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学漫话6】大千世界原本是这个样子吗?(4.1)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2-16 01: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面5节我们从科学视角讨论了现实世界的性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大千世界原本不是这个样式,它原本处于混沌状态,没有什么样式可言。我们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其实是我们建构的成果。
  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是求知的学问,自古以来,很多哲学家已经意识到了现象界不是自然自在的,是成果性的,这一节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的哲人是如何怀疑现实世界实在(这里是自然自在的意思)性的,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一、
  中国古代的主流观念是天人合一,主张顺其自然,因此很少怀疑自然是不实在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庄子,最著名的就是“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则故事体现了两侧意思:一是作为主体的人是否能够区分出客观真实和虚拟梦幻?你怎么能担保你不是处于虚拟亦或梦幻之中?;二是人和动物不过是道之物化,万物齐一。第二层思想其实肯定了第一层客观之虚拟思想,庄子是中国感觉怀疑(即外部世界怀疑论)论第一人。尤其可贵的是,在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强大和合文化中能借助于“梦蝶”隐喻揭示出对现实世界之怀疑,彰显了庄子思想之高深实非常人所能比肩。
  佛教本着普度众生的目的,认为色即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四大(地、水、火、风)皆空,万物皆空。所谓“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或者现实存在物。所谓“空”不是无,万物皆由缘起、因缘和合、本无自性或自性空。意思是说,现实之物不是自因,自己不是自己存在的根据,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变化无常,不是真实存在,仅仅是相。所谓“色即空”是指现实之物都不是真的。
  佛教的思想和老子道学,西方理性哲学有共通之处,认为现象界因感觉存在,不是真实存在,是一种成果性存在。应该说佛教思想还是非常深刻的。
  二、
  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一些思想深刻的人开始怀疑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们被称为怀疑主义者或者怀疑论者,属于怀疑派。怀疑论和独断论是死对头,独断论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自然自在的,是真实的。
  古希腊时代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有高尔吉亚、皮浪怀疑主义、中期的学园派怀疑论和后期皮浪主义怀疑论。
  高尔吉亚怀疑论非常直白,他提出了怀疑论三命题:
  (1)无物存在。
  (2)即使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3)即使可以认识它,人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这三个命题从本体、认识和语言三个层面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全面否定,可以说是怀疑主义的集大成者。
  皮浪怀疑主义承认现象事实,但是认为现象就是对人显得如此的东西,认识即显现。至于原本是不是真的这样就值得怀疑了。皮浪有一个著名的口号:“悬搁判断,安宁灵魂”,现实世界是不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作判定,不去追究,不说是也不说不是,这样就不劳神了。
  学园派怀疑论是从怀疑真理开始的,认为“所有事物只是被意见与约定所支配,并无真理可言,它隐藏在黑暗中”,只有我们的意见,没有作为标准的真理。
  后期皮浪主义怀疑论的方式更为抽象和高级,以“论式形式”将怀疑论观点进一步系统化。主要包括爱那西德谟(Ainesidemos)十论式和阿格利帕(Agrippa)五论式。因为比较抽象我们不再赘述。
  古代怀疑主义达到了极高的智慧水平,黑格尔也认为古代怀疑主义远优越于近代的怀疑主义。古代怀疑主义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深刻洞察到了现实世界的非自在性;二是初步形成了辩证思维,开化了人类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