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不能读《水浒传》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2-17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焦点不在于“能不能读”,而是“该怎样读”,最终要回到读书的根本方法上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了多方关注:有家长建议把《水浒传》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理由是此书是“毒小说”,要禁止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做课外读物。对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水浒传》之所以能被选入教材,主要是因为其文学价值巨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回复最后写道:“怎样把书读好,是我们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
笔者家中恰好有一个6岁的《水浒传》小粉丝,结合自家经历,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寒假里,儿子缠着爸爸要听故事。爸爸从小看连环画,听评书,对很多历史故事了如指掌。于是在旅途中给儿子开讲《水浒传》。在一旁听着的我,一开始是担心的,不是说“少不读《水浒传》”吗?那么多打打杀杀的情节,男孩子听了,不会更好斗吧?
听了我的质疑,爸爸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做了一件事:翻遍了书店网站,最后把《凯叔水浒传》全套十本买了回来。他说,这套书改编得好,适合儿童阅读。果真,听着爸爸念书里的故事,儿子被这套书迷住了——6岁的他还不怎么识字,却经常一个人抱着书翻来翻去,要知道,书里的插图并不多。
这套书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是该留的留住了,保留了文学价值,包括原汁原味的古文和称谓,人物描写活灵活现;二是该删的都删了,去掉了不适合孩子读的内容,没有过多的血腥暴力场景;三是在每一章节末尾增加了一个提问,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
比如“提辖当和尚”这一节,文末的问题是:可以以貌取人吗?人的长相和内心有对应关系吗?儿子思考后的回答是:“不能以貌取人,判断人的好坏要看他做了什么。鲁提辖长得可能不好看,做得是好事。”一个6岁的孩子能独立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让我心里宽慰了不少,也对“孩子能不能读《水浒传》”有了自己的答案。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水浒传》和许多经典读物一样,有它的价值,也有因为时代和个人局限而存在的不足。所以,焦点不在于“能不能读”,而是“该怎样读”,最终要回到读书的根本方法上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那些精彩的景物描写,孩子浸润在那些瑰丽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中,自然会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留下那些感人的情绪描写,孩子体会到那些穿越千年的人类共通情感,自然会有一颗体贴温暖的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所著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社会的进步应该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向着更成熟的文明前进,我们秉持这个标准去选书和改编书,就会向孩子们传递理性和尊重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带着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开展深度阅读,不仅能够让孩子进入文本深处体会文学之美,还能培养他们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支持他们去探索“我们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