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二十四史》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6-10-2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其产生、发展、衍变的书籍就叫做史书。 但是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史书像我们中国这样有着一套完全的、自成体系且记事时间 与编纂年代跨度最长的史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历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 (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 4000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时期。它自成体 系,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二十四史”中的经济史料极为可观。除了志中的专门记述外,本纪里的一些皇 帝诏令,列传中的大臣奏议和言行事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历代王朝的田亩制度、 赋役政策、钱币规定等情况。如果把分散的史料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对研究经济发 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刻本、 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 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 一代领导人的关怀下,从1959年起,中国史学工作者开始了“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 。到1978年“二十四史”点校本已经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新本“二十四史”做了标 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 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检、查、阅,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除《史记 》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了巨大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2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2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其产生、发展、衍变的书籍就叫做史书。 但是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史书像我们中国这样有着一套完全的、自成体系且记事时间与编纂年代跨度最长的史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历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4000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时期。它自成体系,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二十四史”中的经济史料极为可观。除了志中的专门记述外,本纪里的一些皇帝诏令,列传中的大臣奏议和言行事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历代王朝的田亩制度、 赋役政策、钱币规定等情况。如果把分散的史料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对研究经济发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刻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的关怀下,从1959年起,中国史学工作者开始了“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到1978年“二十四史”点校本已经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新本“二十四史”做了标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检、查、阅,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除《史记》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2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历史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2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汉书《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PS:太多了,你自己去看吧参考资料:http://novel.jschina.com.cn/novel/gudian/font_E/ersssjj/1.htm

已赞过已踩过<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history/24shi.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