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的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7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鲸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是歌唱家 水中杰出的“歌唱家”当推“座头鲸”。1971年,美国生物学家对从海上寻下的“座头鲸”发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极其特殊的声音信号。原来这些“座头鲸”发出一连串优美动听、调子不一的婉转声。这些声音延续了30分钟,然后从头唱起,从抑扬顿挫、轻曼悦耳的程度判断,可与鸟儿歌唱媲美。法国生物学家曾于夜里在百慕大群岛,记录了上百头“座头鲸”参加的“大合唱”。鲸群发出的上千种音响,有婉转的颤音、尖厉的吱口丑场、吼叫声、嗡嗡声、吱吱声,很像一群大声温习功课的小学生在、朗诵。“合唱”是先由一头鲸鱼历年唱的歌加以比较,还发现同一年内年有鲸都唱同样的歌,第二年方换新。鲸每年回游返回出发地时,先唱去年在此地唱的歌,然后才换新歌。另外,即使相隔甚远,大西洋百慕大群岛的鲸和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鲸唱的歌,初听好像两样,细分析,歌的结构和变化规律都是相同的。如有的歌都有6个主题,有完全相同的乐段。这两地的鲸肯定不会接触,但唱的曲调如此相同,说明它们内在有一套等同的规律。 鲸遨游大海不会迷航 鲸遨游大海时从来不会迷失方向,因为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头脑中有一亿多颗微小的细胞,能发出超声波并且接收超声波来给自己定方向。它们还能用这种超声波在危难时及时通知其它鲸群来求救或是一起逃跑。这种超声波能帮助它们遨游大海不会迷航,也能及时求救。 鲸的种种用处对人是很有好处的,现在鲸大量的死亡,使人类也走向灭亡,我们要保护鲸类,让它们继续生栖繁衍。让人们根据它们的好处,制造出更先进的仪器,鲸是人类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虎鲸中文学名:虎鲸中文目名:鲸目中文科名:海豚科中文属名:虎鲸属中文俗名:恶鲸、逆戟鲸、杀人鲸拉丁文名:Orcinus orca英文名:Killer Whale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雄鲸体长9.4~9.7m,雌性8.2~8.5m,最大体重7—8t。体呈纺锤形。头圆。无喙。侧面观口裂长为体长的1/12~1/11。背黑,腹白,界线分明。眼的后上方有卵形白斑,远看象个大眼。背鳍后有鞍形淡色斑,颏白色,鳍肢黑色。腹部后半部有一向背侧并向后弯的白色突出部。背鳍高大,成体雄性可达1.8m,状如倒置的矛,因以得名逆戟鲸。鳍肢圆形,其长约占体长的1/9,老年雄兽占1/5。尾鳍宽厚。齿强大,长10~13cm.直径2.6cm,横切面长圆形,齿式10~12/10~12=40~48。性凶猛,且残暴贪吃,以吃鱼最多,也吃海豚、海豹、海狗、海象等海兽,还成群的袭击大型须鲸。不成大群,常2~3头一起游弋,最多不超过40~50头。游速很快,可达30km,可能终年都可交尾,每3~4年一产仔。8~10年性成熟,雄性可达16年。寿命达50~100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我国各海都有,黄海北部以海洋岛附近为多,渤海以小龙山渔场为多。
此外虎鲸还有一种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欢吃鲸的唇和舌。有人曾对捕到的35头灰鲸作过观察,发现其中有7头鲸的舌头,部分或全部被虎鲸吃掉了,显然这些灰鲸曾遭到虎鲸的袭击。有时候,一头巨鲸被捕鲸炮击毙,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时,虎鲸会趁火打劫,钻到死鲸口中,将巨鲸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赶不走,真叫人哭笑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为哺乳动物,但体型上较海豚大、嘴形较短、前肢进化呈平鳍状、后肢退化、有背鳍、尾巴宽大且平,体形呈流 线状。头顶有一至二个气孔,齿鲸类则只有一个气孔。 生物分类上属鲸目齿鲸亚目及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一般上无法归属的鲸类均归类于齿鲸亚目海豚科中。分布上较广,大约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踪迹,为海洋性,行为上都 都采群体活动较多,显少单独行动的,也有时也会伴随其它种类的鲸或海豚一起活动、觅食或亦玩乐。如跃身击浪、鲸尾扬升、鲸尾击浪及浮窥等等所有的鲸类,都是灵巧的潜水者,它们在水中寻找食物。但对哺乳类而言,他们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升到水面呼吸空气。