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规定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9-6-17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的中止和未遂是两个概念,它们均属于故意犯罪的形态类型,极易混淆。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不具备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两者异同点: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6-17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章:犯罪,第二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6-17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刑法》中表现为以下两条: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6-17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6-17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犯罪中止是能达目的而不欲,犯罪未遂是欲达目的而不能。能与不能看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犯罪中止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后果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中止与未遂不能互相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