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出生在布拉格吗?是怎么死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6-10-16 2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玫瑰,呵,纯粹的矛盾,乐意在这么多眼睑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睡梦”这是诗人里尔克为自己的墓碑撰写的碑文,一种诗人的宿命,诗人死于玫瑰的刺。里尔克之死: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第一部之25你,我认识你,像一朵不知名的花我想再一次记起你,把你指给他们看可你,你已经被人摘掐--抑制不住的叫喊之美丽的女游伴先是舞女,她突然停住犹疑不定的身体,仿佛她的青春被注入了古铜悲叹着,潜听着--。是的,从那些达官贵人她的音乐落入了变化了的心胸疾病临近了。已为阴影所侵袭血液暗淡地涌流着,却暂时带着嫌疑涌向了它天然的新春一而再,为黑暗与沉沦所掣肘它在尘世闪耀着。直到猛烈的敲叩走进了废然而开的门(指维拉--作者注)1922年2月2--5日绿原 译《里尔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521页《致俄耳甫斯十四行》(共两部55首)是里尔克(1875--1926)听到他认识的舞女维拉·乌卡玛死亡的消息之后在三周内写成的,当时这个慕尼黑少女才19岁。四年以后,里尔克在身旁没有一个亲人的情况下和维拉一样死于疾病。他写的最后一首诗是:"来吧你,你最后一个,我所认识的,肉体组织的无药可救的痛楚。"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玫瑰,哦纯洁的矛盾,幸勿在这许多眼睑之下睡去。"参考资料:http://popple.blogbus.com/logs/2006/05/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6 2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奥匈帝国布拉格一个德语少数民族家庭,没有兄弟姐妹,九岁双亲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一九二六年茕茕孑立的诗人死于麻醉剂也难以缓解其痛苦的白血病,身旁没有一个亲人。  在二十世纪的德语诗人中间,似乎还没有哪一位象里尔克那样:童年寂寞而暗淡,一生无家可归,临终死得既痛苦又孤单;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却永远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豹》是诗人最杰出的诗歌名篇,其所表达的主题,不因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而不被共鸣,因为它表达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主题——自由。  http://www.x5dj.com/GroupForum/2054/00058934.shtml 最后几段  从《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那疯狂的2月以后,大概由于过度消耗,里尔克的健康开始走下坡路。他感到极度疲倦,嗜睡,体重明显下降。他不得不求助医生,一再去疗养院治疗。  1924年初他重访巴黎,住了七个月,直到8月才离开。这对他来说是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四分之一世纪以前,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诗人,为写一本关于罗丹的专著来到巴黎,如今他功成名就,巴黎笔会俱乐部为他举办招待会,贵夫人争相请他去做客。更重要的是,他想写的作品已经完成。  里尔克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1926年10月,在采摘玫瑰时,他被玫瑰刺破左手而引发急性败血症,更加剧了病情。他整日卧床,备受痛苦煎熬。11月30日起,为了迎接死亡,他拒绝再用麻醉剂,闭门谢客。12月13日,他在给莎洛美最后的信中写道:“你看,那就是三年来我警觉的天性在引导我警告我??而如今,鲁,我无法告诉你我所经历的地狱。你知道我是怎样忍受痛苦的,肉体上以及我人生哲学中的剧痛,也许只有一次例外一次退缩。就是现在。它正彻底埋葬我,把我带走。日日夜夜!??而你,鲁,你俩都好吗?多保重。这是岁末一阵多病的风,不祥的风??”他最后用俄文写下“永别了,我亲爱的。”  1926年12月29日凌晨三时半,里尔克安静地死去。按照他的意愿,他被埋葬在一个古老教堂的墓地中。墓碑上刻着他自己写的墓志铭:  玫瑰,纯粹的矛盾,乐  为无人的睡梦,在众多  眼睑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