就在几年前,只有少许有关鲸潜水的数据,这数据由解剖标本、海底电报、其解剖构造的检查,并非直接实验性的观察,如探险家和伴随捕鲸业的观察。 鲸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蓝鲸亦称“剃刀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这样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 的大宗食物。蓝鲸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 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这样巨兽。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蓝鲸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蓝鲸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 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鲸,并于1967年强制禁止捕鲸,但在科学 研究的伪装下,仍然有人继续对蓝鲸进行商业性捕猎。 蓝鲸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它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它们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据悉,一头蓝鲸只用47天时间,游 程就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它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 蓝鲸的孕期为11个月,而一头新生幼鲸的身长就达7米左右,体重达2吨或更重些,每天吃奶半吨多,一个星期后,体重就增加一倍。到6个月左右断奶的时候,幼鲸的身长会加倍,但 需再隔4或5年,它才性成熟和充分发育。 长到能单个或结对地邀游世界大洋的蓝鲸,可活到120岁。尽管采用独居的生活方式,但它们有着进行超远距离通迅的先进方法,能产生一种低频率高强度的声音。已记录到的声频达 180分贝,这是已知由动产生的最大噪音,超过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噪音。声音可延续30秒钟,能被1610公里以外的其他蓝鲸听到。 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面上出现时像黑黝黝的小山。恐龙 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近50吨,但与蓝鲸相比就显得小了。 人类捕到的最大的蓝鲸,体长竟达34.6米,重170吨,相当于27头大象或150头牛,用4吨卡 车拉这头蓝鲸,需要43辆之多。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 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 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 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 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 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 吃饭冠军了。 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 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 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 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由于长期遭到人类的捕杀,蓝鲸的数量由几十万头如今只剩2000头左右。由于蓝鲸喜 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又极其广阔,数量寥寥可数的蓝鲸,极不容易遇见配偶进行繁殖后代。 有人担忧,蓝鲸将难免灭绝的厄运。 [十字勋章]的特殊得主 阿根廷与英国海军在争夺福克兰群岛战斗中,出现一位“不速之客”——蓝鲸。蓝鲸遇到逆戟鲸,英军碰上鱼雷……篮鲸,英军险象环生,生死未卜。于是,一则动物与人互救济的故事发生了。 克拉克少校是英海军“勇敢”是驱逐舰的舰长,他带领一支特混舰队,准备从阿军手中夺回福克兰岛。刚才出现在雷达荧光屏上的黑点消失了。克拉克下令解除警戒。稍顷,值班军官又惊叫起采:“雷达又捕捉到另外几个信号,就在离鲸鱼不远的地方。”仔细辨认只见海面上嗜杀成性的逆戟鲸黑压压地窜过来,把一对蓝鲸团团围任。