆见此美景,不由得老毛病又犯(乾隆酷爱题字,留诗),便对纪晓岚说道:“朕有一句上联,不知纪爱卿能否对上来?湖里荷花攥红拳打谁?”纪晓岚听了,看见湖岸上的蓖麻,不由脱口对出下联:“岸边麻叶伸绿掌要甚?”乾隆一听,立刻沉下脸来,他本来想借此联难为一下纪大才子,没想到纪晓岚对答得如此之快,心中甚是不悦。纪晓岚见乾隆变脸,马上明了,但为时已晚,只好伺机补过。不一会,二人到了八方亭,这时乾隆又想出一绝妙之联:“八方亭,亭八方,孤立于亭上观八方八方八八方。”纪晓岚正愁没有机会弥补前罪,闻听此联,扑通跪倒在地,高呼道:“万岁爷,爷万岁,臣跪在爷下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一听大喜:“爱卿平身,朕赏你黄金百两。”纪晓岚站起身来,心中松了一口气。由此一端,可见纪晓岚的机敏圆滑和应对之捷,亦可见其极善体察圣心。  “孤儿之父”纪君祥  纪姓中除了生性幽默诙谐,处世圆达的纪晓岚,还有一位元朝时期的戏曲名家纪君祥,传说著名的《赵氏孤儿》等剧作,就出自于他之手。《赵氏孤儿》被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其内容主要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作了提炼、改造和虚构。《赵氏孤儿》在戏剧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有不少剧种改编上演。到了18、19世纪,更有英、法等多种译本,登上欧洲戏剧舞台,受到世界注目。  “梦笔生花”纪少瑜  纪姓的文人还有许多,在《南史—纪少瑜传》中有一个典故,叫“梦笔生花”。主人公纪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比现在韩寒不差,他自幼就专攻《六经》,善于谈吐,估计能和李敖对上一对,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学士。相传他年幼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后,在枕边果然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才大有长进,终成大家。虽然这个典故编的很离谱,但这也说明他的用功程度,连做梦都在想着文章。“梦笔生花”也写作“梦笔”,用作表示才思日进。张孝祥的《鹧鸪天》就用到:“忆昔彤庭望日华,匆匆枯笔梦生花。”  忠义武将—纪信  纪姓文人虽不少,但也有不少猛烈的将士。在秦末汉初,纪姓人中出现了为汉高祖夺取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纪信、纪成,公卿纪逡。这应该是最早的纪姓部将。其中,以纪信的功绩最为彪炳,在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率兵围攻河南荥阳,刘邦一伙在将近一个月的围困之后,弹尽粮绝,朝不保夕,将士们也是筋疲力竭,大伙都是火烧眉毛。  到了五月,身为部将的纪信见情况危急,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在征得汉王同意后,由陈平写了一封诈降书,送与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是三更半夜,城中两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来为刘邦一伙打掩护,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刘邦乘机与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敢死队从西门仓皇逃出。天明之时,由纪信假扮的伪刘邦乘着龙车出城受降。项羽此时才发现被骗,于是下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然而纪信全然不惧,在烈火中仍对项羽破口大骂。纪信死后,被葬在荥阳城西的孝义堡。刘邦建立汉朝后,特在他的家乡设置安汉县(今四川省西充县,他是关文镇扶龙村人),以资纪念。后人被其英勇忠义所感动,把纪信诓楚的史实编成戏剧《纪信替死》,搬上舞台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时,亦把纪信的家乡安汉,称之为“忠义之邦”。  “东方羚羊”—纪政  纪姓族群的分布开始逐渐向沿海迁移是从封建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始的,纪姓在大陆虽未列入前一百位,但是在宝岛台湾却排位至第七十一。在明清时候,纪姓已经进一步向台湾迁移,并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代表人物就是至尽仍活跃在台湾政治舞台的纪政,她曾被誉为“东方羚羊”,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大的城市新竹,虽然曾是台湾立法委员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但是就其对台湾体育事业而言,其贡献远比她做立法委员来的更大、更多、更积极。她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体育天赋,还因此获得走出台湾的机会,相对与在哪个年代的台湾,对身世并不显赫的纪政来说,能出国就是要改变自己的一生。东方人在田径领域一直是尾随人后,但在1970,纪政改变了世人的看法,东方人一样能飞速的领跑于世界的田径赛场上。那年的夏天,她在美国的校运动会上,先后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纪录,从而被人们赞誉为“东方羚羊”。  “京戏名伶”纪玉良  于不久前仙世的著名京剧演员纪玉良,其精彩的一生与国戏—京剧紧密相连,祖籍北京的他是上海京剧院老生演员,中学时代向魏公陶学习《四郎探母》,拜马四立为师学老生,1937年下海,边习艺边演出,期间曾向陈秀华、瑞德宝、张少甫等学艺。1940年与李玉茹、王金璐等中华戏校毕业生搭班赴上海,改名纪玉良。后又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后同台。纪玉良宗谭学马,嗓音宽亮,擅演剧目有许多,像《将相和》、《武家坡》、《辕门斩子》、《大?探?二》等,口碑都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去长安大戏院看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少剑波的首演就是他。或许在现在的演员身上还能看到他老人家的影子。  潮汕纪姓今犹在  时光荏苒,纪氏祖先的影子早已飞去,现在较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潮汕纪姓。潮汕纪姓在正史上不见经传,各县志、府志也少有留名。但留下族人自编的五本老族谱:(1)现存最早的族谱有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孙纪朝武修的《潮州纪姓源流录》,该族谱序云:“旧有谱志,遭厄运罹海寇,谱斯失矣,然幸存渔湖一谱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旧谱存在,但修于何时不明。(2)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孙纪毓初主修的《达濠纪氏族谱》,附有“万历辛亥岁贡进士知潮阳县丞事凌志尹赠”的“毓初公族谱序”。(3)“永历癸巳岁(1662年)4月,十四世孙纪魁黄主修的《重修族谱》,并写有序文。(4)清乾隆年间十七世孙纪文徵编的《贵政山纪氏族谱》。(5)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孙纪振位于浮西写的《潮汕纪氏始祖宋元庞纪公族谱》。  由于历代常有续修族谱,至今从一世祖纪恩(字元庞,号归隐,出生于淮安州淮安县)开始,其世系宗支分明,辈序统一。现已传至28世。  沿着历史的河流,纪姓族人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处,兴兴而不衰,在台湾乃至欧美地区仍有纪姓家族为祖上事业奋斗,纪姓仍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纪 ——由来纪姓为炎帝神农的后裔。夏、商时期,中原有一诸侯国纪国(故址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乃是炎帝神农后裔的封国,周朝建立后尚存在。一次,纪侯在周王面前对齐哀公发表了批评意见,周王就把齐袁公烹杀。齐国传了九世,到春秋齐襄公时,为报先人之仇,就发兵吞并掉了纪国。失国后的纪侯子孙就以国为姓,即为纪姓。 周末,几位友人相聚一隅。席间,一位朋友讲述了纪姓人家不食麂肉的原由。由此,一个有关山麂的美丽的传说在我们眼前展现。
相传,在久远以前,一群山麂悠闲地在山坳中觅食。此时,猎人在远处端起了猎枪,一只小山麂被射伤后顽强地奔跑,猎人在后面紧追。可怜的小 山麂最后逃进了一户纪姓人家的院内,并躲到坐着的女主人的围布下,在女主人的保护下,终于躲过了猎人的追杀。女主人一家为小山麂包扎伤口,精心喂养。小山麂像通人性似的,整天跟在女主人身边不肯离去。在女主人的细心照料下,小山麂一天天地长大,伤口也慢慢地愈合了,女主人打算把它放归山里。分别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女主人在小山麂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红绸带,把它带到山边,指着山上轻轻地拍打它三下,小山麂转过身向女主人点了三下头后朝山上缓缓地离去。女主人也依依不舍地向小山麂挥手。
几年后的一个春天,这个地方连降大雨。一天傍晚,这只被救的山麂突然来到主人家,站在房前不停地嘶叫,任凭主人一家驱赶也不肯离去。无奈,只好各自忙去任其嘶叫。不想趁主人一家不注意,山麂跳进院内将主人一位在地上玩耍的幼儿叼起就往外跑。女主人发现后惊叫起来,一家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儿往外追赶,就在一家老小跑出房子不远,山后的泥石流奔涌而下,将整座房子推倒覆盖,主人一家避免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原来,这只被救的山麂是报恩来的。为了感谢山麂的救命之恩,这户纪姓人家作为家训传给后人,子孙后代永不食用山麂肉。这就是一些地方纪姓人家不食麂肉的由来。听完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想,这个传说在不同的年代一定有不同的细节描述,历史上也不一定真有这样的事。但我想这并不重要。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能世代相传本身就体现了它的意义。它告诉人们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爱护与人类共生共长的生灵,不要因自身的贪婪杀生。同时,它也是人类共有的知恩图报、知恩必报的情感在这个传说中的寄托。没有思维,不会言语的山麂能尽自己的所能,做到知恩图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有何感想呢?、姓氏来源以国为姓,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西周初年,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郡望堂号望出天水(今属甘肃)、高阳(今河北保定一带),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襄平(今辽宁辽阳北——满族)。