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附近建过什么王朝,在什么时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6-10-17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随着南北朝在政治、经济上的逐步衰落,身为北周的辅政大臣的杨坚于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轻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帝。因杨坚曾官居隋国公之职,故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建都长安,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登基后,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并于开皇八年(588 年)12月攻占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后陈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宣布了南朝的灭亡。至此,长期分裂的中国又复统一。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于601年改年号为仁寿。仁寿四年,六十三岁的杨坚卒于仁寿宫。(后世有记载称杨坚是被其子杨广指使心腹张衡入宫行刺而亡。)文帝死后,翌日其子杨广即位,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即位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奢侈豪华的宫殿,开凿大运河为自己享用。为了扩大其统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张。炀帝于大业十二年(612年)至大业十四年,三征辽东高丽(今朝鲜半岛),但均告失利。连年征战与炀帝暴政致使隋朝的国力大大削弱,人民的生活几乎得不到保障。于是,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势力较大的有:瓦岗山的翟让,河北的窦建德,江淮地区的杜伏威等人。故而隋朝后期,炀帝不得不四处攘乱,但隋朝终究大势已去。六一八年三月,隋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乘“骁果军”骚动的机会,于江都发动兵变,勒死了残暴的隋炀帝。从而,结束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恢复了被废除多年的三师、三公、九卿的旧制。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通过制定《隋律》稳定了社会秩序。另外,开设了科举制度,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继而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于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后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京杭大运河。另外,由于隋朝以前连年的战乱,各朝没有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因而,隋朝建立以后首先宣布禁用旧钱,统一发行合乎规格的“五铢钱”,严惩私铸钱币。同时,还规定了标准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这样以来,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隋朝的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著名天文学家刘焯制订的《皇极历》,他计算的岁差与现代计算出的准确值相差无几。而在工程建筑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河北赵县安济桥的兴建。这座由李春监造的石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空撞券桥”。他的兴建比欧洲同类建筑泰克河上的塞雷桥早了近800年。隋代的绘画、音乐、舞蹈等各方面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画家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等。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相互交流,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对外关系的改善和交流的发展,当时的地理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炀帝下令撰写的《区宇图志》共1200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地理专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它与另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0-17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35公里。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519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一)地理变迁与“蓝田猿人”
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四十公里。周围与柞水、商县、洛南、华县、渭南、坝桥、长安诸县区为临。全县境东西长六十四公里,南北宽五十五公里,总面积一千九百五十平方公里。八三年底全县总人口五十四万零九百五十余人。
蓝田县境为秦岭山地及其伸地带,构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东南环山,北接乡岭,灞产横贯,白鹿西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蓝田具有川、原、岭、山等各种地形特点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宜耕、宜林、宜牧、宜渔,资源丰富,物产各异山川秀丽,瑰宝遍地。
