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窦娥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3-7-24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窦娥是封建时代“贞节孝妇”的典型 窦娥命运极其悲惨,三岁丧母,七岁别父,成为童养媳。13年后,当她再次出现时,已是一个失去丈夫,守寡三年的寡妇。第一折窦娥一出场便表达了其作为少年寡妇孤苦寡居、矢志守节的凄凉心境二、窦娥形象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学中人物评价、道德审视、审美情趣上明显的男性立场传统文化渗透着男权观念,女人要有德有容,以柔为美。男性将他们的审美理想寄托在女性形象身上,却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牺牲品。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的要求,女人只能把自己塑造成符合男性标准的“女性”,封建伦理纲常已经渗入她们的骨髓,控制着她们的灵魂。她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为爱情和家庭献出自己的一切,一个女人是否有价值,要看她是否对丈夫忠贞,对子女慈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3-7-24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觉的伦理精神是窦娥性格系统里的一大脉络。悲剧作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斗争,与伦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封建社会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古典悲剧总是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打动人心的力量首先来精神道德的优美,人的伦理的理性本质体现得越鲜明越自觉,他就越成为崇高的对象,悲剧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被毁灭来展示他的优良品德,给人以深刻的伦理感动,使人受到精神道德的熏陶,悲剧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