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甲骨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6-9-27 18: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骨文 殷墟出的带有卜辞的甲骨有十万多片。所使用的单字有四千五百多个。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已是一种比较完备,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同后来的汉字在基本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即传统的所谓“六书”,有着直接渊源关系。甲骨文已发现的长文,最长的达到一百五十字以上,字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地书刻上去的。语法和修辞也有比较严密和完整的规律。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甲骨文是怎样刻上去的呢?这与商人的占卜有关。商人占卜用龟甲或牛、羊等的肩胛骨。甲骨在供占卜前要经过加工修治。第一步把血肉除净。第二步是锯削磨平。最后是在甲的内面或骨的反面先用刃具钻凿凹缺,叫作“凿”。“凿”的排列是整齐有序的。在少数例子中,也有在甲骨下端宽薄部分(骨扇)的正面作“凿”的。 占卜时,卜者用火柱烧灼甲骨上凿的穴,于是甲骨的正面就呈现“卜”字形的裂痕,称为“兆”。卜问一个问题,一定要先从正面问,再从反面问,例如先问下雨,再问不下雨,每一问要灼若干个兆。占卜的日期和卜者的名字、卜问的问题都要记录在甲骨上,兆的次序和性质也要记在兆的旁边。 每次卜问所作的判断和关于所卜事项的实际结果,即占卜的事是否应验都得刻记下来。经过占卜证验之后,刻有卜辞的甲骨便成为一种档案。 清末,河南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西北五里小屯村民们在种地时挖到一些“龙骨”。他们将“龙骨”当作中药材卖给城里的药铺。“龙骨”上的刻画引起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四、五年间,古董商人到小屯去收购“龙骨”并到北京出售。官僚王懿荣收购古董,对古文字颇有研究,认为“龙骨”上的刻划是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文字,用24两银子买下了12片甲骨,从此,甲骨的搜求和甲骨文的研究引起了一些人的重视。王懿荣死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搜集5000余片甲骨,选出其中的1000余片,在1903年拓印成《铁云藏龟》一书,首次公开著录甲骨文。不久,学者孙诒让据以写成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1908年,罗振玉首先访知甲骨的出土地点,三次派人前往安阳搜求甲骨,并从他的一、二万片甲骨中精选出2000多片印成《殷墟书契前编》等书。罗振玉的亲戚王国维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用甲骨文证实了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所列的商王世系的可靠性,并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郭沫若第一个利用甲骨卜辞,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对商朝历史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甲骨文的发现到现在,出土的甲骨大部分藏在国内,其余散在欧美日本等国,甲骨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甲骨文是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