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厮杀场面。凶恶而狡渭的逆戟鲸首先扑向较小的雄蓝鲸。几条凶猛的逆戟鲸张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下子咬在雄蓝鲸的尾巴上,另几条又凶猛地窜上采咬住雄蓝鲸的头部,硬把雄蓝鲸的舌头给予扯了出来。 受到致命伤害的雄蓝鲸又一次浮出海面,便奄奄一息了。很快,逆戟鲸开始向雌蓝鲸发动进攻。 两条逆戟鲸首先发动进攻,两张大嘴一起咬住雌蓝鲸的尾巴。雌蓝鲸毕竟比它的配偶要强壮得多,它惊人地跃起,大半个身子露出水面,不仅摆脱了两条逆戟鲸,而目翻转的身子全力砸在敌手身上。结果,一条逆戟鲸被撞死,另一条落荒而逃。雌蓝鲸乘机逃跑时,被其他逆戟鲸拦住了去路。雌蓝鲸又拼命地一跃,然后翻转着直插水里。大约两分钟后,雌蓝鲸冒出海面。它一浮上来就向“勇敢”号靠拢,贴着船舷游着。它的敌人依旧虎视眈眈。 土生土长在福克兰群岛的捕鲸手、入伍后成为中尉的布约格为析道:“蓝鲸很聪明,它贴近我们是在乞求我们的保护,它明白我们是它能幸存下来的唯一希望。” 克拉克少校犹豫不决,如果他下令射击,其后果显而易见,因为不属于正常战斗,也许他会因此而被撤职,从而结果他的舰长生涯。可克拉克发现雌蓝鲸确实好象在求他们救助,雌蓝鲸那像人一样的大眼睛正侧视着他。克拉克少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终于痛下决心:“机关炮和各种轻武器做好准备,目标逆戟鲸,开火!”顷刻间,舰上所有的枪支都狂叫起来。海面上漂浮着百余条血肉模糊的逆戟鲸尸体。雌蓝鲸安然无恙地贴在“勇敢”号旁,雌蓝鲸得救了。从那以后,雌蓝鲸始终跟着“勇敢”号,给舰上官兵表演百种绝技。 一天早上,值班军宫报告克拉克说,在4海里远的水面上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他用望远镜一看,顿时吓懵了,只见那条雌蓝鲸正用脑袋推着一个如汽油桶一般的东西。“那是一颗水雷!”他惊恐地大叫起来,立刻命令驱逐舰停止前进,并让枪炮手瞄准水雷,随时准备引爆。 布约格被喊来了。克拉克急切地向他说明了情况:“这是一颗磁性水雷,遇到大型船只产生的磁场就会爆炸。幸亏那条神圣的雌蓝鲸把它隔在一边,如果水雷再靠近一些,军舰就会被炸毁。现在不知你有什么办法。”布约格稍稍想了想,掏出了平日与雌蓝鲸进行“对话”的哑悄,放在嘴里发出震动声,雌蓝鲸突然停止了与水雷的嬉戏。布约格继续吹悄,雌蓝鲸极不懂愿地离开了它的“玩物”。雌蓝鲸离开后,克拉克就命令开枪将水雷引爆。 克拉克少校迅速向舰队司令约翰·伍德沃德作了汇报:“蓝鲸救了我们,将军。在这样的浓雾中要不是它的帮助,我们是绝对发现不了那只浮雷的。”“幸亏当初你保护它”伍德沃德大声说。 一天凌晨两点,登陆行动开始了。布约格所在的艇刚驶近一座小岛,突然一队阿根廷飞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飞来。一声巨响,布约格的那艘登陆艇被击中了,布约格被幸运地抛到海面上。他左臂受伤,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着。就在他孤立无援、精疲力尽的时候,他想起了他的朋友雌蓝鲸。他用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那只哑悄,放在嘴里拼命地吹起来。 不一会儿,他下面的海水开始翻腾,雌蓝鲸用它那小山似的背脊把布约格驮出了冰冷的水面,一直送上“勇敢”号。几个水兵赶紧把布约格救上舰,而雌蓝鲸又很快地消失在茫茫茫大海。几分钟后,它又返回来。这回它背上驮了4个落水士兵。就这样,雌蓝鲸一趟趟往返,从惊涛骇浪中救起38官兵。 当历时74天的福克兰群岛争夺战结束时,“勇敢”号驱逐舰载誉而归。布约格却留了下来,在舰队司令的资助下,他在海湾圈起了一片水面,作为精洋动物训练场,继续训练他的海豚,还自他的救命恩人——那条雌蓝鲸。 为了表彰雌蓝鲸在海战中的杰出功勋,舰队司令约翰·伍德沃德亲自给菲利普亲王写信,请求授予那条雌蓝鲸最令人羡慕的奖赏——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菲利普亲王很快回信,除对司令部及海军官兵们保护蓝鲸的义举表示钦佩外,还代表女王把一枚十字勋章套在那条雌蓝鲸巨大的背脊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t6uttudr图书突然有人讨厌如啼眼太投入与他余他就要斤斤计较世界上最大的鲸--蓝 鲸 Blue Whale ~~~ ~~~~~~~~~~~~~~~~~~~~~~~~~~~~~~~~~ 大 小 : 出生长7公尺, 成体23~27公尺,雌体稍大,在南极有大於33公尺的 记录, 体重约160公吨。 型态特徵 : 是已知动物中最大的,体形细长流线形,头宽,背观成U型,中 央有一 纵脊。侧观平滑,胸鳍长尖,背鳍小,位於后背2/3处。尾鳍宽,末缘平直, 中央有 明显凹刻。体背蓝灰色,腹下较浅,头为均匀蓝色。全身时现褪色斑点纹。喷 气柱 细高,达 9公尺,喷气孔后有明显之V形斑纹,可划分头及身体。腹部有55~ 88条 喉腹褶,延伸至脐部,鲸须板为黑色,每列270~395枚,形宽短,长度小於1 公尺。 分 布 : 全球海域,大洋性。 