、纪氏名人 :纪小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大将军武乡侯纪公墓志自楚汉相争以来,豪杰蜂起,世之共深觊觎者,殆不知凡几矣。孰为高瞻,孰为远瞩,择其雌雄,度其局势,知为天下王者。且汉势弱,楚氛恶,彼此相交顺楚者多,而服汉者鲜。然萧韩张为之辅翼汉王,且郦生王陵辈,争先出策者数数,此皆智勇有余,而谋略有裕者也。自荥阳一战,而汉之势孤矣,汉王之身危矣。太公吕后,为楚所辱,关中三秦,为楚所阻,且兵甲裹城,强将压境。为汉王计者,自冒其锋而势难支,独冲其厄而力难撑,将微服而逃乎。然从者拥,恐士卒疑,当此之时,仓皇失措。谁是腹心,惜诸臣裹足,且缄口焉。独大将军纪公则不然,身不顾难,心不畏难,遂拼命而出,服汉王服,冠汉王冠,乘汉王御。于是前遮后拥出城与楚王见及相见时,楚王知伪,而将军犹昂然自振,不少屈焉,奋然而前,不少挫焉,呜呼!忠烈若是而五车殉矣,义何如哉,诚何如哉,洎乎天命有归。汉王登极,功臣赏赉,恩及亡者。爰寻将军余骸,附葬于桑园村之北焉。玉拄森然,御案显然,内修堂廉,如生居然,中按棺椁,如生设然。封为马鬣焉。封若夏屋焉。永垂万年,并垂不朽,汉之恩深矣。惜乎!百千载后,子孙有败者,或流之他乡,或徙之远方,遂经数代更嬗,不能永志其墓,遂令将军之英名,如不知焉,越及本朝,地属莱邑,遂定其实于县志。及后分海阳并题额于志云:汉大将军武乡侯纪信墓,是事也。征之汉史,确然有据考之县志,炳然不误。奈何世之妄谈,竟缪加评焉,以为世远年湮无籍可稽,遂置于不问焉,呜呼误矣,夫以将军之名,千古共扬;将军之功,万年斯永;将军之烈,冰霜莫犯;将军之灵,日月合明。读书者,迥溯前汉,未尝不再三称置于不忘者也。咸丰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大风暴至,将军墓树忽陨,遂露形焉,内修齐整,美实比,事之确然有据者此也,理之炳然不误者是也。后之弈祀,征古验今,尚何执迷不悟也耶。今约本属各村,共为助资,立碑以志,永征不朽云尔。 纪公讳信火灭心不灭,将军刚似铁。赫赫烈焰中,炉锤千遍彻。可以为昆吾,可以为铁钺,可以淬尖锋,可以成竹节。实色夜辉光,利器飞霜雪,能断奸宄头,尝试狐媚血。助此英雄威,直捣匈奴穴。项羽力扛鼎,至坚不可折。楚兵二十万,解腕不敢掣。代主出荥阳,孤忠金石烈。炎汉四百年,何独成三杰。将军万世功,封侯乃独缺。论计归陵平,徒掉三寸舍。使无纪信忠,奇谋空自说。 诗曰:
其一
鹿走蛇挥二虎争,荥阳危解事堪惊。
后来拔剑论功者,矢口何曾说纪信。 其二、 纪信车焚烈烟间,汉王脱难得生还。
英雄自古谁无死,留得高名重泰山。 纪氏始祖讳信者,自火焚荥阳,葬于桑园村北,迄今丰碑屹立,云仍之去墓近者,犹以时拜扫焉。桑园村,则纪氏祖居也。相传在纪家店村东,于今村落已为丘墟,仅有存者,颓垣废址,然族颇繁衍。海邑西偏,俗传为万户纪者,信不误矣。记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凡我同宗,无不宜溯流寻源也。但汉至今历千有余年之久,其间不知几历劫火,世系实荒远而难稽矣。自讳宗良祖之来孟格庄也,历年几五百矣,历世几二十矣。然按谱示子弟,无不灿若日星。乃自辛酉之变尽罹兵燹,家乘迄无一存者,而先代之某讳某氏,多不可考矣。倘不于此时为之纂修,恐后之人愈远而愈无所稽。是则仁人君子所大惧也。同治八年德魁等,协力纂修,于先代之不可知者,姑阙,于可知者,则为之支分焉,派别焉,俾后之睹是书者,庶有以生其仁孝之心,而其敦睦之意焉尔,噫自礼教废而人心漓,嚣凌之习尚,而亲逊之风貌,不有是书。又谁知本根之宜庇,本源之宜怀者,呜呼!谱固所以教孝弟也,顾不重哉,书成用弁诸首,后有作者,庶有以为之嗃矢矣。同治八年(1869年)孟春之月十四世孙德魁德价十五世孙绅仝纂修宣统三年(1911年)仲夏之月十六世孙殿勋重修以上部分祥见梦麒手抄稿,现存邦佐之手。 海阳县志记载汉将军纪信墓按纲目:汉三年,汉将军纪信焚死荥阳城中,此地安得有墓在?然信究为何地人,卒无可考。兹考之《春秋》:纪,齐东之小国也,在今之沂水、临朐等地。鲁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后,纪屡为齐所侵。至庄公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传曰:“违齐难也”。愚按:海阳古为嵎夷地,或纪人先伐之而有其地。至大去其国,遂迁于是乡耶?今行村乡牛根社纪姓称巨族,其或即纪人之苗裔欤;抑信即此地人也,死后其子孙招魂而葬之欤?世远年湮,无可征信,姑赘数语以俟博雅君子之考证焉。
王敬勋识汉将军纪信墓,在今小纪镇纪家店村东,“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毁。此墓真伪,久有异议。以上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海阳县知县王敬勋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记载,西周初年,为了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他建立了纪国。2、源于纪族出自上古伏羲氏之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有一纪族,伏羲氏之臣中有个人叫纪侗,据说即其族人。后来在舜还未为帝时,身边有个老师名叫纪后,也是古纪族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12-25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到古代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