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海鲜被宰千元?三亚通报未宰客,但乱是肯定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3-2-28 1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美食博主花3888元买海鲜被提醒多花1700元一事引发关注。25日,三亚市场监管部门回应称:未发现宰客行为,已处罚误导者。(据2月26日极目新闻)
  美食博主在海南三亚某海鲜店以700元每斤的价格购买俗称“大蜜蜂”的龙虾,一海鲜加工店老板随后提醒“买贵了”,并称每斤只要300多元,该博主购买的3888元海鲜实际只需2100元。
  

  博主的视频一发出来,网友就炸锅了。又是三亚,又是宰客?当地调查后发通报称,已对加工店进行处罚。网友又炸锅了,这不是处理问题,这是在处理提出问题的人?认为当地鼓励海鲜涨价、包庇商家宰客行为。
  其实,网友不必太激动,也不必急着定性,加工店被处理或许并不冤。
  在此前的视频中,海鲜店一方坚称没有卖贵,加工店是同行竞争,这句话也许道出了真相,只不过很多人没注意到。
  事实上,在三亚吃海鲜是烧脑活儿,既想便宜又想味道好,就得做选择题。有的海鲜店只管卖,不管加工;有的店子既卖海鲜,又加工海鲜;还有的店子纯粹就是加工店,收些加工费。对消费者来说,这个模式比较复杂。
  回到文中,这家海鲜加工店的老板,提醒美食博主买贵了,真的是“一片好心”吗?恐怕不见得。该老板可能真是为了打压同行,所以“误导”美食博主。
  更多的网友就认为,700元一斤的龙虾,价格就很离谱,官方在洗白。事实求是地说,海鲜的价格,因为品种不同、个头大小、新鲜程度、出产地等因素不同,差距非常大。在三亚,价格体系就更复杂了,相差几公里价格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商家做到了明码标价且没有强买强卖行为,官方还真没有处罚的依据。如何吃,怎么买,这个就丰俭由人了。
  三亚官方通报称海鲜店没有“宰客”,固然让人有些安心,但三亚的海鲜市场之乱,却是不争的事实。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将水搅浑,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商家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而城市也经不起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热搜挂榜”。
  也要注意到,同行恶性竞争的存在,就给了一些美食博主丰富的吸睛题材。三者之间就像形成了三体运动,经过美食博主的放大,负面效果就更难以控制了。
  其实,如何整治海鲜市场的“乱纪元”,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总之,如果按下葫芦浮起瓢,那肯定是不行的。值得一问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对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平时有管吗?出了热点再来调查,说的网友又不信,这不就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3-2-28 1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亚旅游旺季的海鲜市场这么大,每天完成的交易这么多,每个人的认知有差异,存在信息差,爆出一些负面新闻是正常的。
  对于吃瓜群众、海鲜经营商家和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有负面新闻不可怕,只要正视情况,调查清楚,给出合适的解决和处置方案,总会慢慢净化海鲜经营市场。
  如果是以次充好,缺斤少量,强买强卖的,就要对违规违法经营的店铺进行重罚,甚至取消其经营资质,实行行业禁入。同时对受损客人进行补偿。
  如果是因为对海鲜品种不熟悉,错认品种等,因信息差造成的误会,应该由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出面澄清,及时恢复商家名誉,同时加大科普力度,可以在机场、车站、大型市场、海鲜商铺门口等摆放一些宣传品,引导消费者认识海鲜。
  如果是某些商家、网红或者消费者个人试图利用舆论打击对手,谋取私利,一经核实,除了恢复商家名誉外,还要对这些扰乱市场行为的人群进行重罚。
  如果是监管部门不作为导致的海鲜市场乱象,则应该追求相关部门的党纪政纪责任。
  总之,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把消费者、网红、商家、市场监管部门摆在同一个位置,平等视之,以平常心看待海鲜市场的负面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