易混淆者 : 与长须鲸及塞鲸易混淆,体形虽可助区别,最好还是藉体色,头 形,及 背鳍形状位置来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虎鲸: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钝而短,不明显。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 top 灰鲸 灰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类,在地球上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以鲸须摄食,故属於须鲸科的一份子。 形态特徵:灰鲸成体的平均体长为12-15公尺,平均体重为30-40公吨,鲸脂厚度可达15-25公分,头呈V形,喷气孔位於头顶的浅凹处,头部略为拱起,身体是斑驳的灰色,上面有许多的藤壶及鲸虱寄生,所以身体有一块一块白色至橘黄色的块状物(皮茧),腹面没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条凹槽,约130-180片鲸须板,呈黄白色;胸鳍小,呈桨状,末端尖锐。 自然史: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极地摄食区,12-4月会往南迁徙至繁殖区,主要生活在较浅水的海域或潟湖区;成鲸约5-11岁便达性成熟,成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后,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后,怀孕的母鲸会回到繁殖地生下单胎的灰鲸宝宝,2-3月为繁殖的高峰,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并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500-1000公斤、体长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为55%,所以幼鲸在一出生的成长十分快速,由饲养状态得知,仔鲸可以每天长半吋(约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图母子) 行为: 灰鲸的游泳速度较缓慢,约为4-9公里/小时,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例如:浮窥:灰鲸经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窥看四周,约30秒钟以上,一般认为灰鲸藉由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浅的区域时,灰鲸会乾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 鲸尾击浪:灰鲸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此行为为社会行为的一种,求偶时,雄鲸亦会做此动作。 跃身击浪:灰鲸会跳起,当身体离水面约3/4时,会旋转身体并回落水面,入水时会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鲸会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重复做此动作,一般会连跃2-3次,但曾有连跃20次的纪录。 灰鲸喜欢在浅水域冲浪,有时也会侧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潜时会将鲸尾举起,在浅泳时不会,在深潜较长时间前,会先浮出水面15-30秒,连续喷气3-6次,在潜入,喷气时喷气柱可达3-4.5公尺,形状呈心型或V字型。摄食方式主食为底栖端足类,灰鲸会用头及身体的右侧(有些会用左侧)去扫滚海床底部,将沉淀在海床的底栖端足类动物扫起并吸食,然后藉由舌头将水及污泥从鲸须间过滤出,因此灰鲸的右边鲸须较短也损害的较严重。 分布与回游:灰鲸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类捕鲸的关系,於17、18世纪间就已经绝灭。而北太平洋目前有两族群,一为东岸族群:回游路径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摄食区之间;一为西岸族群:目前观察到的主要回游路径为由韩国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亚之间,按此族群目前也面临灭绝的命运。东台湾的台东、花莲等地区渔港,都有渔民似曾发现灰鲸的踪迹,台湾是否有灰鲸出没,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再续的情谊:20世纪初的商业捕鲸大浩劫之后,鲸豚数量剧减,透过各种媒体的报导,人们开始警觉到这个危机,也逐渐了解动物保育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於是许多拯救鲸豚的行动和组织应运而生,有许许多多人投入这个行列,为鲸豚和人类之间破损的友谊重新建立起桥梁。 