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来历。

[复制链接]
查看17 | 回复17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原是指在佛家参禅中对禅的理解与顿悟,现在多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不同。

扩展资料: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便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意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佛家讲究入世和出世,在入世和出世中寻找佛理的真谛,同样,人的一生,也在寻找自己存在的道理,人生短暂,短短百年光阴,我们也经历着人生三大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人之出生,怀着对世界懵懵懂懂的好奇来到了这个世上,对世界的万事万物以最真诚的目光来看待,不含一丝丝杂质,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虽然对一切不懂,但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眼中的才是最真实的,无论干什么事情,以自己的标准来行事,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按照原本的规则在运转,然而最终却在这个现实生活的规则内处处碰壁,呆滞自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做得对。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境界:红尘万丈,诱惑多多,每件事情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规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到的也不一定是假的,一切犹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山不再是山,水也不在是水,很容易我们在这个诱惑下,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挣扎,悲伤,彷徨,当我们发现这个是时候,就会用理性的眼光去发现这个问题,用心区体会这个世界,用心去思考这个现实,这是受,山再也不是纯意义的山了,水也不再是纯意义的水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人行至暮年,回顾自己的一生,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不断的反省,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定清晰的认识,直到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真正意义,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这这个时候的山水,已经有另外的一种内涵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凡夫在没有悟道前,执着于眼前看到的景象,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从而心随境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人悟道后,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犹如镜花水月,了不得可,此时见所有相,皆为空相,但并没有到达最高境界,仍然执着于一个空相。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过前两个境界而彻悟后,明白了空相是一切事物形成的根本,没有空,哪来的有?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时又离开一切空相,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总的来说,此为佛家参悟和修行必须经过的三大境界,教导我们不能执着于有,也不能执着于空,即使是有,也是因为各种因缘才出现,最终也是会归于无,这是事物的空相,但空非顽空,它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皆不可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不是山”。看山不是山是说某些爱思考爱究根的人经历了人世间的很多事之后,在众多的思考结论之中,渐渐地发现了事物的共性和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由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很有哲理性。对人做人做事的启示是,对任何事物,都要仔细观察,反复研究,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看清真相,而不能草草下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来历: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巜三香境界》。……,(望山就山。望山拿就山,望山仍就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会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人活的是一种心态,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这是绕口令么,至于来历,肯定是那些有诗人天赋的出口成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山是山: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是山,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了看山还是山:尽管它不仅仅是座“山”了,可是逃避不了它仍然是座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28 1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前面是一座山,才会出现看山,至于看到什么,则是因人而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