我国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开始了类历史的漫长进程。经过原始人类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创造了今天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关中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地处关中地区的蓝田县,更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约在一百万年以前,作为南北气候分水岭的秦岭山脉,并没有象现在这样高,在蓝田县境内的秦岭段也不过海拔一千米左右。那时这里气候温和湿润,茂密的原始森林长满了桦树和参天松柏,生活着大批中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如大熊猫、水鹿、猕猴、虎、豹、犀牛、剑齿象等。那时的灞河虽然河床并不宽,但水量很大,四季不衰,两岸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莽原,为原始人类的生息创造了优越条件。“蓝田猿人”就是在这时候跟随着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越过秦岭来到这里。那时他们身披兽皮,手持木棍和石器,追踪着野兽的脚印,最后在灞河源头的森林与草原交界的地方安了家。尽管险恶的环境和凶猛的野兽时刻危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但适宜的气候,繁盛的草木,充足的水源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和生活条件。他们通过不断的斗争,争取了生存,推时了历史,繁衍生息,终于创造了人类早期的灿烂文明。
一九六四年春发现的公王岭猿人化石距今约九十八到一百万年。此之前,一九六三年夏在县境内的泄湖陈家窝发现距今五十到六十万年的猿人化石。根据国际科学命名惯例,把在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定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通常叫“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根据出土考察,“蓝田猿人”在控制、利用自然的能力上,比元谋人大大提高。他们用种打制石器,向自然索衣取食。他们已经懂得利用自然火。目前在西安地区的二十七处地方也出土了跟“蓝田猿人”使用的相同的旧石器,证明一百万年以前,“蓝田猿人”的足迹就遍及关中许多地方。可以说,“蓝田人”就是西安地区先民的“根”,是关中地区远古文化的最早的开创者。
(二)县名的由来与建置沿革
蓝田县名的由来,按《元和郡县志》解释:因为蓝田出美玉,而“蓝田”为美玉之一种,故称蓝田县。蓝田县的名字也随着“蓝田玉”而放出光彩。
蓝田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区之一,因而其历史非常幽深远古。现获史料最早记载,蓝田在唐尧时隶属雍洲,其建置因荒远莫证。至西周时,蓝田属畿内,称“弭”,或叫“弭侯国”。
“蓝田县”建置的确切记载是东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即公元前三七九年,至今已有才千三百六十多年历史。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为京兆郡蓝田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蓝田并入灞城县。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复置蓝田县。北周明帝三年改蓝田县为郡,划辖白鹿、玉山二县。周武帝建德二年,又废白鹿、玉山二县入蓝田县,同时移县城于柳城,即现在县城的西北角一带。唐武德二年,又分蓝田县为蓝田、白鹿二县,次年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又增设玉山县。唐贞观元年废宁民、玉山二县入蓝田县。直至清乾隆四十八年,曾一度分蓝田县南境为孝义川,为时不久又复归蓝田县,此后蓝田县再未作更易而至今。
现在的县城,是在古柳城的东南隅改建的。有一千四百年历史。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入征关中至蓝田,以当地遍植柳树,又面对山,故名柳城。最初柳城周长三里多,高一丈六尺,只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明代嘉靖二年扩建后,周长近五里,高二丈五尺,增辟东门,共四座城门。东门题“玉山映翠”,西门题“白鹿呈祥”,南门题“灞水不青”,北门题“乡岭回春”。明嘉靖二十年又于南门西,西街南端增设水门,从此共有五座城门。清道光十七年重修县城时,东门改题为“鸣凤”,西门改题为“涌金”,南门改题为“延燕”,北门改题为“迎恩”,水门改题为“永清”。清同治九年,增筑城堞一千二百五十座。城周铸炮十三尊,完备了古城设防。民国八年,陕西督军栋树藩在县北筑小城一座,城周四十丈,高三丈,为军队防守县城之用,后称为新城。
(三)古代交通与战略地位
我国历中上在关中建都的共有六个统一王朝和十一年短期政权,经营时间达一千多年。特别是早期的周、秦、汉、唐这些盛大朝代,为了统一全国,通达政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都在交通方面有过建树。蓝田县是古都东南方向的门户,是保护帝京的天然屏障,自古称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这就使蓝田在交通上,军事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远在秦时,秦国为了发展和巩固政权,大规模地辟巨堑,通关塞,修驰道,开通东南交通线路,称之为“东南方干道”。在这条干道上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蓝田境内的“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由县城南登山,上七盘,经乱石岔、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十二坡等要隘,到蓝桥关,再经武关到东南各地。是古代的通衢要道,除秦外,唐时也曾有过较大的修建。沿途曾设多处驿站,有青泥驿、蓝田驿、桓公堆驿、蓝桥驿、翟平驿、故驿、五松驿等。那时,来往于都城和长珠江流域的人中间,除军事行动外,有行旅商贾,云游僧侣,苦力脚夫,得意新僚,换宠贬官,也有寻幽觅古的文人学士等。那时秦灭六国,对东南诸国频频发动战争。秦穆公二十五年,秦派兵经蓝关、出武关、攻打处于丹、浙二水之间的国,把势力扩展到江汉流域。春哀公三十一年,秦国出动兵车五百辆,经蓝关古道授楚战吴。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第二次长途出巡中国东南各地,去时经潼关走东方干道,回都时走东南干道,经云梦、南郡,取道武关、由蓝关古道回咸阳。这是一次浩浩荡荡的旅行,大批人马车队过秦岭,足见当时蓝关道规模之大及其作为秦楚咽喉的重要战略地位。
发生在蓝田境内较早的战争是传说中黄帝来灭蚩尤之战,县南三十进而有尤风岭。
公元前二零七年,汉高祖刘邦率义军,由武关经丹凤、商县入蓝田,凭借地形,“绕尧山”,逾篑山,击秦军“,消灭了赵高的有生力量,攻陷秦都咸阳,屯兵于灞上,与项羽展开了争权斗争。
西汉时,武帝曾在全国险阻要地设有“八校”军,其中有“长水校尉”屯兵于白鹿原东南的长梁,现这里仍有一土阜,即故汉“将帅堡”遗址,现称“将帅疙塔”。因为鲸鱼沟水古称“长水”,在这里领兵的校尉也被叫做长水校尉。当时长水校尉曾在今前卫一带设立前卫哨兵,因得地名叫“前卫”。
晋穆帝永和十年,桓温征关中,与符健数万之众恶战于蓝关道上,现蓝桥镇南有“桓公堆”地名。
东晋时的刘裕(即后来南朝第一位皇帝)率军征关中,于辋川官上村一带筑城驻军,因军中大多是江南人,常思念家乡,故称“思乡城”。
明朝未末年,著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与明将洪承畴、孙传庭大战于蓝田境内,并于崇贞十七年,占领蓝田县城。在商洛山区屯兵整休时,经常派小部队于蓝田、石门等地和清军及地方反动势力作战。蓝田自古为兵家常争之地。供参考参考资料:http://www.ltdj.cn/list.asp?boardid=11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