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撑起我们的面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2-16 0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有人从反面评价鲁迅,似乎每一次都很快收场了。原因是一旦出现这样的评论,便有很多人站出来批评。最近又听到有人撰文,以为鲁迅只写国人的缺点,丢国人的脸。对这个评论的批评,我却没看到。鲁迅的文章我读过一些,小说就那三本,都读了。里面的人物形象,如阿Q,祥林嫂,华老栓等等,包括那位有名的狂人,都有缺点,不怎么体面。如果要他们撑起我们的面子,确实很难。要找能撑起面子的文学形象,我觉得就要读梁实秋先生的小品文,就是称为“雅舍小品”的散文,我读过几篇,文章很漂亮,里面写的人,几乎都是体面人,那些人的生活,也是体面人的生活。他写了许多吃饭的文章,好饭菜,现在叫美食,吃法也很讲究。要那些人撑我们的面子,形象很光鲜,只是那时候,那样生活的人很少,做代表,可以吗?梁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写小品文的?我不知道。我知道他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其住处在山坡上,简陋的房子,他就在里面写漂亮的散文,那时候,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北平。鲁迅的文学创作,五四前后是一个节点,从《狂人日记》开始,写了几年小说,之后就一直写杂文,直到三六年去世。那两位文学巨匠,作品里表现了我国当时的两层人,一层是体面人,一层是不体面人。究竟哪一层能代表国人当时的面子?还是让历史家去研究。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层人都是当时存在的,而且不体面人还要多。我们几代人闹革命,其目的就是让不体面的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文学作品描写不体面的人,应该也是可以的。鲁迅已是古人,任何古人的功过,都会不断地叙述,评价,是否会有定论?谁知道呢。鲁迅是否有意揭国人的短,丢国人的脸,或者有意抹黑国人?暂时恐难定论。所以不断地研究,阐述,非常必要。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几十年的经过看,原来有人非议鲁迅,就有很多人围攻;现在不这样,有人提出非议,没人搭理,这应该也是一个变化。是不是人们对这已经看淡了?不知道。不过读懂一位作家不容易,首先是要读读他的作品,还有那些作品产生的背景,在有了大体的认识之后再说,可能就会可观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