保育成功案例—灰鲸 根据过去的记录报告显示,灰鲸曾遍布全球各大海域,但现今被确认的只有两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东岸的族群。1870年代中期商业捕鲸活动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鲸数量大减,有绝种的危险。在民众及生物学家们高度的关切下,美国於1972年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将灰鲸列入保护名单之中。很快地,在人类共同努力下,灰鲸的族群量增加,今天,在太平洋东岸灰鲸已有两万五千只左右,未来还有可能恢复到以往全盛时期的数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只被驯养的大型须鲸类,幼灰鲸名叫GiGi,在经过复健后,被送回大海,回到原来群体之中;GiGi被抓时还十分的小,被送到加州圣地牙哥海洋世界驯养时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长的相当快速,它每天长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当的惊人,三个月后,GiGi已经长到8.5公尺长、7000公斤重池子都装不下它了,只好将它送回大海之中。这是第一件人类没有伤害鲸类而将它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围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的三条灰鲸让人感动难忘!当时由於天气酷寒,海面很容易结成厚冰,且这三只灰鲸正忙於进食,没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层隔离在离海10哩外。随著气温下降,结成厚冰的海水也越来越多,几乎将它们整个封闭起来,情况非常危急,直到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发现它们,并召来其他的村民合力凿开冰层,让灰鲸可以探出头呼吸,并且利用一个水循环帮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结冰,但仍无法将它们救回大海。透过新闻报导,来自全球各地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达,此时灰鲸已露疲态,最小的一只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动非加速不可,终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将其余的2只灰鲸成功地引回大海中。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鲸类的胜利! ● top 侏儒抹香鲸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Owen,1866 由拉丁文simus而来,「扁平鼻子」之意 大小:出生约1公尺,成体可达2.7公尺,体重达210公斤。 型态特徵: 外形似小抹香鲸,体形稍小,背灰腹白,头侧有拟鳃裂。背鳍之高度及基底怕较大(大於体长5%),镰刀形,尖端更向后弯,位於中背。喉下有数条短而不规则之皱摺。下颚齿7-12对(偶13对),偶见3对退化的上领齿。 自然史: 通常出现的群头数少,不到10只。个性羞怯,不活跃,受惊吓时立刻会排秀色粪便并潜逃。在体长达2.1-2.2公尺时性成熟,育幼期5-6个月。食物主为由於,偶食小鱼及甲壳类,由胃内含物分析得知它们可深潜至300公尺之下。 分布:限於温带及热带海域。 易混淆者: 因背鳍高大,镰刀状且位於中背,在远处观看,易与其它小型海豚混淆。又因头钝,背呈铁灰色,易与小虎鲸及瓜头鲸混淆,但后二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较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4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缟臂鲸 身长10米左右,体重7吨,体态细长,是须鲸中最小的一种,数量约20万头。 露脊鲸 身长18米,体重20吨左右,躯体细长,背部呈黑色,腹部灰白色,属亚南极种。 抹香鲸 又叫真甲鲸,体长18~25米,体重20~25吨,最大者达60吨,是齿鲸类中个头最大的一种。它体色呈灰黄色,头部特别大,呈楔型,占体长的1/3,身体粗短,行动缓慢笨拙,易于捕杀。现存量由原来的85万头下降到43万头。 巨臂鲸 又叫驼背鲸,体长15米左右,体重25吨,背部呈黑色,其他部位为灰色,胸鳍很长,像一双巨臂,躯粗作短,驼背弯腰,故得此名。它现存的数量很少,已成为南极海域的稀有种类。 逆戟鲸 又叫虎鲸,身长为8~10米,体重几吨左右,背呈黑色,腹为灰白色,背鳍弯曲长达1米,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的大敌。有时它还袭击同类须鲸或抹香鲸,是海上霸王。 蓝鲸 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喷双股喷泉的露脊鲸 捕鲸是爱斯基摩人的文化核心,爱斯基摩人的历史是跟捕鲸分不开的,或者说,他们就是靠北极水域中的鲸才得以生存下来的。爱斯基摩人所说的捕鲸,主要是指弓头鲸,即北极露脊鲸。 北极露脊鲸的身体呈纺锤形,头大,可占体长1/4以上;鲸须长而细,弹性强,颈部不明显。成年露脊鲸平均长15~18米,老鲸可达21米。每当露脊鲸浮到海面上时,脊背几乎有一半露在水面上,而且脊背宽宽的,它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此外,露脊鲸还有一个独特的标志——喷射出的水柱是双股的,而其他鲸类都里单股。 北极露脊鲸有时单独摄食,有时又成群结队地集体摄食。每当摄食时,它们一边在海上慢慢悠悠地游着,一边从容地将头伸出水面,并且将口张得大大的。它的下领能以不同角度下垂,有时与上领之间形成60度的角度。每群露脊鲸的数目由两头至10多头组成,摄食时,会自动地形成一梯队,这种梯队很像大雁飞翔时的队形,每一头鲸都跟在前面一头的后面,并从侧面偏出半个至三个体长的距离。有时,当梯队中的一些北极露脊鲸离队而去时,另外一些便会自动加入这个梯队中,使其队形基本保持不变,如此阵型,可持续若干天,这时,大量的水流和鱼虾便会进入大大张开的嘴里。结队摄食可使北极露脊鲸捕食到其他方法不能捕食到的食物。 独角鲸鱼——角鲸 远远看去角鲸就像头上长了一根长长的角,故名角鲸。角鲸的“角”实为一巨齿。从其胚胎发育来看,角鲸的牙齿共有16枚,只不过到出生时大部分牙齿退化消失了,仅上颚的两枚保留下来,并且雌鲸的齿终生隐于上颚而不外现,仅雄鲸左侧的一枚,突破上唇向前伸出,其长度可达2~3米,颇似唐?吉可德手中的长矛;右侧的一枚也藏而不露。但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其两颗较长牙齿也有同时向前伸出的,那便成了双角鲸了。 角鲸的“角”有什么用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角鲸可用“角”挖掘海底泥沙,帮助寻找食物。有的则认为,角鲸生活在北极寒冷的水域中,可用牙像海豹一样破冰,以便进行呼吸。但这些解释很难自圆其说。还有的生物学家则认为,角鲸的长齿只不过是第二性象征而已,这就同我们人类一样,男性长着粗壮而浓密的胡须。同时,此“角”可以作防御和攻击性武器来用,特别是在生殖期间,雄鲸为了争夺生殖权力,会用牙齿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牙齿越长,体格越壮,优越性就越大,容易把竞争对手征服,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从而独自享受后宫佳丽。但这些都是猜测而已。 角鲸比较容易捕捉,因为它们喜欢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表层水面上嬉戏。但角鲸的肉不是很好吃的,不大适合爱斯基摩入的口味,所以爱斯基摩人对角鲸不大在意。后来因为西方人把角鲸误认为是传说中的独角兽,认为其角可以包治百病,因而其价比黄金还贵,结果导致对角鲸的大肆捕杀。 海洋中的金丝雀——白鲸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白鲸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其肉好吃,而且它们的油用来点灯不仅明亮,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简陋的冰屋保持温暖。除此之外,白鲸的皮也很有用,还有一种香味,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洁白无形。但个体比较小,远没有弓头鲸那般庞大。 1535年,当法国探险家雅克?卡提尔发现圣劳伦斯河时,他的船队受到白鲸的迎候。这些白鲸在水中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响彻百里以外,其美妙悦耳的声音令船上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便亲切地送给白鲸一个美丽的称呼“海洋中的金丝雀”。 然而,不幸的是,自从17世纪以来,由于捕鲸的高额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更加可悲的是白鲸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批批白鲸相继死亡。科学家们经过尸体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质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白鲸患上了胃溃疡穿孔、肝炎、肺脓肿等疾病;更有甚者,有的白鲸患了膀脏癌,这在鲸类动物中真是闻所未闻的参考资料:http://www.scitom.com.cn/museums/polanimal/whale/hom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